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药物治疗随访调查

2015-10-21 20:03徐新华吴虹霞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高血压病

徐新华 吴虹霞

【摘要】目的调查高血压患者的使用降压药物治疗情况,分析存在的用药问题。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治疗后出院的高血压患者128例,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调查,调查内容为降压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128例患者中有82.8%(106/128)的患者选用指南推荐的一线降压药物,首选单联用药85例,首选联合用药46例。随访期间有15例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7%。128例患者的降压药物治疗达标者有39例,达标率为30.5%。结论高血压患者使用降压药物虽然符合单联或多联复方药剂的使用标准,但是降压药物的使用达标率偏低,仍然有许多患者因为不合理用药发生不良反应。

【关键词】高血压病;降压药物;随访调查

【中图分类号】R722.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143-01

高血压作为临床上常见疾病之一,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危险因素,长期高血压会影响人体的心、肾、脑等脏器的功能,甚至出现脏器功能严重衰竭[1]。目前临床上治疗高血压症一般采用药物降压法,本文对我院治疗出院后的128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为期半年的降压药物治疗随方调查,了解降压药物的治疗情况,分析高血压患者在使用降压药物存在的问题。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选取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治疗后出院的高血压患者128例,其中男性78例,女性50例,年龄范围为49~83岁,平均年龄为(65.6±8.6)岁。所有患者均符合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进行血压、血脂、常规体检、尿常规、空腹血脂、心电图等检测。

1.2方法

详细评估患者的高血压症状、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度,对患者进行危险级别分层,每位患者每周随访一次,两周后改为每月随访一次,共随访半年。随访内容:学业水平、合适降压药物的使用方法、药物用量、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等。

2.结果

2.1降压药物使用情况

128例患者中有82.8%(106/128)的患者选用指南推荐的一线降压药物,选择非高血壓用药指南推荐的降压药物22例,占总数的17.2%。如表1所示,一线降压药物品种中,ACEI类Ⅰ类72例,占56.3%;钙拮抗剂Ⅰ类42例,占32.8%;Β受体阻滞剂Ⅰ类34例,占26.6%。

表1一线降压药物使用情况

降压药物 使用例数 构成比(%)ACEI类Ⅰ类 72 56.3钙拮抗剂Ⅰ类 42 32.8Β受体阻滞剂Ⅰ类 34 26.62.2降压药物联合用药情况

128例患者中首先单联降压药物患者85例,其中ACEI类Ⅰ类36例,钙拮抗剂21例,ARB类6例,利尿剂0例,非指南推荐药物22例。

首选联合用药46例,其中ACEI类Ⅰ类合并CCBS有20例,ACEI类Ⅰ类合并Β受体阻滞剂18例,Β受体阻滞剂合并CCBS5例,Β受体阻滞剂合并利尿剂1例,ARB合并CCBS2例。

2.3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随访期间有15例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7%。其中以ACEI类Ⅰ类卡托普利引起的口干咳嗽最严重。72例使用ACEI类Ⅰ类药物中服用卡托普利患者有14例,其中5例因不能忍受干咳而停止用药,其余9例患者因干咳症状轻微坚持用药后咳嗽症状缓解。Β受体阻滞剂使用34例中有1里出现心动过缓症状,该例患者停药两天后,心率恢复正常。

2.4血压水平达标情况

根据我国《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要求,中、青年或糖尿病患者的血压降至<130/85mmHg,老年高血压患者降至140/90mmHg。随访半年后,128例患者的降压药物治疗达标者有39例,达标率为30.5%。

3.讨论

高血压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目前临床医学上对于治疗高血压疾病通常采用药物治疗法[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推荐的一线降压药物中涉及到ACEI类、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3]。ACEI类是一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它能够通过减少人体血管内紧张素的生成,破坏缓激肽的水解,从而降低多肽分泌,减少血容量,最终达到血压下降的目的[4]。ACEI类主要包含卡普托利、贝那普利、雷米普利等。本次试验中有72例患者使用该类药物,占56.3%。但是该类药物中的卡普托利用药后会发生干咳副作用,实验调查中服用卡托普利患者有14例,其中5例因不能忍受干咳而停止用药,其余9例患者因干咳症状轻微坚持用药后咳嗽症状缓解。钙拮抗剂(CCB)是一种通过阻滞钙通道来实现降低血压目的的阻滞药,具有强效的促进血管扩张、增加负性肌力的作用。本次试验中有42例使用该类药物,占32.8%,无不良反应发生情况。Β受体阻滞剂是一种通过抑制肾上腺素受体,抑制心肌收缩力和心率,从而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该类药物能够改善心室的重构及运行功能,避免儿茶酚胺对心脏形成伤害。本次试验中有34例使用该类药物,占26.6%,其中有1例患者出现心动过缓不良反应,停药两天后心率恢复正常。在联合用药方面,尽管虽然符合单联或多联复方药剂的使用标准,但是降压药物的使用达标率偏低,仍然有许多患者因为不合理用药发生不良反应。当前患者在高血压药物治疗认识方面存在不少误区,主要表现在乱用药、服药过早、缺乏耐心、惧怕副作用等方面。因此医院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降压药物使用指导培训中应该严格降压药物用药指征,帮助患者掌握正确的药物联用方法,提高患者的耐药性,改善患者的遵医嘱态度。

参考文献

[1]伏忠阳,和勇,李学彪,等.高血压病药物疗法结合非药物治疗的应用[J].云南医药,2014,35(2):140-141.

[2]魏颖.高血压病药物治疗的方法及其原则[J].亚太传统医药,2011,7(11):147-148.

[3]李贵文.高血压病药物治疗误区及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2):107-108.

[4]孙胜利.高血压患者的非药物治疗及健康教育[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10):1656-1657.

猜你喜欢
高血压病
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厄贝沙坦片对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分析
急诊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高血压病眩晕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高血压病
高干病房高血压病的空巢老人护理干预体会
陆家龙主任医师治疗高血压病用药规律探析及典型医案
小剂量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在高血压疾病治疗中的运用效果
高血压会遗传吗
中药药枕治疗100例社区高血压病的疗效观察
脂肪肝与高血压病、糖尿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4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