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洪
【摘要】目的:探讨分段化健康教育对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近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产生的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分析。结果:传统健康教育方式中有10例患者共发生肩痛、应力性骨折、脱位等7种并发症,分段化健康教育中发生并发症的2例。结论:分段化健康教育可预减少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分段化健康教育;锁骨钩钢板;锁骨远端骨折;肩锁关节脱位;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562.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308-01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体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1]外伤患者发病只是一种偶然,对疾病的相关知识缺乏,不知道采取何种方式帮助疾病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健康教育的实施是必须的,但用何种方式进行健康教育最能让病员掌握,能减低并发症的发生是值得探究的。我科将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应用锁骨钩钢板(cavicularhoorplate,CHP)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共160例,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60例,随机抽取年龄,性别基本接近,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名,均采用AO/ASIF钩钢板固定。
2、方法
对照组按照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对新入病员宣教住院环境,规章制度,病房作息时间,用药注意事项,饮食指导,术前注意事项及术后健康宣教,出院健康教育。除此之外,对照组实施分段式健康教育,具体如下:
2.1拟定健康教育计划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背景,以及患者的病情程度制定健康计划,按照入院时,围手术期,出院时几个阶段有针对性的实施健康宣教来完成。
2.2实施健康教育
?通过口头传播,图像传播,健康讲座,文字资料等方式进行。分别于入院2H,术前3天,术后1天及出院前1天等时间段进行。并鼓励病员家属积极参与。每位护士按照护理计划内容实施健康教育
2.2.1入院2时内
由责任护士讲解环境和基本要求外,完成生命体征的测量评估,完成压疮、跌倒坠床、疼痛等评估。存在高危的病人进行病员及家属的沟通,做好知情告知,给予高危标识,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给予正确的饮食指导和体位指导,告知抬高患肢,尽量下床活动。教会患者掌指关节的背伸、折屈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废用综合症的发生。教会病员正确观察患肢血循环的方法。
2.2.2入院第二天
评估病员对健康宣教的掌握情况,并再次针对病员掌握欠佳的问题进行强化。使病员及家属能进一步配合临床工作。
2.2.3术前及术后
按照制定的护理计划,为病员提供宣教。发放文字资料讲解术前深呼吸,保持大便通畅,并讲解其目的和意义。指导患者术后患侧上肢用前臂吊带或三角巾悬吊于胸前,卧位时去枕,在肩区垫枕使两肩后伸,保持上臂及肘部与胸部位于平行位。讲解术后血肿形成的观察及预防。如何防止肩关节再次脱位,及预防肩关节粘连导致肩周炎等并发症。术后1天开始教病员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术后病员对麻醉等药物的副作用进行重点讲解,使病员及家属解除因各种反应造成的焦虑情绪。根据健康教育计划及时评估患者健康教育的掌握情况并及时查漏补缺,进行宣教。
2.2.4出院前
出院前1天责任护士进行健康教育,掌握出院后的進一步功能锻炼知识及复查随访内容。嘱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给予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含钙丰富的食品,多喝牛奶,戒浓茶、烟酒。患肢功能锻炼应循序渐进,活动范围逐渐增大。1月后复查,发现疼痛剧烈等不适及时就诊。经常保持挺胸提肩姿势,练习手部及腕、肘关节的各种活动,并行肩关节外展、后伸运动。禁止肩关节前屈、内收等运动。
3、结果
160例患者均随访,随访时间3-18个月,术后钢板取出时间为4-14月,平均9个月。钢板取出后肩关节功能采用ConstanyMurley标准评分,平均分89分。对照组80例以传统健康教育方式,实验组80例为分段式健康教育方式,其中对照组10例出现各种并发症发生率12.5%,实验组发生2例并发症,发病率2.5%。
4、结论
通过分段式健康宣教能有效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2]。按照“身心并护”模式要求,护士将生理及心理护理有机结合,为患者提供心理护理[3],并根据患者年龄及记忆力等特点,分阶段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掌握疾病过程中各阶段的知识要点。患者及家属把握好要点后能积极的配合治疗,有效地降低了锁骨远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并发症。分段式健康宣教是值得临床推广的健康教育方式。
参考文献
[1]王仙园,田晓丽。医院整体护理培训教材〔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3:88.
[2]胡志飞,候兰,李蕊,张静,明少雄,马鑫。护理管理杂志,2014年5月第14卷第5期
[3]宋雁宾,皮红英,施金芬,等。“身心并护”护理模式的构建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12):905-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