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南英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而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想这是我们教育要达到的最高境界。尝试教学理论指出: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在尝试中成功。这种教学理念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再是先由教师讲解,把什么都讲清楚了,学生再做练习,而是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自学课本和互相讨论,依靠自己的努力,通过尝试探究去初步解决问题,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尝试练习中的难点和教材的重点,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在现代教学中,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的结合起来,再加一定的物质条件,可保证学生的尝试探究活动取得成功。
新的教育形式下,改变教师先讲、学生再练的传统教育模式,构建“先学后教”的新教学模式,一直是我们一线教师奋斗的目标。为了让学生能不同程度的独立获取数学课本上的知识,并养成学习习惯,以至将来能掌握较好的自学本领。近几年里,我在自己所任教的小学数学学科展开了大胆的尝试。
一、新知预习,课本是一个非常好的资源
为了能让学生深入的做好预习,要求学生在看书的时候,先看情境图,逢字必读,哪怕是注释部分。在读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一些对话的先后顺序,遇到省略号部分,一定要思考:省略的是什么,该怎样补充。课本必须要看3遍,有一定把握时,再将省略号部分补充完整。最后尝试做自主练习部分较简单的习题,并把遇到的疑惑记錄下来。预习课可以归纳为四步流程:①粗读课本,做到心中有数;②精读课本,思考问题(主要指省略号部分);③再读课本,做好补充记录;④尝试做题,体验快乐的同时记录疑惑。
预习,是学习的一个好习惯,是探究新知的前奏,它是引领我们走向成功的自学之路的良师益友。之前我们总在抱怨青岛版教材“懒省劲”!越到关键时候,越省略了。直到今天我才真正读懂了她,她留给了教师和学生的是机会,是智慧。课本就是一个非常精致的导学案!例如: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信息窗第二课时,重点研究质数、合数的意义。课本在给出了找24、25两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后,第一次出现了省略号,就把给40、35、32找因数的机会留给学生去体验。接下来的分析阶段是3个小朋友的对话,其中一个小朋友说“都有两个以上的因数”。第二个小朋友的对话框里是一个省略号,第三个小朋友说“有两个以上的因数的都能排成方阵吗?”在这里,第二个省略号出现的恰到好处。乍一看,这个省略号似乎可有可无,然而真正动脑筋的孩子却补充了精彩“有没有只有两个因数的数?”。这并不是一个答案,而是一个疑问。记得有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可贵!”难道不是吗?给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是顺着之前的思路再走,略显被动;而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是在前面的基础上另辟新路,已经激起了思维的波澜!我很佩服出书的专家们,她们“偷懒”偷到了点子上!
除此之外,有些起始课,在学生预习前教师需要有目的的给学生列出预习提纲。就像士兵熟悉了陆战图,第一次接触水战图时就应该让他们明白水战图的图标。剩下的就可以自己解决了。挒如:在学习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认识正负数》时,我给学生出了以下的预习提示:①在什么情况下要用到正、负数?怎样理解具有相反意义的量?②从生活中列一个应用正负数的例子。③结合书上的或自己举的例子,你会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吗?④试做自主1~4题。
仍是采用之前的预习方法,学生预习了一节课。从某中意义上说,这里的预习主要是学生独立个体的学习探索过程。能解决的问题必能体会其中的快乐,不能解决的问题是疑惑,必急于求得答案,因此可以记录在案,等待下一节课解决。
二、新知探索,实效性、层次性是成功的关键
搬一块石头,能小组解决的不用全体,能两人解决的就不用小组,能一个人的,也不用两人抬。学习知识,道理也如此。
在自己尝试学习的基础上,在第二课时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出课题,其次是小组内讨论预习提纲中的四个问题,此时有许多小问题得到解决。例如,个别同学在读“李红家在学校东面500米,可以表示为+500米。”把其中的“+500米”读成了“零上500米”小组同学指着书上,紫色的话边笑边质指出“+是正号!”。我随口评价了一句“任俊杰你太幽默了”。他不好意思的笑了,在这一点上他一定不会错了,因为他亲自品尝了其中的味道!大约5分钟后,全班交流:一个小组选派代表上台汇报收获,其他小组补充,教师在一旁选合适的时机给予点播。比如“怎样理解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一题,学生举了很多例子如:挣钱和花钱,获得星星和倒扣星星……无意间第2个问题就解决了!对于大小比较,学生很容易的都理解了所有正数都大于所有的负数。有同学提出那0哪?0只是分界线!而两个负数的大小比较,在很多个例子面前个别同学仍然固执的认为-3<-10。最后借用穷富这两个具有相反的意义的量来理解:存500元用+500表示,欠200元用-200表示,如果甲乙两人甲欠人100元,乙欠人200,判断是乙穷,所以-100>-200。在所有知识点处理完成后,是订正尝试题:由一名优秀生学着老师的样子主讲。任俊杰表现尤为突出,不仅订正答案的对错,而且还能提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考其他孩子:第一题,他提出两个问题:“7为什么是正数?”和“0为什么在正数和负数的集合里都没有选?”进一步对正数的简便写法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这两个知识点作了巩固。第2题,学生又提出“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而题目要求是“请用正、负数表示出下面的温度……”结果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论。我试着引导学生去修改课本,结果他们找到了三、四种严密而正确的叙述方法。……订正完习题后我们对本节课进行了知识总结和集体评价。
三、新知巩固,评价是有力的保证
教学中,把鼓励和赞赏引入课堂,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每一次发现,每一次进步,甚至是一次失误。适时、及时的给与评价与指导,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真正变成课堂的主人。有经验的老师不难发现,一二年级的课堂摁不住,三四五年级的课堂一般又轰不起来,没有几个人举手。自从学校实行了星级评价这一现象得到了改善。课堂上,当同学们发言积极或思路有创意时,只要能得到老师或其他同学的认可,就可以由同学推荐发星星或老师派发星星,同时表现好点的小组也会获得相应的星星作为奖励。别说还真有效果:无论是各组内的优秀生还是后进生,为了小集体的荣誉他们都很努力。较简单的习题,组长会鼓励组员争取机会时而会品尝到得星星的快乐。表现好的个人或小组会根据个人情况奖励不同个数的星星。同学们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大胆迈出第一步,无论大小都会有所收获。经过几年多的实验,班内有近20名同学已经能够独立自主的学习数学,也基本养成了自学习惯,尤其是几个头脑聪明但经常完不成作业的同学,在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后也能主动完成作业。可以说他们已经成为了自学的小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