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奇霉素静脉滴注不良反应分析

2015-10-21 19:58倪志英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不良反应

倪志英

【摘要】 目的:对静脉滴注阿奇霉素导致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指导临床安全用药。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3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肺部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采用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按照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标准速度输入,观察组给予减慢速度输入,比较两组输入阿奇霉素速度对胃肠道、皮肤、局部及其他方面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患者的胃肠道、局部、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肤及其他方面的反应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静脉滴注阿奇霉素出现不良反应主要受到滴入的浓度和速度的影响,适当减慢其滴入速度,可以减小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保障输液的安全。

【关键词】静脉滴注;奇霉素;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969.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385-01

阿奇霉素,也称阿红霉素或者阿奇红霉素,是一种属于大环内酯的抗生素,其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并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厌氧菌等均起到一定的抗菌效应。阿奇霉素在临床上的运用比较广泛,特别是对各种感染的治疗有显著疗效[1] 。但是在进行静脉滴注时其自身很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引起患者的恐惧不安。本文随机选取2012年3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肺部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采用阿奇霉素静脉滴注,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3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肺部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标准速度输入,观察组给予减慢速度输入。对照组中男29例,女31例,患者年龄5个月-56岁,平均年龄2.5±35.7歲;观察组中男35例,女25例,患者年龄4个月-52岁,平均年龄1.7±32.6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

1.2.1阿奇霉素药液浓度配置方法

将阿奇霉素(国药准字H20040080辽宁天龙药业有限公司)与注射用水合理配置成浓度为0.1g/ml的溶液,遵照医嘱加入规格为5%的葡萄糖或者0.9%氯化钠,配置成浓度为1-2mg/ml的注射液。规定标准:成人≥2mg/ml;儿童1.0-1.5 mg/ml;婴幼儿0.5-1.0 mg/ml。

1.2.2输液速度调节标准

参照滴15版《新编药物学》[2] ,应将注射用阿奇霉素浓度控制在1-2 mg/ml,滴注时间1≦t≤2[3] ,5%葡萄糖+0.9%氯化钠常用规格50-500ml,以100min为标准滴注速度,1/3标准滴入速度分别为5滴,10滴,15滴等,以5滴为逐渐上涨标准差。

1.3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经SPSS17.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60例患者中,有54例出现了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其中出现呕吐、腹泻、恶心(胃肠道反应)患者27例(67.5%);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疼痛的患者(局部反应)19例(31.67%);观察组60例患者中有43例出现了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0.67%,其中胃肠道反应患者14例(23.33%),局部反应患者9例(15%)。可见观察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疹、瘙痒(皮肤反应)及胸闷、气短、出汗(其他反应)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临床上阿奇霉素多为干粉剂,通常在进食之前1h或者进食后2h内服用,成人每日用量为0.5g,一次顿服,3日为一疗程;或者首次服用0.5g,以后每日0.25g,5日为一疗程[4] ;依据医学教育网相关资料显示,体重为45kg左右的6个月以上儿童,日剂量为10mg/kg,服用方法和成人相同,老人可按照成人剂量给药。但是,由于注射用阿奇霉素溶液产生的刺激性比较大,以常规注射允许的速度给药,绝大多数的患者都会出现局部皮肤出现红肿或者疼痛的情况,特别是对血管发育还不是很健全的婴幼儿,其药液若出现外部渗漏,会严重的导致注射部位或者患儿全身红肿,使患儿哭闹不止;除此之外,阿奇霉素为胃肠粘膜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患者在注射阿奇霉素时,常会伴有恶心、呕吐、胸闷、气短、腹泻等不良反应,引起患者的恐惧和不安,严重的可能迫使输液无法正常进行,从而无法达到最初的疗效。因此,合理安排和控制输液时间显得尤为重要,一般而言,将输液时间控制在100min左右是比较合理的[5] ,多数的患者都可以接受并反映良好。所谓的减慢输液速度,并不是简单的将输液速度调低,而是根据患者在注入阿奇霉素出现不良反应之后,在下次注射时适当的调整输液速度,直到患者可以接受为止,同时,在注射之前,护士或者其他医护人员有必要事先询问患者是否对阿奇霉素过敏或者有无其他不良反应,以便在此基础上,调整好输液速度。

总而言之,采用静脉注射阿奇霉素时,一定要对做好不安全因素的控制与管理工作,避免出现医疗事故或者医疗矛盾,不断提高临床阿奇霉素输液质量,保障输液安全。

参考文献

[1] 陈羽连.静脉滴注阿奇霉素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14,(15):558-558.

[2] 何小静.小儿静滴阿奇霉素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34(1):83-84.

[3]梁丽云,周望梅.静脉输液速度对阿奇霉素所致不良反应的影响[J].护理学报,2007,14(7):82-83.

[4]邓顺娇,陈景银,贺倜等.静脉滴注阿奇霉素不良反应的观察与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9):106-107.

猜你喜欢
不良反应
不同剂量黄体酮治疗无排卵性月经失调的对比分析
综合护理干预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抗凝药治疗的影响
32546例疏血通注射液医院集中监测研究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