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慧桢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方法:完善相关管理制度,落实各项护理安全措施,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培养护理人员的法律法规与风险防范意识,提升相关业务技能等各项护理安全防范措施。结果: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法律法规与风险防范意识,加强了专业业务技能,降低了血液透析护理风险,提升患者生命质量,11526例次血液透析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加强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防范意识,落实各项护理安全措施,确保医护人员与血液透析患者的安全。
【关键词】血液透析;护理风险;防范;护理安全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468-01
血液透析是肾功能衰竭的替代疗法,对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工作具有专业性强、工作风险大的特点。当前,全世界的透析患者在不断增加,随之护理风险也相应增多。针对血透护理中的各项风险因素加强防范措施,是确保血透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使透析医护人员身心健康得到保障的重要举措。
1临床资料
我院从2011年5月~2014年5月对102例各种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患者进行了15654例次血液透析治疗,回顾分析11526例次血液透析治疗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
2护理风险因素和防范措施
2.1患者潜在的护理风险
2.1.1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由于动静脉穿刺是侵入性操作,而且频繁穿刺易导致血管通路感染,血液透析患者均是营养状况较差而机体防御功能低,易造成血管通路的感染。如颈内静脉置管者,由于颈内静脉粗大,一旦发生血行感染,患者将有生命危险[1]。
2.1.2防范措施:护士在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每项操作规程和无菌技术原则,做好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和健康宣教,严防穿刺部位感染。对每位患者的血管情况进行评估,尽可能做到一针见血,为防止出血和血肿;在更换敷料时要细心、动作要轻柔,防止造成脱管。
2.2穿刺失败
2.2.1由于此类患者的血管质量逐渐变差,加之有部分护士年轻、工作年限较短,业务技术不熟练,造成穿刺困难,容易失败。
2.2.2防范措施:在做护理操作前应与患者和家属先沟通,讲清并签订可能出现的风险协议书,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对内瘘情况差的患者最好固定护士操作,对穿刺困难的血管由技术熟练的老护士进行;遇到手脚温度低的患者透析前用热水袋保暖,促进血管扩张,便于穿刺。
2.3透析中凝血
2.3.1由于某些患者的内瘘功能较差,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或者因为抗凝剂的使用量不合适,导致血液流量不足。
2.3.2防范措施:对此类情况的患者要密切观察,保证血管通路的通畅,尽量达到所需的血流量;时刻关注动静脉压力,察看动静脉壶和透析器的血色情况。如有血压过低者,给予适当补液,维持血压正常和尽量保证血流量。
2.4透析中出血
2.4.1血管通路连接处不紧密、透析管路分支与透析机连接不紧密、穿刺针固定不妥当引起针头滑脱、穿刺处渗血、透析器漏血报警、穿刺失敗导致血肿等。
2.4.2防范措施:在透析前做好检查工作,包括泵管和动静脉壶是否完好、各管路侧支夹子有无夹闭,每个螺旋帽是否拧紧;各连接处是否紧密;将管道与穿刺针妥善固定;透析过程中勤巡视穿刺处有无渗血;透析管路与动静脉穿刺针是否连接正确,如血流量达不到,需要将动脉端接于静脉穿刺针时,应将该内容做好交接工作;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面色、血压、脉搏等变化,及时发现及时处理[2]。
2.5透析中空气栓塞
2.5.1空气栓塞是严重并发症,常见原因是透析管路内空气未排尽;泵管反方向安装,使动脉管路内的空气进入体内;泵前动脉管路有破损;穿刺针与透析管路的动脉端连接不紧密;空气监测器功能受损或未打开等。
2.5.2防范措施:用止血钳立即夹闭静脉端回路并关泵,嘱患者取头低脚高左侧卧位,轻轻拍打背部,让患者尽量咳嗽,且给予大流量吸氧,情况严重者送高压氧舱治疗或右心房穿刺;连接患者前认真检查各管路是否合适,每个连接处是否紧密、是否已做好双保险;空气监测器装置功能正常;给患者回血时要集中注意力,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工作,及时将泵关闭。
2.6透析中发热
2.6.1临床表现为高热、寒战、呕吐、背痛等,产生热原反应的原因有反复动静脉穿刺,或深静脉置管时消毒不严格、不彻底;水处理系统消毒不充分,消毒剂冲洗不干净,合并医源性感染;透析室内空气质量较差,达不到环境监测的要求。
2.6.2防范措施:每次透析结束必须应用化学消毒剂消毒透析机,护理操作按无菌操作规程执行,医护人员进入透析室要戴帽子、口罩、更换专用鞋,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透析室;血透室每天用含氯消毒液湿式擦拭3次,空气消毒机消毒2h;用于透析接触的容器、物品等均应定期更换、严格消毒;对长期和临时血管通路的护理,要严格按无菌操作原则进行,防止败血症的发生。
2.7血液透析护士潜在风险
2.7.1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法律意识淡薄,在透析前没有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清楚,未将透析风险告知明确,对患者的知情同意权重视不够。
2.7.2透析室的护士每天都要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物,在护理操作时有可能被血液感染的潜在风险。
2.7.3针刺伤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职业伤害,而血源性针刺伤又是最危险、最常见的职业性暴露。其主要是因为个人防范意识不强,工作条理性差有关,在处置针头及其他医疗废物时容易被刺伤[3]。
2.7.4防范措施;提高工作人员风险意识,经常开展法制教育,提高法律意识;认真做好告知程序,融洽护患关系、防范护患纠纷;完善血液透析的风险预案;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增强防范意识,认真执行职业暴露的预防措施,有效防止针刺伤。
3结果
通过以上措施,11526例次血液透析患者均能安全地全程进行完透析治疗,治疗过程中未出现各种并发症,即无1例插管部位感染、穿刺针脱落、透析过程中出现凝血现象、内疹闭塞、机器报警等情况。
4讨论
血液透析是一项集专业性、技术性、责任性于一体的工作,需要医护人员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增强风险意识、法律意识、事故防范意识,不断总结工作经验,使日常预防做到彻底化和具体化。即接患者前将透析器和管道的各项工作准备完善,透析中提高观察能力和急救处理能力,治疗区严格做好下机后的消毒、清洁工作,掌握透析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对机器发生的故障能及时处理,定期培训和演练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处理流程,如破膜、脱管、并发症等,避免血液透析中各种护理风险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岩郅,王晓燕.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安隐患分析与管理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09,28(9):54-55.
[2]张瑞敏,杨春玲.护理风险管理与患者安[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9,18(7):68.
[3]尹建华,陈雪羚.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32(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