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娥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教学活动过程是师生、生生、师与文本、生与文本间情感多向交流的过程,如果缺少积极的情感投入,教学活动就失去了生命力。新课程十分强调情感的体验和感悟:“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感悟,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这一点上说,语文教学必须从情感体验上做文章。
那么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本人做了以下探索:
一、利用语言感染,唤起情感
“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替代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学艺术首先是说话的艺术。”因此,教师应该用清晰悦耳的声音、准确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传递激情,这样才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狼和小羊》这一课时,用上生动的语言,课堂效果就更佳了,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也就更透了。习文时,我抓住狼和小羊的三次对话。讲到狼,我学着狼的样子,龇着牙,咧着嘴,用凶恶的语气說:“不是你,就是你爸爸,反正都一样。”说着,我就做出要吃小羊的动作。小羊看到狼要吃它,害怕极了,我又学着小羊的样子,满脸悲伤,用可怜求饶的语气,希望狼相信它,不要吃掉它。学生的情绪被老师的语言调动起来,时而恨,时而悲。这种情感的积极投入,促使学生参与活动,发展了它的情感体验的优势。这样的渲染,更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了狼的本来面目。
二、注重结构重组,激发情感
通常语文的教学结构都是按照课文的情节发展为线索来组织,但有些课文的教学安排不按情节发展为线索来安排,更有利于激发孩子的情感,让他们能够有更深层的情感体验。
如教学《丑小鸭》时,教师可以通过比较开头和结尾丑小鸭不同的感受来组织教学。这样强烈的内容上的反差、情感上的对比,使孩子们对丑小鸭的磨难会有更深的感悟,也使学生对丑小鸭现在的那种幸福、那种快乐更有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当学生经历了几次情感起伏,与丑小鸭一起从心底里发出快乐的呼喊时,丑小鸭的形象、丑小鸭的情感及丑小鸭的精神真正走进了孩子们的心灵。
三、运用多媒体渲染,熏陶情感
每篇文章都有它自身的情感因素,在教学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合理使用多媒体,渲染情境,再现情境,在情景交融中得到情感的熏陶。
例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为了充分激发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丑陋罪行的愤怒之情,我利用多媒体的优势,真实直观地再现了圆明园这座万园之园昔日的辉煌,让同学们跟随镜头一起游览了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亲眼目睹”了圆明园里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幽静的山乡村野,还有数不尽的奇珍异宝,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同时对侵略者们对圆明园疯狂的烧杀抢掠罪行有了具体的认识。看完课件之后学生再阅读课文时,那些文字立刻显得立体、鲜活起来,美丽的景物历历在目,而对侵略者的切齿之恨也在同学们的心中翻腾、汹涌。这样,教师不用进行过多的讲解,而是引导同学们在“读——看——读”中品味文字的内涵,感受语句的情绪,利用多媒体渲染气氛,使同学们轻松地领会了文章的中心。
四、进行激情表演,体会情感
课堂上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表演,是通过对文本内容的再现,转化角色,将学生从“局外人”引入“事中人”,让学生的情感与教材人物的情感相融合,达到“物我同一”的境界。
如在教学《一粒种子》时,我让学生边读边表演动作。读到“一粒种子睡在泥土里”时学生作沉睡状;读到“就把身子挺一挺”时,便抬起头,伸一伸腰,一副很舒服的样子;读到“他有点儿渴,喝了一口水,觉得很舒服,又把身子挺一挺”时,学生把腰挺得更直,头抬得更高;读到“又把身子挺一挺”时,学生们站起身来;读到最后“种子又把身子挺一挺,眼前一亮,啊,好个光明的世界”时,学生把两手上举,表现出一派欢呼的神情。此时的表演,学生情绪高涨,课堂氛围十分浓烈,无需教师更多的繁琐讲解,学生已把握了课文的重难点。引导学生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表情身姿动作,提高的不仅仅是对课文的深入理解程度,而且是整体的语文素质。
五、发挥想象再造,领悟情感
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联系生活感受,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想象表达。如在教学《春雨》时,我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如果你是小草、小树、花儿、麦苗,你会对春雨说些什么?”学生有的说:“春雨姐姐,谢谢你,我们做朋友吧!”有的说:“春雨姐姐,你像在大地上洒了油一样,河岸上、小路边到处都是绿油油的。你辛苦了,休息一下吧!”有的说:“你让大地变得更美了,我请你到我家玩。”……学生的情感多少真挚啊,在表达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达到了共鸣。再造想象,不但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更有利于促使学生去感悟文中的情与景,从而达到深层次的领悟文章的内涵。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多种手段,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将文章之情、学生之情与教师之情调成一杯浓浓的鸡尾酒,激发语文教学生命的张力,让学生在浓厚的情感体验中受到人文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