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乌兰浩特作为内蒙古自治政府的诞生地,其红色文化根基深厚,做好大乌兰浩特红色经典构架与产业开发,对于这个蒙东重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以大乌兰浩特为中心点,把东、北、西、南作为红色大构架的塔基,新区和市区作为塔尖,形成红色经典的金字塔。拓展红色文化产业发展,通过构建以乌兰浩特为中心的大乌兰浩特红色经典文化带,从而增强文化品牌影响力,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文化条件。
关键词:乌兰浩特;红色经典;文化产业
一、红色经典构架
以大乌兰浩特为中心点,把东、北、西、南作为红色大构架的塔基,新区和市区作为塔尖,形成红色经典的金字塔。
(—)新区构架
乌兰浩特新区是做文化景观的最好区域,随着新区文化内涵的输入,一个主题景观将日益凸现出来,那么新区怎么做,做什么文化景观?笔者认为,新区文化景观要体现在经典上。经典的意义就是要经得起历史的考验,要凸现地域性和民族性,要艺术地展示本地区的文化内涵。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到乌兰浩特考察后留下这样一段让人深思的话,他说:红色文化是乌兰浩特乃至自治区的宝贵财富,这里红色文化的特色与特点是唯一的,全世界没有,就这张牌子,比什么牌子都好,因为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笔者认为,新区的主题景观可以做成红色文化加民族文化。建设一个以红色圣火为主题的广场,在这个广场里把红色的人物、红色的部队、红色的事件、红色的铁骑,加之民族符号做成雕塑,成为红色经典与民族文化的聚集地。在建筑物设计上,要把红色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元素考虑进去,与广场的红色经典结合起来,互为一体。新区的环境设计要突出红色文化与民族文化的主题思想,比如灯具、护栏、道路标识、河沿、凉亭等等都要围绕主题广场和建筑物来设计,形成一个红色与民族元素非常鲜明、鲜活,集办公、居住和休闲为一体的红色经典新区。
(二)市区构架
乌兰浩特市区是红色文化积沉最为集中的地方,需要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抓紧发掘和修复红色遗址,抓紧抢救西满军区办事处旧址,内蒙古军政大学、内蒙古银行、内蒙古骑兵一师司令部、内蒙古日报社旧址等遗址,把一大批散落在市区的红色“珍珠”捡起来串起来,形成链条。二是抓紧建设一批红色馆院。如苏联红军解放东蒙古纪念馆、关玉衡与中村事件陈列馆、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塔、阿思根将军纪念祠、内蒙古人民革命党纪念馆,在市区内形成新的看点和景观。三是抓紧提高目前展馆和旧址的展示品位,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应当提高陈展感染力,在展示手段上加强观赏和趣味性,增加乌兰浩特成就展厅和内蒙古民族解放全景画馆,在内蒙古党委旧址(伪兴安总省办公旧址)可举办伪兴安总省覆灭展和苏联红军司令部陈列展。四是抓紧创作城市红色标识,城市红色广告用语、城市紅色广告画面、城市红色文化形象大使、城市红色文化主题歌曲等,集中打造城市红色文化的软实力。五是抓紧确立城市街道红色文化环境特点,更改街道名称,起用乌兰夫、博彦满都、哈丰阿、特木尔巴根、阿思根、乌兰、奎壁、贾力更、吉雅泰、朋思克、王再天、杰尔格勒等历史人物名称,在未来的小区建设中多起用红色文化的称谓,如红都现代城、圣火小区、铁骑小区、乌兰明珠、乌兰小区等,在新建筑物的外型和颜色设计中多考虑红文化的元素,在路标、指示牌及公交候车亭的设计和广告展示中,要集中展示红色文化的形象宣传,让游客和广大群众在城市文化的展示中,感受红色文化的冲击力。
(三)东部构架
从白城至乌兰浩特入口处(葛根庙)建立大型“八一一”葛根庙抗日武装起义群雕,“八一一”起义是内蒙古人民革命党策划领导的又一起抗日壮举,从历史意义来讲,由于“八一一”起义的成功,也有了东蒙古人民自治政府和后来东蒙古根据地创建的主要力量,所以“八一一”抗日武装起义群雕的建立,既有历史意义,又能成为地域标志性的红色文化景观。围绕“八一一”抗日武装起义群雕,在葛根庙北山建设一千亩的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林,在葛根庙修建东蒙古人民自治政府纪念亭,(1946年1月东蒙古人民自治政府成立大会在葛根庙召开),东蒙古人民自治政府的成立标志着东蒙古民族自治运动拉开帷幕,东蒙古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在白城至乌兰浩特的入口处建立三个景观,便形成了东蒙古红色文化纪念地。
(四)北部构架
