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农村生物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2015-10-21 19:55康巧霞
新课程·下旬 2015年1期
关键词:创新教育生物教学农村

康巧霞

摘 要:高中阶段是培养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阶段,教师无疑在这一阶段扮演着重要角色。围绕农村高中阶段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谈一些认识。

关键词:农村;生物教学;创新教育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创新教育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当前学校的主要任务。陶行知说:“在教师手里操着青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作为培养人才的教师,当然要责无旁贷地担当起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的历史责任。那么如何在农村中学的生物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在本文中我将利用生物教学的优势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出自己的一些教学尝试,就此展开思考和探索。

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启迪学生创新思维

1.创设创造性的情境和气氛

宽松、和谐、民主、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会使学生产生自觉参与的欲望,激起学生的兴趣,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激发他们探索未知的欲望,诱发创新意识。如,在教学“禁止生物武器”时,我给学生讲了这样一段话:1346年鞑靼人在进攻克里米亚的卡法城时,曾经把患鼠疫死亡的病人尸体丢进城里,通过散布鼠疫杆菌使守城士兵和老百姓感染鼠疫,结果卡法城不攻自破,生物武器自此走向战场。如果现在的生物武器在战争中使用,所造成的威胁将无法想象。学生就急于了解生物武器的种类、散布方式、危害、发展现状等,课堂上学生还列举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侵华日军在中国培养、释放细菌,给中国造成灾难的大量事实,这使学生既记住了历史,又明白了为何要禁止生物武器的道理,更重要的是把爱国教育融入其中。

2.在知识的传授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一个人素质的核心,要取得创造性成果,就一定要有扎实的知识基础,而课堂教学是农村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如,在教学“细胞的癌变”时,学生从生活环境、日常饮食等方面入手,进行防癌探究。一个人如果没有相应知识的积累,创新就失去基础。当然,生物知识的教学不能仅限于教材之内,必须从课本向课外延伸,甚至向其他学科延伸,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3.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致使目前农村中学生物实验相对薄弱,大都存在“重实验知识教学,轻学生动手操作”的现象。其实放手让学生去做,才能真正体现生物实验的功效。如,在教学“植物组织中脂肪的检测”时,课本中提供了两种方法,我就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找出新思路、新方法,有的学生受第一种方法的启示,很快想到把浸泡的花生种子在纸上某一处涂抹,然后在其上滴一滴苏丹Ⅲ染液,此处很快变成了橘黄色,有的在纸上滴一滴苏丹Ⅲ染液,把干花生研成粉末抹在苏丹Ⅲ染液上,也有橘黄色的印迹出现。学生兴奋不已,为自己的创新击掌欢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这不但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而且让学生体味了生物课的其乐无穷,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参与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育家苏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对知识兴趣的重要性,学生对于自己充当角色的活动,兴趣会更加浓厚,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表现意识,创设条件让学生参与角色扮演,把书本上的“死知识”变成生活中的“活知识”。如,在教学“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时,考虑到学生对主动运输、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等概念、运输的特点不太好掌握,我就请一些学生扮演磷脂分子、载体蛋白、能量,一些学生充当某种进入细胞的物质,学生表演得惟妙惟肖。以这种表演为突破口,学生很快掌握了新知识。实践表明,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为他们的终生学习打好基础,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创新意识。

二、善于发现和正确对待创造性学生

大凡创造性的学生多数具有以下特征:淘气、顽皮、爱争辩、不受束缚,常有越轨行为,平时好出鬼点子,爱提一些怪问题,对事物经常持怀疑态度,这样的学生大多数不受教师喜欢。其实,就在学生的“点子”中很可能孕育着创造的因素,在学生对事物的怀疑态度中很可能引出新的发现。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应善于发现和挖掘“创造性苗子”,对于出现上述情况的学生,应及时给予鼓励和正确评价。如,在教学“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时,讲到人脑的结构和功能时,有男生问:“近几年高考状元都是女生,是不是男生比女生笨?”像这样的问题课本中找不到答案,我就组织学生讨论,这样就极大地诱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通过讨论,给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而不同的观点,就是不同于别人的“创造”。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提出新想法、新思路。

三、利用学生所处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潜能

每一位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具有潜在的创新能力,只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就能把这种潜在的才能发挥出来,变成现实中的创新。农村的学生处在一个广阔的生存环境中,周围可学可用的东西很多。如,必修2中“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其目的是通过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加深学生对DNA分子结构特点的认识和理解。我让学生自主设计方案,制作模型,学生就地取材,所选的材料五花八门,如,用铜丝、细扎丝、毛线、绸带,做DNA的基本骨架,用纸片、玉米粒、黄豆粒、红小豆、泥球等做碱基,利用线、订书针、牙签,做化学键,做出的模型令人耳目一新,通过学生的亲手实践,直接观察,记住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特别是DNA分子两条链为什么是反向平行的这一特点。这既节省了经济开支,又培养了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

综上所述,作为基础教育的生物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时,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所处的环境特点和生物学科的特点,遵循认知规律,尽力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为学生提供创新条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创新。愿我们用创造性的教學活动,培育出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编辑 王团兰

猜你喜欢
创新教育生物教学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