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男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土地资源的口益紧张,高层建筑已经成为了城市生活中的主导。高层建筑有利于城市规划也有助于城市的美化,它占地面积较小,能构建高大的建筑空间,大大地减少了土地资源的浪费,这对于缓解城市土地资源紧张的现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要切实做好高层建筑的施工,保证施工质量。要想确保高层施工技术,就必须了解其施工特点,这是做好高层建筑施工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特术;探讨
一、高层建筑的特点及施工要点
1.1高层建筑的特点高层建筑可以利用少量的空地,进行高形式、多空间的建设,高层建筑可以极大的节约用地,这在当前世界用地紧张这一问题来说实为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法。并且高层建筑可以对市政道路、管道进行优化和缩短在城市景观方面可以对街道进行美化,街道景观是由静态建筑物与动态车流、行人所组成的,矗立在街道两旁的高层建筑物由于其体积庞大、突出等优点可以成为街景突出的主题部分,对丰富城市的形象以及实际轮廓线有着极为良好的作用。
1.2高层建筑的施工特点:①对施工技术要求高。由于高层建筑的楼层多、功能多,因此,对其施工技术有着极为重要的要求。高空作业期间,对材料、工具、设备、人员的运输和活动要进行完善的处理解决。并要对高空作业的安全防护、用电、用水、通讯、防火等问题进行妥善安排,要严格控制高空物体坠落打击造成的安个事故。从当前我国建筑形式来看,高层建筑结构大多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且正向着钢结构与钢混结构发展。由此可见,钢筋混凝土和钢结构的施工技术为高层建筑施工作业的一个特色,由于钢筋混凝土需要现浇,因此需着重对结构构件安装、工业化模板、钢筋连接等施工技术进行研究。②对施工设备要求高。近年来经济与科学技术不断的飞速发展,从而使得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基于这一基础,建筑物在设计与施工方面的要求,也被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高层建筑的功能、布局、造型都必须有新的突破,满足这样的条件除了具备良好的施工设计技术之外,还有就是对建筑施工设备有了新的要求。
二、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探讨
2.1逆作法逆作法是目前高层建筑施工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技术。其工作原理为:先沿着高层建筑物体的支护结构或者地下室轴线,在建筑物内部的相关位置进行浇注或建立起支撑柱,以此来作为施工过程中承担施工荷载以及在底板封底之前承受上部结构自重的支撑点。然后浇注向下开挖土方的结构部分以及地下各层结构,一直持续到封底板为止。如此以来,楼的一层楼面结构便可顺利完成,同时可以继续以此为基础延续向上进行逐层的地上结构施工,这样地面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便可同时施工之至。
2.2建筑裂缝的控制技术从我国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看出,裂缝宽度在不同情况下不同的混凝土结构其裂缝宽度也有不同的控制标准,允许裂缝最大为0.2mm-0.4mm;,但从施工控制来说应以预防为主,等裂开了缝再补救那是万不得已。虽说骨料内部凝固时产生的微观裂缝不可避免,但从质量角度考虑应尽可能减少。由于高层建筑混凝土强度等级普遍较高、混凝土浇筑量较大、且带有地下室,所以裂缝产生的可能性更大。其施工技术:砌筑填充墙至接近梁底,留一定高度;尽量避免使用早强高的水泥,积极采用掺合料和混凝土外加剂,降低水泥用量;选用合理的最大粒径砂石;在施工工艺上应避免过振和漏振等一系列措施。
三、高層建筑的强度控制
3.1配比的选定
工程开工前,一般均要按设计要求配制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并都要到具备相应资质的试验机构做级配试验,待级配报告出来后,根据级配做配合比试验(实验室配比),在实际施工时照此执行。但问题就在于级配与现场施工过程中是否相符。有资料统计显示,若因砂的含水率增多,砂率下降2%—3% ,混凝土强度将下降15%—20%,而水泥数量的影响为5%—20%,石子及砂的级配影响为5%-20%;水灰比影响为多增1%,强度降低5%—l0%。既然影响如此之大,那就应该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
3.2严格养护制度
高层建筑多采用泵送商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不仅能缩短施工周期,而且能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但在某些工程上的使用表明,在配比、原材料、振捣控制严格的情况下,仍出现混凝土强度不足。分析其原因,多为抢工期、养护时间严重不足。据有关专家测试结果,其强度比全湿养护20天;全湿养护3天;空气中养护28d分别为2: 1.5:1。由此可见,对高层建筑浇筑好混凝土养护的重要性。对高层大体积(如基础较厚筏板)浇筑量大的混凝士应有养护方案,从养护开始至养护结束应有专人负责,从主观意识上要对养护有足够的认识。养护方案中应从人员、水源、昼夜、覆盖等多方面措施进行考虑,不漏主要关键细节。
四、高层建筑“三线”控制
4.1垂直度线的控制
控制垂直度是保证高层建筑的质量基础,也是关键的环节之一、为了控制建筑大楼的垂直度,首先应根据高层框剪柱或剪力墙网布置情况,先将大楼四个边角柱或四个(剪力)墙角的位置,确定在安装四个边角柱或墙角的模板时,沿柱外层或墙身外侧上弹出厚度线,立模、加支撑,采用吊线的方法测定立柱的垂直度,在保证垂直度100%后,对准模板外边线加固支撑、浇筑混凝土。待四角柱拆模后,其他各列柱以该四柱为基线,拉条钢线,控制正面的平整度和垂直度。过程中的垂直度控制,应用激光经纬仪加重锤(钢丝吊线锤)进行双重较验,这样更能增添垂直度的准确性,同时加上内、外双控使高层建筑的竖向投测误差能减小到最低限度。
4.2轴线的控制
轴线传递,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脚手架与施工层同步向上,导致从外围.一些基准点无法引测。因此在结构施工复核轴线无误后,以一层楼面为基准在最长纵横向预埋多块200×200×8mm钢板,在钢板上标出控制轴线或主轴线控制点;二层及以上施工时,以一层楼面为基准在每层楼面相应位置留设200×200mm方洞,采用钢丝大线锤引测下层楼面的控制点,再用经纬仪及钢卷尺进行轴线校正,放出各层轴线和细部尺寸线。转过程线的控制,挂起两条线,浇注好剪力墙,这是过程线控制的关键。
4.3标高线的控制
在每层预控轴线的至少四个洞口(一般高层至少要由3处向上引测)进行标高的定位,同时辅以多层标高总和的复核,然后辅以水准仪抄平,复核此四点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上,以确保标高的准确性。这其中对四个洞口标高自身的准确性要求提高,因施工过程中模板、浇筑、加载等原因,洞口标高可能失去基准作用。为此必须确保引测点的可靠性,加强洞口处模板支撑,同时辅以直径为12钢筋控制该部位楼面厚度,确保标高的准确在大楼四角、四周具备条件处设立层高、累计层高复核点,每层向上都附以该位置进行复核,防止累计误差过大。层面标高复核过程中必须实现每层面的四个洞口控制点与外层高复核点在同一水平面上,方能确认标高的准确性,达到标高控制的目的。
五、结语
总之,高层建筑对施工技术的管理要求是很严格的,必须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当中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细节,只有掌握了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关键点,才能合理控制工程的成本和质量,才能保证施工进度,实现工程期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罗家坤.浅谈现代高层建筑施工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2013
[2]路海勇.浅谈高层建筑施工技术[J].建筑建材装饰,2013
[3]苏文雄.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浅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