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学校核心价值观引领特色发展研究

2015-10-21 11:07崔玉婷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北京市中学价值观

学校核心价值观是学校特色建设的基础与前提条件,学校核心价值观决定着学校特色建设的目标与方向,是学校特色定位统领性的指导原则。学校特色建设的内涵与目标应与学校的核心价值观相一致,才能确保特色建设方向的正确性与校本性。北京市普通高中学校核心价值观形成的主要途径分别为基于学校历史文化传统、基于学校领导与师生发展的特点与需求、基于校名或地域特点等三种途径;学校特色建设中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可从精神层面、行为层面、制度层面、物质层面来进行。总体而言,三所案例学校以学校核心价值观来引领特色发展所走的路线主要有“整体—面—点”和“点—面—整体”两条路线。

普通高中  学校核心价值观  特色发展

学校核心价值观是学校特色建设的基础与前提条件,学校核心价值观决定着学校特色建设的目标与方向,是学校特色定位统领性的指导原则。学校特色建设的内涵与目标应与学校的核心价值观相一致,才能确保特色建设方向的正确性与校本性。以下将以北京市第166中学、西城外国语学校、知春里中学三所普通高中学校为例,分析普通高中学校核心价值观形成的主要途径与学校特色建设中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不同层面,以阐述学校核心价值观如何引领学校特色发展。

一、学校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分析

1.概念界定

价值观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对价值的总观点、总看法,是人们的价值信念、信仰、理想、标准和具体价值取向的综合体系。[1]

学校核心价值观是有关学校核心价值或基础价值的一整套看法或观念,它是从多样的学校价值观中抽取的带有基础性或能为不同价值主体共同选择的价值目标,是学校全体师生对本校发展方向、培养目标、教学方式等重要问题所共有的理解与选择,是学校日常运作和组织发展的基石,是学校文化的价值统领。

从外延上讲,学校核心价值观实际上是一个价值观体系,其内容包含三个方面:一是人才培养目标的价值取向及相应的价值原则;二是学校发展目标的价值取向及相应的价值原则;三是学校基本办学方式上的价值取向及相应的价值原则。[2]

本研究主要取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内涵作为讨论的依据。学校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内涵,也即学校发展的核心理念,多表现为学校的校训,如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博、爱、勤、勇”,北京市第166中学的“博雅”,北京市知春里中学的“知中行健,春和海涵”;也有的表现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如北京市广渠门中学的“生命教育”;也有学校明确提出本校的核心价值观,如北京西城外国语学校明确提出核心价值观为“和谐与发展—爱、阳光、幸福”,等等。

2.学校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普通高中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应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对学校使命定位的基本精神保持一致。也即学校在遵守和体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同时,在具体内容方面,还应该充分考虑本地区、本学校的具体条件,形成适合本地区、本校领导与师生追求的核心价值观,才能赢得学校成员的认同、尊重与执行,也才能真正统领学校特色建设与师生的发展。其实,不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还是学校核心价值观,都是在概括、提炼中外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的,其核心内涵具有一脉相承之处。

二、三所案例学校的基本情况

1.学校概况

(1)北京市166中学

北京市第166中学是一所完全中学,位于东城区,创建于1864年,前身为贝满女子中学和北京市第十二女子中学,1971年更名为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1978年被列为北京市东城区重点学校,2005年被授予北京市示范性普通高中,2012年被授予“北京市百年学校”。该校遵循“全面育人、整体提高、发展特长、办出特色”的办学指导思想,以“创办具有国际视野、高品质、有特色、可持续发展的优质学校”为办学目标,以“秉承育人本真,构筑教育生态,为学生一生幸福服务”为办学理念,注重整合教育资源,拓展教育空间,丰富教育内涵,润泽校园文化,提升教育品位。

(2)北京市西城外国语学校

北京市西城外国语学校创建于1989年,是一所具有鲜明外语教育特色、综合教育成果突出的完全中学。该校秉承“教育,让生活更美好!文化,让生命更精彩”的理念,经历了跨越式发展历程,是北京市唯一一所由基础薄弱校发展成为“北京市普通高中示范校”的学校,先后荣获“北京市科技教育示范学校”、“北京市教育科研先进学校”、“北京市课程建设先进校”、“北京市艺术教育示范校”、“北京市国际交流示范校”“等几十个称号,被授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ESD教育实验学校和国务院西部开发顾问校等荣誉。

(3)北京市知春里中学

北京市知春里中学成立于1985年,地处海淀区中关村腹地,是一所公立完全普通中学。学校践行“知中行健,春和海涵”的学校文化,秉持“创设满足师生发展的绿色、适宜的学习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恪守“传承文化、培育英才、服务社会、奠基未来”的办学使命,追求“学术精湛、特色鲜明、富有底蕴、生机盎然,值得信赖的品牌学校”的办学目标。该校曾经依托ESD项目,进行“绿色学校”建设。

2.学校核心价值观体系

三所学校的核心价值观体系包括核心概念、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发展目标与办学方式的基本价值取向等内容,具体内容详见表1。

