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体牙髓正畸方法联合处理恒上前牙龈下牙折临床分析

2015-10-21 16:40强世伟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2015年10期
关键词:正畸临床疗效

强世伟

【摘 要】目的 对牙体牙髓正畸方法联合处理恒上前牙龈下牙折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2月到2014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方法均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去牙周断端修复治疗,随访1年,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总有效率57.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患者,采用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治疗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治疗成功率,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牙体牙髓;正畸;恒上前牙龈下牙折;临床疗效

随着近年来医疗科技的快速发展,口腔美观及健康逐渐引起人们重视。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是口腔科临床常见的牙齿外伤性疾病,表现为牙齿外伤的冠根折断于牙龈下深部(龈下2~5mm)[1]。常规修复治疗中因为生物学宽度不够等问题,导致残留牙根组织面与修复体无法紧密复合,出现牙周组织炎,直接影响修复效果和牙齿美观。为探讨牙体牙髓正畸方法联合处理恒上前牙龈下牙折的临床疗效,我院做了科学全面的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到2014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患者,共80颗患牙,患者牙折深度测量在2~4mm,牙根保留,不存在合并外伤,无其他口腔疾病。所有研究对象均无肝肾功能障碍、心脑血管疾病、严重药物过敏、高血压、严重牙周炎症等情况。将所有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中,切牙32例,侧切牙8例;其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18~64岁,平均年龄(38.6±8.7)岁;就诊前患病時间4~30d,平均时间(14.6±3.85)d;体重45~90kg,平均体重(66.2±9.8)kg。对照组中,切牙29例,侧切牙11例;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19~62岁,平均年龄(37.2±9.3)岁;就诊前患病时间6~40d,平均时间(15.6±2.45)d;体重50~85kg,平均体重(65.6±8.9)kg。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去牙周断端修复治疗,首先清除患牙断端及牙周组织,止血消毒并填补,保证牙槽骨的暴露度。对残余牙根进行常规根管治疗,根管制成桩孔,金属冠桩插入根管内,在桩上端采用烤瓷桩冠修复工作。

观察组采用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治疗,修复前先行根管治疗,14d后无任何不良症状即可进行正畸治疗,拍摄X线片。采用0.8mm不锈钢丝构造牵引钩,顶端钩长保持为根长1/2,用用磷酸锌水门汀将其固定在根管内。采用0.45mm的不锈钢丝做唇弓,制成特殊形状以保证患牙牙轴方向与牵引一致,牵出牙根距离为牵引桩到唇弓的距离,力量一般为20-30g。每周进行检查和治疗,仔细观察加力装置,调整牵引力。当牵引力达到修复标准后,采用结扎丝固定患牙8-10周,防止牙根回缩。基础牙周治疗完成后进行休整牙龈外形及牙冠延长手术,经过5-6周治疗后即可长久性完成修复。

修复治疗后随访1年,对两组患者的患牙修复情况进行观察。

1.3评判标准

无效:X线检查中,患牙根尖周组织存在病变或松动情况,切缘与相邻牙切缘短2mm以上,有严重牙周炎症,为无效。

有效:X线检查中,患牙修复体较为完整,根尖周组织较为正常,无松动、扣痛,切缘与相邻牙切缘短1mm左右,有轻度牙周炎症,牙龈边缘比之同名牙龈边缘偏向冠方,为有效。

显效:X线检查中,患牙修复体完整,根尖周组织正常,无松动、扣痛,切缘与相邻牙切缘齐整,无牙周炎症,牙龈边缘比之同名牙龈边缘对称,为显效[2]。

总有效等于显效数与有效数之和。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随访1年后,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效果见表1,观察组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总有效率5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例,%)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观察组(n=40) 21(52.5) 18(45.0) 1(2.5) 39(97.5)

对照组(n=40) 9(22.5) 14(35.0) 17(42.5) 23(57.5)

3讨论

恒上前牙龈下牙折一旦发生,对患者咀嚼功能和口腔美观有严重影响,及时治疗修复可减少患者苦恼,使其生活与工作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传统的去牙周断端修复治疗临床应用中疗效不甚显著,其修复体与残留牙根组织面的贴合不够紧密,容易引起牙周组织炎症,阻碍修复进程[3]。

采用正畸方法联合治疗可以有效的协调牙周组织和临牙之间的关系,保持牙周临近组织和修复体边缘达到理想的接触状态,保证了修复体的美观和质量。在使用牙体牙髓正畸方法联合治疗时,应保留桩冠和牙根之间的固定力以保证正畸修复效果最优;牵引过程中应保证患者患牙长轴与牵引方向相同,并在复诊期间及时调整;在治疗过程中,可适当进行牙冠延长以保证适当的牙根高度,并根据患者牙龈与断齿之间的距离制定合适的牵引力,避免患者牙龈组织出现不可逆的损伤[4]。本次研究表明,采用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治疗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治疗成功率、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阳桂香.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治疗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效果的观察[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5);537-539.

[2]洪切木·米吉提.牙体牙髓正畸在修复25例恒上前牙龈下牙折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8(7):1634-1635.

[3]汪映泉.牙体牙髓-正畸-修复治疗恒上前牙龈下牙折的临床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33);68-70.

[4]刘楚峰;牙槽外科辅助正畸快速整体内收上颌前牙的动物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临床医学;2009(9期);79-82.

猜你喜欢
正畸临床疗效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正畸治疗过程中稳定性研究
热激活镍钛弓丝和普通镍钛弓丝在正畸治疗中的效果差异
牙周病正畸与普通正畸患者错类型的比较
四手操作在光固化树脂粘接托槽中的应用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