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区大学博雅教育背景下实践教育研究

2015-10-21 01:50贾国利
现代企业教育·下半月 2015年1期
关键词:博雅通识理念

贾国利

摘要:台湾高校的博雅教育经历了萌芽、起步与发展三个历史阶段。特别是自1984年以来,台湾高校普遍开展博雅教育,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博雅教育在台湾获得了长足的发展。1995年以来,大陆高校普遍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其与台湾高校实施的博雅教育有许多相似之处。由于大陆和台湾在文化传统、教育体制等方面存在许多相似之处,所以,台湾高校博雅教育的实践对大陆高校深入开展文化素质教育颇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博雅教育实践政策课程设置

1995年,在教育部的推动下,大陆高校的文化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目前,大陆各高校都普遍开设了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并且非常注重通过第二课堂、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途径提高生的文化素质。然而,热潮过后,文化素质教育似乎难以深入,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第一课堂质量不高、文化素质教育管理机构与领导体制不健全等。与文化素质教育有许多相似之处的台湾高校的博雅教育的实践带给我们很多启示。

1.台湾地区大学博雅教育的实践主体

台湾目前落实博雅教育的高等学校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明确高扬博雅教育旗帜的院校,这类院校鲜明地将博雅教育作为办学理念,表现出学校对理念、愿景、目标和策略的明确阐释,有着相对连续的理念实践系统。台湾地区比较有代表性的这类高校有台湾中原大学、台湾东海大学、台湾辅仁大学等;第二类高校是指尽管没有明确将博雅教育作为办学理念,但是在目标愿景、课程设置等方面渗透博雅教育思想,这类高校落实博雅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力求以博雅教育理念主导教育实践,目前大多数院校走的都是这条道路,但实施状况较好的例如台湾大学、台湾中山大学、台湾交通大学等。

第一类院校在博雅教育的理念与落实上率先开跑,由于它们具有较浓厚的人文传统,并把博雅教育作为明确的办学宗旨,所以特别注重整个校园氛围的形成,博雅教育的落实也较为细致,在博雅教育理念的统领下,课程、教学、社团活动、宿舍文化、服务项目等方面都积极探索符合学生需要、有利学生发展的人本特色之路。

第二类院校占据着台湾高等教育的主流,也正是由于大多数台湾高校历来偏重于社会和政治的需要,台湾近代的功利主义色彩长时间在这些高校内弥散,所以较难在短时间内将工作重点完全落实到学生自身发展上。

2.台湾地区大学博雅教育的实践方式

臺湾地区大学大多以博雅教育为依托,包括管理、行政、学生辅导等其他方式为补充开展实践。一方面为学生提供跨学科的视角,培养其宽广的胸襟,远大的目光、博雅的精神以及通融的见识;另一方面给予学生人文化的关怀,培养其行为品德。各个学校根据自身实际与办学特色建立以博雅教育为目标的通识课程体系,积极推行,大胆实践。在大学校园已经形成了博雅教育的共识,认为博雅教育是达成教育最终目标的有效途径,也是解决教育问题,弥补专业不足的必要措施。

台湾博雅教育的理论探索相当丰富,但是,我们不得不注意到,理念与实践之间总是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落差。黄俊杰先生因此提出:“当前台湾各大学推动博雅教育所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不在理论的提出,而在理念的落实、课程的设计与教学品质的提升。在博雅教育普及的发展趋势中,却也出现了课程的逸乐取向,甚至出现‘反知识主义的倾向。台湾博雅教育的理论探索虽然丰富,但更加紧迫的任务应该落在其实践层面。目前博雅教育在各大院校的发展概已普及化,但严格地说,台湾的博雅教育与世界潮流相比,还是处于幼儿期。大部分大学的博雅教育都只是让‘理工的同学学一点人文,文法的同学修一两门科学课,这种博雅教育只是一种弥补式的教育,离博雅教育的境界还有一大段距离。”[1]

