李建红
(广东省湛江市霞湖医院,广东 湛江 524000)
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病的疗效观察
李建红
(广东省湛江市霞湖医院,广东 湛江 524000)
目的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尤其是伴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谢性疾病的肥胖患者,最大限度降低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和病残的危险。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 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研究,纳入符合顽固性高血压病(难治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且发生顽固性高血压的主要原因是肥胖和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血压、血糖、血脂水平稳定,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明显优于纯西药组治疗,差异均有约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明显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水平,延缓和防止心脑血管并发症,并明显减少发生率和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顽固性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中西医结合
1.1一般资料:采用2012年3月至2013的10月在我院就诊的顽固性高血压伴糖尿病、高脂血症的患者60例,纳入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象;中西医结合治疗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48~70岁,平均年龄58岁,病情平均3年,纯西药对照组30例,男23例,女7例,年龄45~60岁,平均年龄56,病情平均3年。
1.2诊断标准: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是根据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界定的,以头晕头痛、心悸、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1],伴有糖尿病、高脂血症的肥胖患者,分别采用降压药物五大类(利尿类、β受体阻滞剂类、钠通道阻滞剂类(CCB)α受体阻滞剂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其中三类药物各一种联合治疗,仍未达到目标水平(<130/80 mm Hg),即为顽固性高血压病患者。
1.3纳入标准:①符合顽固性高血压病伴高血脂和糖尿病的患者[2]。②给予基础治疗措施;③改善生活行为,减轻体质量。④降压药治疗对象。⑤血压控制目标值。⑥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办同控制。⑦年龄45~65岁,⑧签署知情同意书。
1.4排除标准:①由以下原因引起:a.血压测量说;b.降压治疗方案不合理;c.药物干扰降压作用;d.容易超负荷;e.继发性高血压;f.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过多饮酒和重度吸烟等引起的顽固性高血压患者。②近期有心力衰竭、心梗及脑血管意外患者;③肝、肾功能不全者。④不愿意配合治疗者。
1.5方法:采取随机平行对照法,按照1∶100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纯西药治疗对照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48~70岁,平均年龄58岁,病情平均3年,纯西药对照组30例,男23例,女7例,年龄45~60岁,平均年龄56岁,病情平均3年,两组的疗程均为3个月。给药方法:对照组按照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级标准来判断病情给予纯西药治疗:氨氯地平,螺内酯,厄贝沙坦[3]等降压药物,以及罗格列酮、二甲双胍或拜糖平等药物降糖。洛伐他丁、非诺贝特等药物降脂,根据个体差异给予相应种类和剂量,同时结合饮食、运动、心理、戒烟限酒等治疗。治疗组给予纯西药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辩证施治:中医倡导“治病以驱邪为先,邪气去而元气自复”的治病原则[4],运用化湿利水泄浊法,疏肝理气,健脾和胃,滋阴凉血、平肝潜阳为治疗原则,给予辩证施治。运用基础方加减:苦参10 g、泽泻10 g、汉防已10 g、生蒲黄10 g、玉米须10 g、银杏叶10 g、生地15 g、木香6 g、茯苓20 g、枳实10 g。根据患者具休情况,辩证施治,加减用药。运用化湿利水泄浊法10例:苍术10 g,厚朴10 g,茯苓20 g,猪苓15 g,生蒲黄10 g、苦参10 g,泽泻12 g,丹皮10 g,赤小豆15 g,车前子15 g,玉米须10 g,甘草6 g-加减;运用疏肝理气,平肝潜阳法13例[5]:天麻10 g,钩藤12 g,石决明15 g,沉香10 g,佛手10 g,元胡12 g,柴胡10 g,丹皮10 g,赤芍12 g,甘草6 g-加减;运用健脾和胃,滋阴凉血法7例:银杏叶10 g、玄参12 g,生地15 g、麦冬15 g,赤芍12 g,木香6 g、白术10 g,茯苓20 g、枳实10 g,甘草6 g加减。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比较 [n(%)]
1.6疗效比较标准[6]:①显效:头晕、头痛、心悸等症状基本消失,血压控制≤130/80 mm Hg,水平较平稳,空腹血糖<6.1 mmoL/L,胆固醇<5.7 mmol/L,三酰甘油<1.8 mmol/L。②好转:头晕头痛症状好转,无心悸症状,血压控制在≤140/90 mm Hg,血糖6~6.9 mmol/L,胆固醇5.7~6.1 mmol/L,甘油高脂:1.8~2.1 mmol/L。③无效:临床症状无好转,血压>140/90 mmHg,血糖≥7.0 mmol/L,胆固醇>6.1 mmol/L,三酰甘油>2.3 mmol/L。
