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文化传播

2015-10-21 17:52米春艳李云鹤
城市地理 2015年9期
关键词:文化传播跨文化交际高职

米春艳 李云鹤

摘要:本文以语言与文化的唇齿相依关系为依据,结合高职英语教学的特点、高职学生的特点和笔者的教学实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习者掌握目的语,并用之进行交流。因而,为提高学生的交际语应用能力,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熟练地使用语言,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传播就尤为关键。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文化传播;跨文化交际

导言

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Edward Sapir)在谈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时做过这样的精辟概括:“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可见语言与文化唇齿相依。语言不但是人类思维和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的载体,同时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的内涵。既然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掌握语言并用之进行交流,文化在其中的作用是绝对不可低估的。本文将从高职英语教学入手,分析文化传播的必要性与英语教学中的文化传播策略。

一、高职英语教学中文化传播的必要性

(一)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如前所述,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相互依赖、相互影响。早在本世纪2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Edward Sapir)(1884-1939)在他的《语言》一书中就指出:“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

语言和文化之间这种密不可分、唇齿相依的关系,表明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决定了在实际的高职英语教学中,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相应语言的传统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等。

(二)文化的偶合现象与文化差异

不同的民族在与大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会有相同或相似的生活体验和经历,因此,语言之间有共性,这被称为文化的偶合现象。比如:英语中的“heart”和汉语中的“心”,试比较:lose ones heart to(倾心;爱上;迷恋),take to heart(关心),lose heart(灰心),break ones heart(伤心)。其次,还有许多相同或相似的表达方式,如:in the same boat(同舟共济);wolf in sheeps clothing(披着羊皮的狼);Tall trees catch more wind.(树大招风);break the record(打破记录);fish for praise(沽名钓誉);seeing is believing(眼见为实);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趁热打铁)等等。

但是,由于各个国家在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以及不同的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历史环境不同等方面的不同,导致了他们独特的传统习惯、思维习惯等,因而产生了本民族自己的历史典故与传说。

因为文化差异的关系,所以,往往一些外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每个单词都认识,却无法理解某一短语或句子意思。如有人把你称作“a lucky dog”,你千万不要感觉这是不好的言辞。其实,对方在说:你可真幸运啊!

看来,语言中的文化知识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跟本族人的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地理历史等等是脱不开干系的。比如说:在美国的政治选举中,有时会听到类似这样的句子:“The candidates that win are usually the ones who have green power backing them.”获胜的候选人通常都是一些有“绿色力量”支撑他们的人?这样是翻译不通的。看到“green power”这个词组,如果不能很快联想到美国钞票的颜色,对本词的理解就会是一头雾水。原来,“green power”代替的是“钱”,因为美国的钞票都是绿色的! 所以本句话的含义是:获胜的候选人通常都是有财团支持的人士。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要多注意将日常生活交往中的中西文化差异进行总结归纳,并系统地讲给学生听,这对学生提高学习能力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文化传播的策略

(一) 课堂教学中营造文化传播氛围

1.词汇的传播,加强对关键词汇文化意识的传播

词汇是语言中最活泼、最具生命力的成分,只有理解了它们的文化意义,才能恰当地运用这些词汇。例如,红色(red)对中国人来说意味着喜庆、吉祥、热闹,所以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节日里,往往以“红色”点缀。但在英语国家“red”则表示愤怒、气愤的意思。

2.语法、句法的传播,加强对重点句子文化背景的讲解

汉语句子注重意合,注重上下句间的“行云流水”;而英语句子重形合,比较注重句子结构上的完整和逻辑上的合理。

(二)加强英语文化教学内容

第一,课内结合课文,介绍相关背景文化知识。有利于让学生认识到学英语的重要性,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介绍复活节(Easter Day):在春分后的第一个满月的第一个星期天,庆祝耶稣复活的节日。在复活节的前一天,有着兔子会下蛋的传说。Halloween(万圣节):孩子们提着南瓜灯笼(Jack-o-lantern),穿着奇装异服,戴着骨骼面具(mask),纵情玩闹。此外,他们还会挨家挨户敲门,跟邻里要糖果,嘴里会喊着“trick or treat!(让我搞恶作剧?还是款待我?)”。邻居们见此状,都会给孩子们“糖果”(款待)! 多给学生讲讲这些有趣的文化背景知识,不但增加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还扩大了他们的视野及思路!

第二,开设选修课,英语选修课作为公共基础英语的有效补充。合理构建高职英语选修课程体系,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提升职业适应力、提高就业竞争力。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英语文化,体会外来文化的细微之处。

第三,组织课外英语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課外阅读。我们可以开展以文化为主题的一系列英语课外实践活动。

结语

高职英语教学要重视交际能力的培养和随之而来的对其语言所属文化有所了解。语言与文化的唇齿相依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媒介,文化影响和制约着语言交际,学习语言不可避免地接触到与之有关的文化。高职英语所选用的教材越来越多的涉及到文化介绍和日常生活的会话题材。这表明: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传播就尤为关键。在英语教学中结合所授内容,有目的地让学生学习语言的同时进行文化传播,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交际应用能力与学习语言的积极性,使得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能够熟练的使用语言。

参考文献:

[1]戴炜栋,何兆熊: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2]李宇明.语言学习与教育[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文化传播跨文化交际高职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中国文化传播与艺术人才外语能力培养创新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浅析《黄河晨报》对河东文化的传播
读《申报》女性广告,享文化传播之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