由表1可见,三所学校的核心价值观鲜明、独特,并且各系统之间自成体系,具有系统性,并以核心价值观统领学校特色建设内容。

三、学校核心价值观形成的主要途径

关于学校核心价值观形成的途径,有学者指出,制约学校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客观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学校的组织特点;二是学校在整个教育系统中的定位;三是学校的历史文化传统。[1]就北京市普通高中学校来说,影响学校核心价值观形成的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同样存在,但就各个学校的具体个性而言,其核心价值观形成的主要途径各有不同。北京市普通高中学校核心价值观形成的主要途径分别为基于学校历史文化传统、基于学校领导与师生发展的特点与需求、基于校名或地域特点等三种途径,这三种途径分别以上述三个学校为案例来分析。

1.基于学校历史文化传统

北京市很多普通高中学校拥有悠久的历史,其中有不少百年老校,这些学校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积淀了值得继承的价值、理念和精神;学校核心价值观与学校历史文化传统有一脉相承之处。不少学校正是在挖掘、传承历史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提炼出了当今的核心价值观。如北京市第166中学、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市第165中学、潞河中学等。以北京市第166中学为例,该校在概括、提炼百年历史的基础上,提出以“博雅”为校训,并将博雅的内涵解释为知识渊博、心胸博大、博采众长、国际视野、博爱精神以及人格高尚、文雅脱俗。其认为博雅教育是人之为人的、全面发展的、培养自由人的教育,并以此为核心价值观来统领学校特色建设,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科学、艺术、健康、媒介、公民素养为特色建设内容。

2.基于学校领导与师生发展的特点与需求

在学校的发展历程中,一些学校领导在了解、分析、综合本校师生行为特点与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提出本校的核心价值观,如北京市广渠门中学、西城外国语学校等。以西城外国语学校为例,该校校长根据本校师生关系充满关爱与和谐,学生洒脱大方等特点,以“和谐与发展——爱、阳光、幸福”为学校核心价值观,建设阳光文化,以培养有能力、关心人、爱人也值得人爱的、心中充满阳光和真善美的人为学生培养目标,以“建设具有鲜明外语特色、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面向国际的一流完全中学,培养复合型人才”为办学目标。

3.基于校名或地域特点

追求办学特色、建设学校文化已成为目前学校发展的主导趋势。许多学校,尤其是一些曾经比较薄弱的普通高中学校,在分析、总结学校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针对学校的校名或所处地域特点来提炼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在此基础上建设学校文化体系。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丽泽中学、知春里中学等。以知春里中学为例,该校校长面对知春里中学位于中关村腹地、该地区名校林立、学校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的现状,根据曾经进行绿色学校建设的实践,结合校名,基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炼出“知中行健,春和海涵”的校训,并对其内涵进行了详细分析与解读,形成了富有该校特色的“知·春”文化。

四、学校特色建设中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学校特色建设要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并在特色建设中践行学校核心价值观,即以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来层层展开,内化到特色建设的各个方面。按照学校文化之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划分,学校特色建设对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可依以下思路来进行。

1.内涵阐释,完善发展理念

在精神层面,学校应对学校的核心价值观进行阐释与分解,使学校师生了解本校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外延,从而在特色建设中有的放矢,目标明确。如166中学把本校校训“博雅”的内涵解释为知识渊博、心胸博大、博采众长、国际视野、博爱精神以及人格高尚、文雅脱俗。为此,该校明确要求学生要具备“六种素养”,即健康素养、文学素养、艺术素养、科学素养、公民素养和媒介素养,并以此为基础建设“博雅”课程,以培养“博雅”的学生,“博雅”课程成为学校特色的重要载体。

知春里中学对其校训“知中行健,春和海涵”与育人目标进行了详细阐释。“知中”就是要知自己的学校,爱自己的母校;知自己的祖国,爱自己的国家;知我中国的思想智慧和为人处世之道;知我中国的民族精神,进而提升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行健”:就是要勇猛刚健,勤奋不懈,一往无前,自强不息,天天进步。“春和”就是春日和暖,春风和煦,春意盎然,像春天那样,抒发、生长、向上、创造、适宜、和谐。“海涵”即宽广与包容。对其育人目标“培育‘内德外强’知中人”,该校解释为:“内德”即爱国忠诚的情操、自强不息的精神、好学明理的智慧、宽广仁厚的胸怀;“外强”即志——知耻上进之心,勇——正义浩然之气,行——坚毅果敢之力,善——悲天悯人之情。这些解释,体现了该校校长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和浓厚的家国情怀,为其特色建设奠定了宽厚的精神基础。

2.整合资源,建立课程体系

在行为层面,学校核心价值观主要表现为学校的课程体系。特色课程与活动是学校特色实施的载体。以学校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相关资源,开设适合学生需求与发展的特色课程,组织特色社团与特色活动,是特色创建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特色课程的开设要基于“校本”、立足于“校本”,也就是立足本校的传统、特点、学生需求、教师特长等,进一步强化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优势,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形成独特的、统领性的课程建设原则与基本体系,开发出独特的校本课程。如西城外国语学校以阳光文化为引领,通过“外语教育特色建设”和构建“以幸福为驱动力的教育体系”,巩固“以爱为核心的德育体系”,为培养国际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奠基。166中学以“六种素养、六条生态化途径”来引领广而博的博雅课程,通过创设环境不断丰富校本课程,实现校本课程精品化、特色化,其校本选修课程包括人文与社会、科学与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与实践等九个系列120余门。知春里中学以“知·春”文化为统领,围绕育人目标,重新搭建了学校课程结构,形成了指向培养“内德外强”知中人的课程体系,包括基础系列、拓展系列、活动系列、社团系列四个层次。

