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书雅
班级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班主任是这项工程的策划者与组织者。班级管理的主旨就是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使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主人翁精神,自觉遵守班级管理制度,营造规范有序的学习氛围,对班级产生归属感,使班级成为学习及生活的家园与乐园。
一、实施班级干部轮流制
从小学到初中,班级干部的任选一般采取班主任任命制,或者是通过学生的民主选举指定。这样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取得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大部分学生都是被动管理和服从,很难产生对班级主人翁意识。为了培养学生全员管理的积极性,笔者在班级管理中实行了班干部轮流制度。这样,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班干部,并且他们会在日常班级管理中发现问题,并通过自己的组织与引导来解决问题。教师是班干部的参谋,轮值班干部遇到疑难问题,可以与班主任交流,班主任可以提建议,以协商的态度与轮值学生沟通。通过班干部轮流制,每个学生都可以站在班干部的角度去体验作为班干部遇到的疑难问题。久而久之,他们就会站在班干部的角度去观察问题与解决问题。在班干部轮值期间,非班干部也会积极配合班干部的组织管理活动。而最重要的,是使每个学生都有管理的意识,增强管理能力及他们遵守班规、班法的积极性与自觉性。“管是为了不管”,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不管”,班主任要放手让学生去管理,在管理中提升他们的自制能力与守规意识。
二、让学生自主制定班规班法
传统的班级管理制度,一般都是由教师拟定与宣布,学生无条件地遵守,成为班规班法的被动执行者与服从者。因此,学生会将班规班法视为约束自身自由的条条框框,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鉴于此,笔者在班内发扬民主,让学生自主制定班规班法。这些规章制度从学生来,由学生自身来遵守,学生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也就增强了遵守制度与规定的自觉性,这比由老师宣布的硬性规定更能使学生容易接受,取得学生的认可,学生也乐于遵守。
三、实施分工管理责任制
班务是繁杂的,为更好地体现学生班级主人的管理地位,增强管理能力,还必须使学生人人都管事,人人都有责任心。例如,笔者将班级分管的卫生区划分成条块,每个条块都有每个小组负责保持静化,每个小组成员都有具体负责区域。教室的图书角,由小组轮流分工管理,教室前的花草树木由同学们具体分工看护。这样一来,学生的责任明确,人人必须具有责任意识,才能把分工的工作做好。在此基础上,班级组成评委,对每个小组及学生分管的工作进行评比,对于表现好的小组或者学生个人进行表彰与奖励。同时在评比的过程中,还要进行“风格奖”的发放。例如,一组同学主动帮助三组的同学进行卫生清理,二组学生帮助四组同学管理图书角,都要通过评比进行鼓励。这样,即使学生有了个人分工责任意识,又有团结协作意识,以及保持班级集体秩序与树立集体荣誉的意识,增强对班级集体的归属感与责任心,把班级当作自己学习、生活的家园。
四、班级活动由学生自主组织
班级是学生生活与学习的主要场所,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与引导者,如何使这个集体有良好的班风、学风,构建文明和谐的班级,这就要求班主任要创新教育理念,放手让学生组织班级集体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健康成长。因此,班主任激励全体学生参与集体活动,自主组织与开展集体活动。例如,学校召开运动会,对于运动员的选拔,可以由学生自主评比与推荐,有关运动会的参赛事宜,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做好一切准备。如对于比赛时运动员的防护工作及赛后的奖励工作,都由学生自主商讨决定并且实施。又如,在“学习雷锋精神活动月”当中,笔者要求学生自主选择为学校及个人做一件具体的有益的事情,学生們自觉为学校清理卫生,走进敬老院为老人拆洗被褥、整理房间,为家庭困难的学生献上一份爱心等。这些事情,教师要放手让班委会成员组织与开展,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活动中互相帮助与照应,使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总之,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去体验,才能真正使学生树立班级管理的主人翁意识,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与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