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淑贞
摘 要:一个学生一个“世界”。蹲下身来了解学生,走进个性的心里;关爱学生,滋润干涸的心田;宽容学生,聆听独特的心声;赏识学生,刺激孤独的心扉;信任学生,期待萌发的心灵。用心走近他们,你会发现每个“世界”里都有闪光的一面,努力栽培他们,都能绽放每个“世界”里的绚烂。
关键词:关爱;宽容;赏识;信任
一个学生一个“世界”。蹲下身来用心去感受每个“世界”,你会发现每个“世界”里都有闪光的一面,或多或少,或大或小,肯定它、欣赏它、赞美它。这样,每个孩子都能找回自信不断地超越自己,越走越高,都能绽放。
教育过程中,了解、关爱、宽容、赏识、信任,孕育着巨大的教育“亲和力”。相信孩子、赏识孩子,陪着他们成长。这样,整个教育过程就会顺利地进行,教育效果也必将是理想的。
一、了解学生,走进个性的心里
身为老师,如果你对自己班里的孩子都不了解,那么你又如何能“对症下药”呢?现在大多数学生都出生于独生子女家庭,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他们连最基本的穿衣、做饭、洗碗都不会,更不要说什么劳动的艰辛和困苦,他们是被人们称为“抱大的一代”。因此,他们对什么都缺乏自信心,遇事无主见,依赖性强,情绪不稳定,思想波动大,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发展特点,老师才有与学生相处的基础,才能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必须放下架子,走出办公室,融入学生中,了解学生、熟悉学生,主动地、努力地创造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条件,在和他们进行交谈对话的过程中,提供双方交换思想信息最有效、最充分的机会。教師只有真正掌握了学生在做些什么,想什么,关注学生的动态,关注学生的变化,及时了解原因,才能帮助他们早日渡过难关,师生感情才会随风潜入夜!
二、关爱学生,滋润干涸的心田
赞科夫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金凤凰”要爱,“丑小鸭”更得爱,唯有爱满天下才能换来桃李芬芳。要真正走进弱势心灵,必须从建立感情入手。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而这种爱又必须是真诚的。脱下“有色眼镜”自然而然把学生当朋友,蹲下身和他聊天,静下心陪他跑步……和他建立了一种友好、平等的关系,他们也能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爱。学生干涸的心灵滋润了,温暖了。于是,主动向老师吐露心迹、敞开心扉。喜欢听老师的课,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也乐于接受,从而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反省,内心开始进行斗争,这样,学生进行了一个被动接受教育到主动进行自我教育的内省过程,那么对他的教育之舟就驶向了成功的港湾。
三、宽容学生,聆听独特的心声
俗语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孩子毕竟是孩子,免不了会犯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对于犯错误的学生,作为教师,应“宽”学生的过失和幼稚,“容”学生的错误和莽撞,给他们改正的机会,千万不要歧视他们。在实践中,一方面,学生犯了错误以后,老师要对学生的感受给予重视,承认并接受学生的感受,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帮助学生认识错误的危害,并和学生一起分析,怎样做才能少犯错误,甚至不犯错误。从而让学生在“被理解”“被关怀”中产生向上生长的力量,自觉反省、主动调整。另一方面,学生犯了错误以后,作为一名教师,要正确处理好同班主任、家长的关系,千万不要动不动就用严厉的批评、叫家长来校或交给政教处要求处分等简单、粗暴的办法来对待他们,而应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做到细心开导、耐心教育,给他们一个改正的机会。否则,会诱发学生的逆反心理,既降低了教师的威信,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又不利于学生改正错误。只要你捧着一颗宽容的爱心对待他们,你会发现,所谓的“问题生”,并不是顽石一块,他们会慢慢改变。
四、赏识学生,刺激孤独的心扉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凭一句赞扬的话,我就可以活上两个月。”中国有一句俗话:“士为知己者死。”说的是为赏识自己、信任自己的人去死都愿意。成年人需要赏识,学生更需要得到家长、老师的赏识,问题学生尤甚。
1.老师赏识,唤起自信之心
自信是成功的保证,不可否认,问题学生往往是“角落里的孩子”,眼中没有希望,身边没有关怀,他们可怜的一点自尊、自信在这种冷漠、孤寂、无爱的环境中早已荡然无存,学习无兴趣,人生无目标,公然对抗教师的消极行为也时常发生。但教育实践告诉老师,问题学生并不是每个方面都差,他们总有潜在的某一方面的才能和好的品格,每当这种亮点闪烁时,也正是引导他们的最好时机。
2.同伴赞赏,焕发集体归属感
大多数问题学生是班上的“另类”,他们饱受冷嘲热讽和唇齿相讥,感受不到爱的温暖,融入不了集体的怀抱,他们往往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甚至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以至于破罐子破摔。教师应适时利用集体活动,通过同伴赞赏,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既看到自己的不足,也能看到自己的优点,树立信心的同时,让他意识到自己也被同学关注,自己属于这个集体中的一员,从而建立起同属一个班的“我们感”和“归属感”,和同伴在心理上发生共鸣,对成败荣辱有共同感受体验,由此来教育自己,严格要求自己融入集体。
五、信任学生,期待萌发的心灵
问题学生是被很多人“遗弃”的小孩,在他们的心中或许也已经产生了心理定势——我是不行的了。如果老师也让他们破罐子破摔,也认为他们是一堆不可雕的朽木的话,那么孩子们可能也很容易放弃自己。信任是对教育结果的美好期待,它能产生巨大的感化力量。对于问题学生来说更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动力来源。对问题生的教育中,老师要相信他们身上也有优点,相信他经过自己的努力,能不断进步。那么,老师对他们的信任,就能排除他们心理的不安全感,从而达到他们心理上的自由和满足,激励他们勇敢地、正确地表达思想,产生正确的行为。
一生一“世界”,用心走近他们,你会发现每个“世界”里都有闪光的一面,努力栽培他们,都能绽放每个“世界”里的绚烂。
参考文献:
[1]福禄倍尔.人的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张斌贤.教育心理学[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3]李锐.心理学[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4]毛蓓.小学生心理辅导札记[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5]徐光兴.西方心理咨询经典案例集[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