3.变革管理机构与制度

在制度层面,学校组织机构与制度建设是特色实施的保障。为保证特色建设的顺利实施,学校必须建立适应特色建设需求的组织机构,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学校管理制度主要包括管理理念、行政管理、教学管理、质量管理与评价,以及教育科研管理、学生管理等。目前,北京市普通高中学校在管理机构与制度方面最突出的变革是北京十一学校的扁平化、联邦制、分布式领导结构,北大附中的分部制、单元制、四学院、五大中心的组织机构,以及二者共同的以学科教室取代原来行政班的管理模式与学生指导制度。上述三所学校在此方面的探索还未有突出表现。

4.建设环境文化

在物质层面,学校核心价值观在环境中的物化,体现为学校的环境文化建设,也即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环境文化是精神文化的载体。校园文化建设中所透露出的和谐、人文氛围,也是学校核心价值观的外在显现。如西城外国语学校把学校教育作为践行“微笑、感激、享受挑战、选择、美丽”五大“阳光法则”的重要手段,创造充满和谐、温馨的校园文化氛围和育人环境。“走进西城外国语学校,所能感触到的那种极为温暖的、令人感到舒适的、振奋而激扬的阳光感觉,令人不由自主地感悟着生命的激情、美好、快乐、自由和幸福;聆听西城外国语学校的阳光法则,感悟西城外国语学校的人文真谛。”[3]这种文化氛围充分体现了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显现了和谐、美好的校园环境文化。

五、三个学校案例引发的思考

在对北京市第166中学、西城外国语学校与知春里中学这三所学校核心价值观形成的主要途径、在特色建设中践行学校核心价值观的四个层面的案例分析基础上,有以下两个问题值得进一步思考与讨论。

1.学校核心价值观与学校特色建设:孰先孰后

学校核心价值观对学校特色建设的统领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其产生的先后顺序,由于各校校情不同,未必遵从一定的模式。如西城外国语学校早在2005年就完善了以“爱、阳光、幸福”为核心价值观的学校文化,总结了西外人文文化价值观,即“五大阳光法则——微笑、感激、享受、选择、美丽”[4]。然后以上述价值观为引领,明确了学校的特色建设方向为“深化外语教育特色,为培养具有较强外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奠基”。166中学是在对悠久、深厚的学校文化传统、科学与艺术特色建设的回顾与思考基础上,提炼出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博雅”,再以“博雅”文化来统领与进一步丰富学校的特色建设;知春里中学是在对学校长期以来进行的ESD教育、建设绿色学校进行反思基础上,结合学校所处的位置、校名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于近两年提出了“知中行健,春和海涵”的校训与“内德外强”的育人目标。

由此可见,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确立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并以此来引领和丰富学校特色建设。从上述三所学校走过的历程来看,西城外国语学校走的是一条从“整体——面——点”的路线,166中学与知春里中学走的是一条从“点——面——整体”的路线。两条路线不同,但殊途同归,都致力于以学校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学校特色发展。

2.学校特色建设的难点:学校组织机构与管理制度的变革

作为学校特色建设实施的重要保障,学校组织机构与管理制度的变革也是学校特色建设的难点。上述三所学校在此方面未有突出进展就说明了这一点。三所学校虽然确立了明确、系统的学校核心价值观,但把核心价值观内化到学校特色建设的各个层面尤其是组织制度层面,还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在学校特色建设背景下,学校组织机构与管理制度变革的实质就是校长放权给中层领导与教师、学生,甚至把校长的权利“关进笼子里”,以给教师、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发展的权利和机会。因为学校特色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学校的多样化发展。只有给教师、学生自主选择与发展的机会,他们才可能真正得到发展。因此,学校组织机构与管理制度的变革,意味着学校内部治理体系的创造性转换,意味着权力的让渡,是学校特色建设的难点。但学校领导只有让渡权力,敢于“去行政化”,实行校内多主体参与的民主、合作与协商,才能真正实现学校组织机构与管理制度的深刻变革。

————————

参考文献

[1] 石中英.论学校核心价值观及其形成[J].中小学管理,2008(10).

[2] 余清臣.学校核心价值观体系及其生态[J].中国教育学刊,2009(12).

[3] 尉小珑.学校文化建设与教育创新[EB/OL].新华网,www.jyb.cn,2011-4-11.

[4] 尉小珑,王萍兰.人本·多元·包容·创新——创学校文化育人之路[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

[作者:崔玉婷(1967-),女,山东德州人,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

【责任编辑  王  颖】

猜你喜欢
北京市中学价值观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在多解中学创新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