在察尔森镇北山坡建立一个关玉衡与中村事件陈列馆,中村事件是九一八事变的导火索之一,它的发生引发了一场侵略战争,是非常珍贵的反法西斯战争的教材,也由于中村事件的发生,使关玉衡这个爱国人士名扬全国,展示关玉衡是宏扬民族精神、歌颂民族英雄的资源。同时在陈列馆的后面设立日军为寻找中村遗骨屠杀察尔森村民的纪念碑,把关玉衡与中村事件、日军屠杀村民作为一个整体来发掘和利用。在罕山建立阿思根将军祠,阿思根将军被誉为“东蒙军魂”,通过建设将军祠,以纪念他为东北解放战争的胜利和内蒙古的全境解放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在烈士陵园内修建苏联红军解放东蒙古纪念馆。目前东北地区尚未建立一座苏联红军出兵东北的纪念性展馆。如果积极争取资金在乌兰浩特建立一座这样的展馆,不但意义重大,而且是一个看点和亮点,这样把关玉衡与中村事件、阿思根将军和苏联红军解放东蒙纪念馆和烈士陵园整合起来,形成北部红色经典展示区。
(五)南部构架
修复突泉境内的红色旧址,如陶铸同志办公旧址、胡秉权同志办公旧址、辽吉军区后勤部办公旧址等,重点建设中国突泉土改博物馆。突泉县的土地改革运动进行的比较早,从1946年反霸除恶、减租减息开始到1947年10月土地改革的高潮,期间因为土改发生了60余起农民与地主,农会与匪帮、农民与分土地之间的残酷斗争,总结积累了大量土地改革的成功经验,为后来《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内蒙古土地制度改革法令》的制定提供了大量的经验。由此也成为少数民族地区汉族县镇土改的成功范例,可以说建设中国突泉土改博物馆,不仅仅是纪念内蒙古的土地改革事件,更是中国土地革命的一次大展示。
(六)西部构架
西部区域主要以二战时期日军在兴安盟遗存的要塞、野战机场等工事为主,形成反法西斯教育基地,在阿尔山火车站、铁路转盘道设立陈列碑,修复阿尔山日军军事要塞和地下工事,扩建南兴安铁路隧道日军要塞陈列馆,修复五岔沟、好仁苏木等地的日军野战机场,扩建索伦苏联红军纪念塔和烈士墓群,形成反法西斯教育基地。复建喜嘎尔旗政府大院复原索伦惨案场景,同时把索伦惨案和巴拉格歹蒋弼仁烈士陵园,红色兴安第一村党支部陈列室结合起来形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二、文化产业发展目标
长期以来,受经济、交通等因素影响,乌兰浩特文化产业发展的步伐不快,文化资源尚未得到充分有效利用。通过结合大乌兰浩特红色经典文化的发掘和保护,能够形成内容丰富、多元化的文化产业链。
(一)红色文化旅游业
鉴于乌市地区丰厚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加快充实红色文化旅游内容,将红色文化经典与民族文化结合起来形成精品文化旅游线路。重点打造东西线路,即:葛根庙八一一抗日武装起义胜利结集地,东蒙自治政府成立地至市中心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五一大会旧址、乌兰夫办公旧址、伪兴安总省办公旧址,连接察尔森关玉衡与中村事件陈列馆延伸至好仁五岔沟方向的日军野战机场,至南兴安日军要塞陈列馆到阿尔山日军地下要塞,连接陈旗诺门战争陈列馆和海拉尔反法西斯纪念园,形成一条处处有看点和亮点的红色经典旅游线路。
(二)影视图书业
围绕红色文化,把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传说创作成影视作品和图书。乌兰浩特地区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尤其是建立興安南省以来政权变更频繁,历史事件繁多,政坛人物活跃,战事纷繁不断,积沉了大量的红色文化创作题材。有些红色文化题材在中国鲜为人知,有很大的市场。重点打造诺门罕战争,中国红色铁骑中村事件、伪兴安总省覆记、烽火王爷庙、阿思根将军、五月曙光、苏联红军解放东蒙古、东蒙古民族自治运动始末、内蒙古人民革命党成立始末、乌兰夫在红城、草原剿匪记、牧区改革与三不两利政策的诞生等,推出一批有看点有史料性的红色影视图书作品。
(三)节庆会展业
根据乌兰浩特地区红色历史事件,可以确立几个重大的节庆日,重点打造苏联红军解放王爷庙纪念日,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日、乌兰浩特成立日,通过节庆会展举办大型红色文化晚会、文化产业项目招商、文化论坛、旅游、书画、服饰工艺品、餐饮等展示和交易,从而扩大影响,提高城市品位,形成地方品牌。
(四)影视基地业
鉴于乌市地区独特的红色文化和反法西斯教育资源,加快把这些资源与草原森林、民族民俗文化结合起来,建立面向全国的影视基地,重点打造内蒙古自治政府诞生影视基地,葛根庙骑兵拍摄基地,阿尔山反法西斯战争拍摄基地,勿布林草原剿匪拍摄基地,形成东蒙古红色题材拍摄基地集群区。
(五)工艺品业
根据红色文化中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建筑,重点打造五一大会、乌兰夫旧址、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建筑物外型纪念章、重点打造内蒙古红色铁骑纪念章、工艺品、铁画等,重点打造乌兰夫、奎壁、阿思根、哈丰阿、刘春、王海山等人物纪念品。
通过构建以乌兰浩特为中心的大乌兰浩特红色经典文化带,可以有效的促进红色文化产业发展,从而增强文化品牌影响力,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文化条件。
作者简介:吴磊(1986-),男,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助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