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应平
摘 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关键词:初中化学;有效性;预习;习题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追求的目标。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学方法的科学化和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结合我们目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现状,笔者认为其改革应在指导学生科学预习,重视化学实验等方面下功夫。有效课堂的作用在于摒弃掉“无效或低效”的课堂教学行为,达到“轻负高质”的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益,使学生在牢固掌握“双基”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加强预习指导
课前预习对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但初中学生往往自学能力较差,认为自己看一遍书就是预习了,常常不能抓住重点,也不能发现问题。因此,上课时,仍然是“漫无目的”不能起到预习的作用。
要使预习有效果,根据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上新课时,可以事先花5~10分钟来指导学生预习。在学习预习前,给学生列出本节课的预习提纲和要求,使学生有目的去预习,这样可以大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在 “碳的几种单质”一节的教学中,给学生提出如下几个预习题纲:①什么叫单质?一种元素只有一种单质吗?举例说明。②金刚石和石墨的化学性质有何异同点?③怎样证明金刚石和石墨是同一种元素——碳所组成的?④为什么金刚石和石墨有那么大的差异性?⑤无定形碳通常有什么物质?联系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列举它们的用途。在预习中,学生能自我解决一部分问题,即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肯定,对未能解决的问题能有针对性地通过聽老师讲来解决,减少了听课的盲目性,学习积极性很高,同时有让学生跳一跳才摘到“桃子”的味道,既有重点,又与前面所学的知识有联系,富于思考性。长期坚持,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和预习方法、同时读书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自学能力得到培养。
二、重视化学实验教学
初中学生对化学实验往往只是看热闹,觉得好玩而已,他们不会观察实验,不会利用实验操作过程和实验现象获得知识。在教学中,我注重教会学生掌握将实验作为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如:在教氧气的性质一节时,可以一边演示,一边教会学生观察实验操作过程及现象,从物质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等到化学性质——物质在氧气里燃烧。此时,着重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如何从现象到结论;在进行氢气性质一节的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知识,如物理性质包括哪些方面等,然后每做一个实验就帮助学生得出一个结论;在二氧化碳一节的教学时,便与学生一起做实验,做完后,再要求学生由现象得出结论。经这样的引导,学生可基本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而非死记硬背,为今后学习化学打下基础。
三、传授化学记忆方法
记忆能力是人的基本素质,也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在教学中,我常常教学生采用对比、归纳、总结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比较是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点,使学生获得准确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和灵活运用。在比较中,要特别注意找出相似物的差异以及相异物的共性。例如:学生学完原子、分子的知识后,我与学生一起对原子和分子、原子和元素分别列表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对比归纳能力。学完溶液的知识后,要求学生自己列表比较过滤和结晶、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概念。通过比较,学生对概念的深度、广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都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记忆能力得到培养。
为了使学生所学知识有系统性,我们在教学中还要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归纳、总结能力。例如在一至三章的学习中,我们以填空的形式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点的归纳、总结,让他们学会这种方法,后面的每章都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再由学生们讨论、老师总结,指出优缺点。
四、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化学课堂教学
初中的化学教学可以说任务相对轻松,教学的时间比较充裕,所以化学教师可以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手段扩充一些化学知识,扩充初中生的化学视野,培养理解性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为今后进入高难度的化学知识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多媒体课件的内容可以包含一些化学学科的探究发展历史,使得学生了解化学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对于化学学科的兴趣。还可以包含一些实验的操作过程,当学校的实验条件不能达到某一化学实验进行的要求时,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的手段搜索到该实验的操作流程,以视频的形式演示给学生,并在播放视频的过程中加入一些注意事项,这样的做法不但可以丰富初中化学课堂的课堂形式,还使得学生了解到实验进行的相关的条件和操作步骤,加强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布置多元化试题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化学习题教学的目标、纬度、功能都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学生完成习题不只是为了检验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更是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建构、提升知识的事件活动。不仅如此,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化学原理、概念及科学方法解决问题已经成为新课程教学中完成习题所承载的功能。以提高学生升学应试为唯一价值取向的“题海战术”已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应该抛弃,但抛弃“题海战术”不等于不要习题,不要应试,而是要寻求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发展应试能力的最佳结合点。因此,教师选题时,要突出“新材料、新情景、新设计”,要和生产、生活、科技、社会、环境紧密联系,兼顾开放性、前沿性、梯度性和思维性。不仅如此,还要建立多元化的练习体系,让学生通过网络、媒体、课外书籍等了解科技动态,获得有用信息,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研究性学习,以调查报告、小论文、实验报告等形式呈现。
总之,我们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教法与学法的辩证关系,按循序渐进的原则,把学生领入化学学习之门,在教的过程中逐步解决好学生怎样学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樊俊根.论如何提高初三化学教学的有效性,《新课程学习(中)》2011年09期
[2]管菁菁.简谈如何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考试周刊》2014年8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