1.7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数据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或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7]:见表1。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3.3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6.67%,P<0.05。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显著,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效果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中西医结合治疗优于纯西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疗效显著,两组疗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首先明确原发性高血压病和继发性高血压都会出现顽固性高血压,约10%高血压患者,尽管使用了3种以上合适剂量降压药物联合治疗,血压仍未能达到目标水平,称为顽固性高血压病或难治性高血压病。对顽固性高血压病的处理首先要寻找原因,然后针对具体原因进行治疗,常见有以下原因:①血压测量错误;②降压治疗方案不合理;③药物干扰降压作用;④容易超负荷;⑤胰岛素抵抗;⑥继发性高血压;另外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过多饮酒和重度吸烟也是造成顽固性高血压的原因。在高血压发病率不断增高的今天,对于顽固性高血压应当引起充分的关注,为了更好的控制血压,避免或防治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阻止并发证的发生发展,有必要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对顽固性高血压的处理,首先要寻找原因,然后针对原因进行治疗,如果依然不能控制血压及头晕、头痛、心悸等症状,应该进一步进行血流动力学和神经激素检查,如果所有的方法都失败,宜短时期停止药物治疗,严密、监测血压、同时结合我们祖国几千年传统中医文化总结的宝贵临床经验,给予辩证施治以重新开始新的治疗方案,可能有助于打破血压升高的恶性循环。
高血压病是心、肺、肾等脏器损害的最常见和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加重和加速心脑血管病发展的诱因,并可使病情明显恶化,影响预后。高血压病在中医方面属于“眩晕”“头痛”范畴。《内经》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朱丹溪曰:“无痰不作眩”。中医认为气机的升降出入乃脏腑功能活动的主要表现,清升浊降,脏腑功能正常;反之,浊阴上逆,脏腑功能紊乱。可能高血压病与机体阴阳平衡失调。气血不和。气机紊乱,导致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浊阴上逆,是此病发病的主要因素。原发性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通常简称为高血压。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的结构和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功能衰竭,迄今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原发性高血压病目前尚未有根治方法。但大规模临床试验的证明收缩压下降10~20 mm Hg和舒张压下降5~6 mm Hg,3~5年内,心脑血管病病死率与心脑血管病事件分别减少20%与16%,心力衰竭减少50%以上。降压治疗,在高危患者能获得更大益处,如老年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脑卒中史患者和高脂血症的肥胖患者,虽然降压治疗不是治本的,但也不是仅仅对症的,降压治疗最终目的是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高血压患者发生的心脑血管并发症往往与血压高度有密切关联,尤其是顽固性高血压(也即是难治性高血压)。且伴其他危险因素(高血脂、高血糖等)的高危患者,更应严格确立血压控制目标值。另一方面:高血压也常常与其他心脑血管的危险因素合并存在,如肥胖,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等协同加重心脑血管的危险,决定了治疗措施应该是综合性的。
即使单纯西药降压作用明显,疗效确切,尤其急性状态疗效佳,但是头晕头痛,心悸等症状减轻欠明显,指标波动较大,易反弹,不良反应多见,这是西药的不足之处。而中医中药治疗,可以根据患者病情,个体差异,辩证施治:化湿利水泄浊,疏肝理气、平肝潜阳、滋阴降火等治疗,往往能使患者症状缓解和控制血压指标、血糖、血脂等指标,延缓和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所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取长补短,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也体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病起到互补作用。但是中药也存在不足之处;未能在短时间内将血压,血糖,血脂等降到正常水平,且中药煎熬费时,携带欠方便,因此应予以研究改进,希望在医学领域方面有更多突破,更多研究和进展;中医倡导“治病以驱邪为先,邪气去而元气自复”的治病原则,运用化湿利水泄浊法,疏肝理气,健脾和胃,滋阴凉血、平肝潜阳为治疗原则,根据患者具休情况,辩证施治,加减用药;尤其近些年来中西医治疗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研究均取得了进展,同时开拓了高血压病的新时代,对于防治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有显著效果,同时减少西药用量和不良反应,减少并发症,对本病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61-262.
[2]吴长珍.顽固性高血压的病因与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4):22-24.
[3]徐学广.天麻素注射液联合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4,21(5):314.
[4]王兆根.原发性高血压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研究,2013(2):121-122.
[5]陈怡.浅析中西医药对高血压认识之异同[J].海峡药学,2011,23(4):178-180.
[6]吴颖琳,叶育双,杨赛赛.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病50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1,46(5):80-89.
[7]王立跃.西药和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疗效对比研究[J].吉林医学,2012(14):2973-2974.
R544.1
B
1671-8194(2015)16-02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