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武
本文从智力残障儿童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的角度,对智力残障儿童进行知识技能传授过程中如何与生活融合,从而达到培养智障儿童学习兴趣,获取知识进行探讨,通过生活语文、生活数学联系生活实际的课程的阐述,证明智力残障儿童教学与生活融合是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
智障儿童由于其智力的限制,心智较正常儿童相差很多,在教育目标实现过程中,与普通教育、盲童、聋儿有着明显的不同。但在关注生活、满足生活需要上,他们和普通儿童,聋、盲儿童是相同的。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标准,注重生活教育、教学,特别提出了生活语文、生活数学教学,要求教育者将教学目标把现实生活与可能生活需要进行整合,注意加强课程与智障儿童生活和现实社会的联系,充分实现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和现实化。让课程与智力残障儿童的生活和生活现实有效地融合在一起,使智力残障儿童在贴近生活,走进生活教学活動中,获取基础知识,获取初步生活经验,从而获取生活技能,达到自理、自立社会、服务社会的目标,为智力残障儿童打下服务于社会生活的基础。
知识源于生活,寓于生活,针对智力残障儿童注意力分散、意志力弱、注重感性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生活情境,使课程与现实生活有效融合,从而达到最佳效果。
一、从智障儿童生活经验出发,将数学与生活融合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如何根据智力残障儿童心理特点,设计让智力残障儿童感兴趣的生活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是保障智障儿童获取知识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
在学习“元、角、分”时,由于重度智障学生多,所以我采取的是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
1. 认识元、角、分,利用实物加深印象,反复训练。
2. 换算时,创设情境。开设小超市,摆放学生经常购买的文化用品、衣物等,先由老师做售货员,学生来买各种物品,再变换角色,学生做售货员,增强兴趣,达到换算标准、强化知识的目的。
由于创设的小超市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贴近生活的,学生学起来非常积极主动,收到了预期效果。
二、语言训练,注重环境,贴近生活
智障儿童的语言能力普遍较差,注意力不集中、稳定性差,无意注意占优势。针对他们的情况,在生活语文语言训练中充分利用所处环境适时引导,强化训练、反复训练,达到从字、句到能说完整话的教学目标。
1. 利用现有环境,创设语境,说完整句子。
情境一:早晨、学校;
情境二:中午、吃午餐;
情境三:放学。
每天早晨,我早早来到学校,当学生到学校时,要求学生说出谁来送的、坐几路车、遇见谁、来做什么?
中午放学时,问学生去做什么,记住中午吃了什么?下午放学时,要求学生说在学校都做了什么?离校时,说再见!
通过常时间训练,学生都能说出:我和谁坐了几路车来的,见到了李老师,开始了愉快的学习生活,上午学习任务完成了,吃了什么,休息,一天的学习生活结束了,快乐回家。
2. 注重生活环境,随时进行语言引导练习。针对智障儿童注意力分散、不随意注意占优势的特点,在语言训练时注重当时环境,适时训练、效果较好。
学生孙某某,自理能力较强,班级卫生的清扫他做得最多。根据个别化教育指导的原则,对他进行教学语言训练时,首先我列了一张表,将他分配的任务分项写上,每完成一项,让他说出做了什么,怎样做的,最后让他连贯地说出具体做了什么,心情怎样,由于是他自己亲自做的,既有兴趣,又愿意表达,这样从简单的句子到一篇短文他就能流利地说出来了。
创设情境、注重环境、贴近生活对学生的语言训练是非常必要的,由于在熟悉的环境中,做着自己熟悉的事,说起来不陌生,也能正确地表达,对语言训练大有益处,效果也佳。
知识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针对智障儿童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者要切实开动脑筋将教学目标与现实生活中联系最紧密的情况作为切入点,注重课程与智障儿童生活现实的联系有效地融合,达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