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轶舫
摘 要:在新时代的条件背景下,将音乐教育做成一种产业模式,让音乐科研成果与生产相结合,从而将科研成果尽快转化成生产力不得不说是一次伟大的尝试。在将音乐教育产业化的同时,大家也要提防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对音乐教育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尽量在取得最大利益的同时使音乐产业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之路。
关键词:新时期;音乐教育;大学教育
一、音乐教育产业化的提出
众所周知,我国的教育产业化起步很晚,在我们做这项功课之前,美国的斯坦福大学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开始了探索之路,并且最终建立成知识与技术密集型工业开发区,也就是为世人所熟知的“硅谷”。在这一成果日趋成熟之后,便有人提出了“教育產业化”的概念。在新时期条件下,我国的音乐教育产业已经违背了人们最初的意愿,不再只是为了传播知识,而是为了更多的商业利益,并且这些举动并未将财富流入百姓的手中,而是转移到了个别人的手里,从而使得这种尝试失去了其原有的含义。
二、音乐教育产业化的发展
我国的音乐教育产业化道路是漫长而曲折的,在我国最初的大学教育当中,对于所有的大学生完全是免费就读。后来,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后,逐渐引进了一些西方国家的思想和产物,最终变成了收费制。然而,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一般的家庭还是很难负担得起一个大学生的学费的,所以,这就造成了我国音乐教育发展缓慢、产业化很难实现的严重后果。
三、教育产业化不作为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做好音乐教育产业化的同时,也在坚持着音乐教育产业化的公益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有效地保护教育产业化。我们不仅要强调音乐教育产业化的公益性,还要让音乐教育产业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光有好的公办教育是不够的,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扶持民办教育,让民办教育减负,最终让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一起走上教育产业化之路。
新时期条件下,我国的音乐教育产业一直在探索自己的发展之路,同其他资本市场的盲目追求利益相比,我国的音乐教育产业化更加注重其发展的平衡性和稳定性,并且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审时度势,量力而行,逐渐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带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徐淑云.高师声乐课程的建设研究[J].乐府新声,2003(1).
注:本文为2012年度江西省艺术规划课题《音舞诗画剧〈春江花月夜〉与地方艺术文化研究》部分内容。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