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我国现阶段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已经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素质主要决定了这门课程的效果和成败,因此,为了给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以及促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取得实际成果提供了有效的经验以供借鉴,有必要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背景下展开教师素质的深入研究。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素养;责任感
一位教育家曾这样说过:“教育本质上是实践的。教育的意义不可以仅仅在认识领域寻求解决。教育永远面临着发生、发现、践行的问题。”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主导者,课程教学的实践者,知识经验的传播者,其综合素质及能力对教学效果产生最直接的影响。而作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全新的课程形态出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则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1.教师素质的含义
教师素質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通过科学教育和自我提高而形成的具有一定时代特点的思想、知识、能力等方面的身心特征和职业修养。也指教师履行职责,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必备的各种素质的要求及将各种素养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能力。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小学教师的基本要求
(1)教师动作规范
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工作时,会有很多肢体语言,不同的肢体语言同时也在传递着不同的信号,也在时刻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教师在课堂上的手势及动作都应符合一定的标准和惯例。
(2)教师语言准确
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知识主要通过语言来完成,每一位教师在使用课堂用语同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之际必须认真遵守相关的法则。在金正昆主编的《教师礼仪规范》中提到三T法则,就是要求教师在有必要使用课堂用语时一定要同时兼顾表现机智、兼顾时间、待人宽容三方面的具体问题。
(3)要“一专多能”
综合实践活动是通过对各个学科的内在整合,形成独特的教学体系。它的内容包含之广,范围涉猎之宽,是其他学科难以企及的。因此,作为本课程的指导教师必须使自己具有广博、综合的知识结构,成为一个知识杂家。教师要求在“专”的基础上追求“博”,达到“一专多能”。综合实践活动涉及范围广,包含学科多,所以教师要在各个领域都有所涉及,不断使自己成为“百科全书”。
(4)要具备课堂设计和课外拓展能力
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利用相关资料激发学生兴趣,触动学生自主提出活动主题,并制定合理的活动方案。因此,要求教师要具备课堂设计、课堂外的拓展和延伸的能力。教师要在上课前向课外搜集资料,多多利用课外经验,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多向课外学习,积累课外生活经验,并且要让学生把课堂内的知识运用到课外的生活中。
(5)要组织协调好学生
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组织和管理好学生,在组建学习活动小组的前提下,协调好学生活动中各部门的关系,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时间、空间和课程资源。教师组织好学生,并协调好各个小组的合作关系,教师也要适当管理学生,教师要适当启发并运用鼓励方法让学生学习。
(6)要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教师具备广博的知识储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但归根结底是要求教师必须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要学会应用最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探究活动,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用观察法、调查法等多种科研方法进行科学研究,并及时总结材料,整理并形成科研成果。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知识量不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含的知识特别广泛,它涉及数学、语文、科学、物理、生物等科目,因此需要很大、很丰富的知识量。一般教师涉及的学科不太多,所以任课教师很难满足课程的需求。
2.教师缺乏责任感
现在的综合课教师都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不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真正意义,当有班主任及其他教师要课时,他们都很乐意把课给别人上,这样自己也轻松了。他们没有想到教师既要承担课程实施的责任,更要担负课程开发的使命,而这些都需要教师投入巨大的热情和创造力。
3.教师缺乏沟通与协调能力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教师往往把自己当做主导者,整节课都是自己指挥学生,要求学生做什么、完成什么,这样是不对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导者不应是教师,而是学生,教师要和学生沟通并协调好小组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充分锻炼组织能力、小组合作能力等等。
4.教师缺乏指导能力
优秀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会在课堂上在观察的同时,会给学生适当的指导。现在的教师缺乏对孩子的指导能力,课堂上有的教师不是完全掌控课堂,就是一点都不指导孩子们,这样的上课方式达不到预期效果。
5.教师缺乏对活动结果评价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生经常设计方案,有的教师不能给予学生正确的评价,即方案的可行性,有的教师给予错误的评价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达不到预期效果。
三、对课程实施中教师的素质提高的建议
1.更新教育理念,增强自我意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对知识综合应用的学习活动。可以说,这是一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学科。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这门学科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还使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学会创造和想象,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又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创造的快乐。因此,教师必须确立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做到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地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
2.把握教育动态,提升教学实效
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决定着课程改革的深度,教师的专业精神是课程改革的内在动力。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教师要与时代同步,认真地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将每一节课与实践相联系,紧跟时代的步伐,真正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3.整合知识体系,加强综合能力
教师要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中各种要素的控制,使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在教师的组织与指导方面不能将学生作为管理对象,而是要锻炼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团结合作的能力,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创新能力。
4.调动教育合力,构建魅力课堂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面对学生、家长、学校领导及其他教师,甚至是其他社会方面的影响因素,为了保证课程的有效实施,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到有效地协调人际关系、与他人沟通,解决一切可能出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要调动社会、学校及相关力量,并且进行科学的设计、安排,使其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在真正的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动手操作和制订活动计划等,使每一节综合活动实践课成为教师展示魅力,学生自主获得知识经验的有效课堂,从而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张乐天.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王楠,1982年出生,男,辽宁锦州人,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主要从事小学教育研究。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