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艳霞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在课前对课程教学的安排不清楚,从自由活动状态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需要有个过渡期。为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导入环节将学生的注意力快速集中起来,并使学生都能沿着教师指导的思路进入学习状态。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导入环节。
关键词:小学数学:导入教学:多样化
一、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这里的“开门见山”主要指的是教师在上课一开始就将本节课需要讲解的知识重点和教学目标完整清晰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导向。这样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利于学生集中精力去学习功课。 这里以“认识角”这一内容为例,展开探究。
师: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 (出示三角板)这又是什么呢?(出示五角星)
师:你们谁能告诉我。为什么叫它三角板?为什么叫它五角星呢?依据是什么呢?
生:因为它有三个角,因此叫三角板;因为它这儿有五个角,所以我们称之为五角星。
教师一边肯定,一边结合学生的回答在“三角板”与“五角星”中“角”字的下面点上红色的着重号。接着再说:“大家回答得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学习有关角的内容。”
教师在设计导入时,借助学生比较熟悉的三角板、五角星,通过几个简单问题作为新课的导入,导出角的概念,既能起到开门见山、明确目标以及集中学生注意力的作用,而且还能让学生知道角的概念来自于日常生活,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意识。
二、设疑导入法
设疑导入法主要指的是教师在讲授新知识前,结合小学生的好奇心理,精心设计能够使学生产生疑问的问题,以此来激发他们对新知学习的强烈欲望。疑问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还能使学生的情绪高涨。新课伊始,妙趣横生,为接下来学习新知识创造了良好的心理环境。例如:在学习“小数的性质”这一课内容时,可以这样导入新课,先在黑板上出示这样一道题目:“你们谁有办法将1、10、100这三个数相等起来?”问题提出后,学生开始议论起来。有的学生说:“可以在这三个数的后面分别加上单位米、分米和厘米,则1米=10分米=100厘米”有的学生则说:“也可以将三个数后面加上元、角、分等单位。”有的则说:“也可以在10、100中添上小数点使它们相等,也就是1=1.0=1.00。”这时候,教师再提出问题:“它们相等吗?现在就让我们一同去验证吧。”顺势将新课导出来。很简单的三个数,却将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激发出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激发了学生对新知的强烈求知欲,使数学课堂焕发生命力。
三、学生提问导入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要想方设法将学生的内在驱动力调动起来,这是建立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在导入教学中,借助提问导入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新课一开始意味着要学习新的知识,但是,在教学中,学生有没有疑问呢?基于此,要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觀能动性。例如:在探究“圆柱和圆锥”这节内容时,有些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为什么?这是大多数学生都已经掌握的知识,但是,由于每一位学生学习情况不可能完全相同,有些学生还没有全部弄懂这些知识点,这也是很正常的。待疑问提出后,教师不要立刻回答,而是让其他学生回答这个问题。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自己提问、自己回答,课堂气氛自然也就热烈起来,学生的主动性也能充分调动起来,既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又加强了生生间的互动。再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新知识时,可以引导学生玩积木游戏,结合游戏活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发现平行四边形与梯形之间的关系。通过活动导出将要学习的新知,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感知,为新知识的探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设计良好的课堂导入,既能优化学生的课堂知识结构,还能迅速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启发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更多知识,进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无定法,数学课堂的导入方法还有很多种,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努力开发各种资源,不断探究创新。
参考文献:
[1]邢悦.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做到课堂的有效导入[J].课程教育研究,2014年(11).
[2]关文信.小学数学创新性教学指导[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1.
[3]刘莉莉.利用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数学兴趣阴[J].新课程学习,2011(5).
[4]张丽,黄郁郁.浅谈新课程化学教学导入技能的艺术[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