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视域下学生价值观教育探析

2015-10-21 11:07孙杰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价值观价值文化

多元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已呈不可逆转之势。多元文化时代,价值评价维度的多元、主流价值观影响力减弱、不良价值观的影响,导致学生价值观认知模糊、主流价值观意识缺乏、社会责任感不强、价值反思精神匮乏,影响了他们主流价值观的形成。要提高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必须凸显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创新教育思路与途径,推动课堂教育、实践体验和网络教育相结合。

多元文化  核心价值观  教育途径

社会的转型、时代的进步、经济的腾飞、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人类的交流更加便利与频繁,而不同的思想文化直接碰撞和融合也推动人们进入一个多元文化的时代。多元文化时代意味着价值观的多元化,人们评价的标准不再单一,更尊重个人利益和自由,然而价值观的多元化也意味着价值标准变得模糊,人们在做出选择时或困惑、或迷茫。在校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多元文化冲突对他们价值观的形成提出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一、价值观形成的多元文化视域

多元文化的形成是当代世界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多元文化是指在文化交流中,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种族、不同社会制度下的文化相互作用、吸收、兼收并蓄而形成的多种多样具有独立特征的文化共存系统。多元文化既可以促进人与社会的发展,又可以打破原有的平衡,导致人们的认知产生冲突与迷茫。

1.文化的多元导致价值取向多元

多元文化不只代表文化主体的复杂性,更意味着价值取向的异质性、多样性,这必然导致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规范、评价标准的不同与冲突。多元文化时代人们不再从单一的维度和价值观念来看待和评价人与事,事物的内涵和外延重新得到定义,人们的思想观念差异日益加大,评价标准的多样化导致不合理、不合适的行为在另一种不同文化里则可能得到肯定,很多事情没有确切的答案,人们容易陷入迷茫与困惑。

2.主流价值观影响力减弱

主流价值观是社会对某一事物的倾向性看法,是少数服从多数的体现,往往具有规范和约束的作用。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仁、义、礼、智、信”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的面貌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国人的思想也得到解放、活力得到释放,与此同时各类思潮、文化席卷而来。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并接受外来文化,受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原有的主流价值观的权威降低,认同人数缩减,对社会的制约作用和影响力大大减弱。

3.不良价值观的影响

多元文化时代,一些人认为,拥有资本就拥有话语权,因此产生“金钱至上”的思想,贪图享受、诚信缺失、虚荣腐败、盲目攀比之风日盛。功利主义更是强调个人利益,价值取向由社会本位转向个人本位,对国家命运、社会利益、公共事务漠不关心,是非观念淡薄,只追求个人目的的实现。

网络传播对不良风气的发展起了一定的助推作用。信息时代,网络能够将各种信息迅速传播开来,但这些信息良莠不齐,会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产生诸多消极影响。

二、多元文化对学生价值观形成带来的冲击和挑战

所谓价值观,实际上是一种思想观念形态,是一个人对外在的对象或事物所作出的价值判断,是具有根本性、系统性和选择性的总体看法和态度。价值观都是人的价值观,人是产生和拥有价值观的主体,也是改造和转变价值观的主体,价值观形成的每一环节都很重要。然而在多元文化的冲突中,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不断地遭受侵蚀,影响其价值观的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价值观认知的模糊

价值观认知是个人对价值观内核和取向的掌握,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价值观念和判断能力。其基本表现为对是非、美丑、善恶的认识和判断。在多元文化时代,各种文化与价值观或并行不悖或相互冲突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文化的多样性带来了价值的多元,学生判断价值的一元标准逐渐弱化,他们既获得了新文化所带来的喜悦和自由,也产生了迷惘与焦灼。以往被灌输的思想不再是唯一的权威,老师和家长也不再是权威的代表,权威在多元文化中不再突出,学生的价值取向就会模糊不清,陷入迷茫,丧失基本的判断能力,对主流价值观的形成会产生一定的阻力。

2.价值取向的不确定

价值取向是一个人根据自己的目标和想法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但由想法变为行动的过程需要意志的力量。价值取向与每个人的利益密切相关,价值取向与道德行动能否坚持下去,个人意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每个人从接受教育开始,就无形中受到各种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的影响,但获得了知识并不意味正确价值观的形成。面对价值取向两难的境地,部分学生没有足够的意志坚持自己的做法,错综复杂的现实问题,加之网络中的负面评价很可能动摇他们的意志,终止他们对正确价值观的选择。

3.对价值追求的情感渐趋淡漠

情感是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价值观产生的爱憎好恶的心理体验,这种心理体验能够对价值观产生评价作用,心理体验不同,外在表现也不同。一个人有了价值认识,若缺乏对社会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的支撑与陶冶,认识与行为之间就会有一条鸿沟。在多元文化冲突下,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力减弱,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在一定范围内盛行,不良的社会思潮和社会事件对学生的价值取向有一定影响,他们正处于情感丰富而身心不完全成熟的阶段,没有正确的引导很容易造成情感的缺失,甚至干涸。现在很多学生是独生子女,过多的宠溺产生了懒惰、自私的心理,缺乏感恩与分享意识。面对上级、长辈、老师,缺乏敬畏之心,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面对求助,甘当看客,冷漠应对;追逐名利,爱慕虚荣,缺乏相应的荣辱观。心中没有迸发出情感源泉,缺乏相应的情感体验,社会责任感就难以产生,正确的价值观就难以在干涸贫瘠的土地上生长。

