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卫利
【摘要】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在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90例中风偏瘫患者根据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同时接受中医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临床治疗效果及患者运动功能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运动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大于参考组(P<0.05)。结论:给予中风偏瘫患者针灸治疗能够促进患者功能康复,减少残疾发生率,有着显著的使用价值。
【关键词】针灸治疗;中风偏瘫;肢体功能恢复;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255.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311-02
传统临床使用的康复训练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中风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然而效果并不令人满意[1] 。为对针灸治疗在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中的效果进行观察,笔者将我院收治的90例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院自2010年10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90例中风偏瘫患者,男49例,女41例,年龄43-76岁,平均年龄(51.26±4.11)岁;病程3d-60d,平均病程(49.65±3.26)d;其中脑梗死39例,脑出血51例;左侧偏瘫50例,右侧偏瘫40例,患者均经颅部CT及MRI诊断,均符合1996年中华神经科学会修订《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基本生命体征的观察,促进脑组织功能恢复、脱水降颅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脑细胞等。患者病情基本稳定后,在此基础上接受针灸治疗,患者偏瘫肢体为主要针灸部位,以手、足阳明经穴位为主,上肢穴位为肩髃、曲池、肩髎、合谷、外关、后溪,下肢穴位为环跳、太冲、阳陵泉、足三里、绝骨、风市、解溪,对于伴随语言障碍患者则加哑门、廉泉、通里,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辩证分析,痰瘀互阻型患者加双侧脾俞、血海、丰隆,肝肾阴虚型加肾俞、三阴交、太溪,气虚血瘀型加气海、血海,具体根据患者病情加减穴位治疗。每次上下肢分别其2穴,患侧采用补法,健侧为泻法,每次留针30分钟,每天1次,连续治疗1周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之间休息两天。
1.3观察指标
分别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及运动功能评分(Furl-Meyer评分)进行观察[2] 。
1.4疗效判定
基本痊愈:主症及体征均消失,患者语言清楚、思维恢复正常,日常生活可自理;显效:主症及体征出现显著好转,偏瘫肢体肌力至少提高Ⅱ级,语言清楚;有效:主症及体征基本恢复正常,瘫痪肢体的肌力提高Ⅰ级,失语症状有所好转。无效:治疗前、后主症及体征比较无变化[3] 。
1.5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 ±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后观察组ADL及Furl-Meyer评分分别为(79.85±7.39)分、(68.58±9.21),与治疗前(36.52±5.06)分、(31.99±10.12)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DL及Furl-Meyer评分分别为(62.52±4.91)分、(51.07±8.32),与治疗前(37.18±4.57)分、(32.16±9.85)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观察组痊愈14例,显效20例,有效9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6%,参考组痊愈10例,显效17例,有效7例,无效1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5.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中风即脑卒中,为现代医学中的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近年来疾病发病率呈现出上升趋势,然而治疗后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因此探讨有效的方法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有着重要的作用[3] 。研究显示,中风偏瘫后患者出现后遗症是因为运动系统的高级中枢调控丧失,导致被抑制,原始的受到调节的皮层下中枢运动功能的释放,患侧肢体肌群间协调被打破,肌张力出现异常,肢体运动功能受到严重影响[4] ,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祖国医学认为疾病病机可概括为虚、火、风、痰、气、血六端,病位之本在腦,然而与心、肝、脾、肺有着直接关系。通过针灸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调和阴阳,进而对穴位及其周围组织产生刺激,从而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ADL及Furl-Meyer评分显著优于参考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大于参考组(P<0.05),由此可知,针灸治疗中风偏瘫患者能够促进其神经功能的恢复,使其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提高,有着显著的推广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霍春暖,张雅静,王国平,等.脑卒中偏瘫病人早期针刺治疗的探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6(10):11-12.
[2]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9,29(6):381-383.
[3]刘桂花.针灸治疗对老年性中风病人功能恢复影响[J].西川中医,2009,13(9):94—95.
[4]巴艳,何予工.康复训练配合当归秦艽汤治疗脑出血恢复期临床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10.31(12):61-63.
[5]曾进,黄瑾,吕明庄.艾灸对慢性疲劳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9):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