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萌 张海霞 田翠时
【摘要】目的 观察背俞穴穴位注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动力的影响。 方法 将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分别为穴位注射组,西药组。穴位注射组给予胃俞、脾俞、足三里注射黄芪,西药组给予多潘立酮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胃排空率及血清胃动素的含量变化。结果 治疗4个疗程后,穴位注射组相对西药对照组治疗后症状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穴位注射组血清胃动素、B超胃排空率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 穴位注射疗法对明显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胃动力。
【关键词】 穴位注射;功能性消化不良;胃动力;胃动素
【中图分类号】R24 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657-02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指具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喛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且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多与胃肠运动障碍有关[1]。本文用穴位注射法治疗FD患者取得显著良效,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均来自2013年1月-2013年5月张家口市河北北方学院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均符合罗马Ⅲ[2]诊断标准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按患者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穴位注射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28-65岁,平均(45.8±10.9)岁,病程4个月-5年,平均(11.4±7.5)个月;西药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26-67岁,平均46.7±9.8)岁;病程5个月-6年,平均(11.7±9.1)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2 治疗方法
穴位注射组,选穴:胃俞(双)、脾俞(双)、足三里(双),以上穴位均参照《经络腧穴学》[3]中经络选穴标准选取,用5ml无菌注射器抽取黄芪注射液3ml,每穴注射药量0.5-1ml,隔日治疗1次,连续5次为1疗程。西药组,给予口服多潘立酮(西安杨森公司产品),每次10mg,每日3次,饭前口服,共10天。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判定标准
3.2消化不良症状积分
各患者于治疗前1天和治疗后3天,用《消化不良症状积分表》统一记录症状,观察上腹不适,餐后饱胀、上腹痛、反酸、食欲不振五个症状,按严重程度和频率记分。0分,无不适症状。
3.3 血清胃动素含量比较。
4结果
4.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5 讨论
针灸对FD疗效显著,能良好地调节胃肠运动【4-5】。但针刺治疗一般每天均需要进行,且花费罗大,患者的依从性不高。因此笔者采取穴位注射疗法,并取得良好疗效,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五脏募皆在阴,而俞在阳者,何谓也然,阴病行阳,阳病行阴。帮令募在阴,俞在阳。”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病位在胃,脾胃升陴失調,前腹为阴,后背为阳,用背俞穴从阳引阴,可调节脏腑阴阳气血,平衡脾胃气机升降失衡,从而使脏腑功能在根本上恢复正常,阴平阳秘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唐红卫,黄裕新,徐海峰.功能性消化不良与部分胃肠激素的关系[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3,24(22):封2.
[2]Tack J,Talley N J,Camilleri M,et al.Functional gastroduondenal disorders[J] ,Gastroenterology,2006,1300(5):1466-1479.
[3]沈雪勇,经络腧穴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70-89.
[4]时会群,张俊清.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90例临床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药,2002,28(9):732-733.
[5]翟俊霞,王海英.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进展[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4,11(4):256-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