4.价值反思精神匮乏

个体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内心产生评价,在下一次实践中修正自己的行为,从而产生更好的结果,因此价值反思能够产生更好的行为,是价值观形成的必备条件。在多元文化时代,学生周围充斥着各类信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会引发学生感叹生命无常,崇尚及时行乐,学生受其感染沉迷于多彩的世界和生活中,无暇对自身的行为价值进行反思和评价。

三、多元文化背景下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途径

多种文化并存是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且伴随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正不断加剧。面对多元文化对原有价值观念的影响,无所作为或者片面作为都不是应对良策,必须创新价值观教育模式,使之更好地促进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

1.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核心价值观是多元文化的内核和灵魂,多元文化时代,形形色色的文化和价值观念并存,我们尊重文化存在的合理性,同时也要注意遴选符合社会发展与人民群众利益的主流文化和价值观作为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凸显主流文化并不是否定多元文化,也不是要重回一元时代。多元文化时代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多元文化并存,必须有主流文化来引导价值观的取向,引领社会各类思潮的发展趋势。

进行价值观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对多元价值观的选择和认知能力,了解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摆脱迷茫、游离的状态,提高价值判断能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核心,是提升民族精神的向导。在学生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能够让学生走出茫然无措、无所适从、道德失范的状态,振奋精神,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

2.注重学生心理发展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在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两个”结合。一是结合学生心理发展实际。价值观教育同其他教育一样,需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人的发展是螺旋上升的,学生处在角色认同和渴望亲密感的过渡时期,心理活动不稳定、波动较大,影响学生对事物的认知、接受程度,其发展呈螺旋状上升,会产生停滞不前或倒退的现象,但不能否定其处在前进的状态。在价值观教育中,要考虑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状态,要始终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根据学生年级、教授内容和方式不同而各有侧重。二是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理想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价值观培育亦如此,教育者必须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教育者要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校园状态,清楚学生日常会遇到哪些价值观和价值取向方面的疑惑,将具体的案例和高深的道理结合起来,经过这一内化,学生就能获得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3.遵循主体和引导相结合的原则

价值观教育必须坚持“主”与“导”相结合。多元文化背景下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其他价值观的统领、指导、引领,始终坚持其主导地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置于“主体”地位,并不是要排斥其他价值观的存在,对待多元价值观必须采取“导”的策略。也就是说我们在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的前提下,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的共识,让各种异质价值观与主流价值观交相辉映,形成和谐的价值生态系统。

4.坚持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课堂教学是学生价值观认知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他们通过教师的传授获取对主流价值观的认知。但如何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这需要教师创新教育思路、拓展教育途径。创新教育思路不是对以往教育的否定,而是结合学生的需要和具体环境进行创新升级,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引导学生获得优良的道德认知,用现实生活中鲜活的感人实例去熏陶他们,自觉地进行自律和价值观的教育。

课堂教学强调学生对道德和价值的认知,而价值观的形成更需要通过行为来检验。脱离了实践体验,价值观教育就成为了纸上谈兵。学校和老师要注重实践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整合校内外资源,让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和社会上的公益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获得道德体验,深化对主流价值观的理解与掌握。

5.发挥现代传媒优势,坚持网内与网外教育相结合

信息化时代,我们生活的世界逐渐变成了一个“地球村”,发达的网络让我们迅速知晓世界上发生的事情。多元文化时代,网络也成为传播和产生文化的场所,其中不乏负能量文化,因此教育工作者要重视网络对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重视网络的作用,首先要借助网络来传播充满正能量的文化和思想,传递主流价值观,借助具有教育意义、能引发学生情感共鸣的事件使学生了解到真善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其次要引导学生针对负能量事件树立正确的认知,不被迷惑。当恶性事件和不良思想产生时,教育工作者要帮助学生认识其原委,引导学生分辨是非曲直,增强学生对价值观的判断能力,从而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

参考文献

[1] 李志军,邓鹏.多元文化冲突对青年学生信仰的影响及教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11(7).

[2] 罗大珍.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措施探究[J].教育与职业,2008(31).

[3] 陆春梅.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对我国大、中学校德育衔接的启示[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4(4).

[4] 王河滨.多元文化视域中学生品德发展[J].江苏教育研究,2013(13).

[5] 熊威.苏南地区大学生品德发展的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7.

[6] 苟园.社会转型期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问题实证研究[J].昆明大学学报,2007(3).

[7] 薛冬霞,杨宇宁.传统文化与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7(3).

[作者:孙杰(1966-),男,四川巴中人,四川文理学院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

【责任编辑  杨  子】

猜你喜欢
价值观价值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