在台湾现行《大学博雅教育选修科目实施要点》中,台湾学者陈能治主张台湾博雅教育“其意并不在于灌输各学科庞杂的、琐碎的知识,而在于让学生通过这些课程,了解自身与自身(包括生理和心理)、自身与环境、自身与自然世界等,相互之间的种种关联,使学生生活于现代社会而善知如何自处。同时也强调人类取得这些知识的方法,使学生日后对其他学科知道如何入门,知道如何在本门工作上借助其它学科的方法,甚至如何知道如何批判各门知识的根源与限度,以利于科技整合,拓宽研究的视野”[2],这段话前一部分包含了博雅教育标榜的“连结”要义,但在功能上还是现世的“使学生生活于现代社会而善知如何自处”,后一部分充满了哈佛大学核心课程设计的精神,将知识视为力量。

3.台湾地区大学博雅教育实践的具体实施

博雅教育理念踏足于不理想的教育现实基础之上,但因为它具有实在的社会根基,每所学校才才有可能因地制宜将其落到实处。理念可以提供办学的方向及终极目标,但是如何将理念落实、如何拟订计划、找寻达成目标的策略与方法仍然十分必要。

3.1政策支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了实践工作在大学中的重要性,提出“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等文件则进一步明确了实践的各项工作,加大了实践教学在培养计划中的比重。

台湾教育部制定了指导方针和政策,早期的建系标准要求明确说明课程特色,后期又针对“建教合作”发出通告。除了文件性指导外,教育部也制定系列措施为实践教学创立了良好条件。

校方也根据各个学校的特点制订相关的指导文件,对实践教学明文规定。并鼓励教师牵头与企业合作开展研究,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3.2学校重视

目前,台湾已有一百五十余所高校设有如博雅教育委员会、博雅教育中心等教育机构。属于协调和推动博雅教育的行政或教学单位,但具体运作方式不尽相同。有的博雅教育中心是与院系平行的一级独立单位,有的是隶属于教务处或人文学院下的二级单位。博雅教育中心的主任都是资深教授或由其他院系的院长、主任兼任。其主要职责是负责规划和管理全校的博雅教育课程以及共同必修科目,开展博雅教育活动。有的博雅教育中心只是一个管理部门,博雅由其他院系的教师讲授。有的博雅教育中心则有自己的专任教师,规模很大。一些高校还设有博雅教育委员会,负责研讨博雅教育的理念、审定博雅教育规划。委员会的主任往往是高校的高层领导,委员则是各院系的院长、主任。有的高校还设有博雅委员会,而由各学科专业的教师代表组成,讨论课程开设的相关业务。

3.3课程设置

台湾各高校博雅教育课程的数量和品质逐步提升,并迅速发展。博雅教育实践的主要形式是课程和讲座。台湾各高校普遍开设了博雅教育课程,在起步阶段,只是被动开设了若干门选修课程,要求学生修6—8学分。随后,各高校普遍开始将共同科和通识选修课一起规划,通识学分合计达到30分左右,占总学分的1/4。博雅的内容涉及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生命科学、自然科学等学科,供不同科系的学生交叉选修,以达到人文领域与科技领域均衡互补的目的;也有一些高校实行核心博雅模式。规模较大的学校,每学期开设的博雅多达百余门。

与大陆相仿,学生需要完成一定的课程获得学分才能毕业,其中包括专业核心课程、学校规定的通识课程(类似于大陆的公共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等。而与大陆有所不同的是,台湾沿袭欧美的教育制度,各系部并没有在入学之初明确把学生划分为更细的方向,而是由学生自由选择课程,更鼓励跨系选课,以确定学生的兴趣和有利于

培养复合型人才。根据年级而定,不同年级的学生要求参与相应的实践课程。通常一、二年级学生要求完成学校或学院的实践课程;三年级开始,专业学生需选择某一模组的课程(模组与大陆说的“方向”相似,科技类大学专业常见的模组是商务、旅游和教育)。

3.4具体實践

除了台湾教育部门的纲领性文件指导外,没有文件规定科技类大学每一门课的实践教学必须占多少比重,各校各系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可自订标准。主要的实践形式分为两大部分: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

校内实践包括学校统一规划的实践项目,也包括教师主导的与教学相结合的时间内容。由于教师在教学上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利开展实践教学,可根据教学需要进行调整,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实际动手的机会。

校外实践也是课程的必要组成部分,主要是见习和实习。在政府部门的主导下,企业有义务为学校提供一定数量的见习和实习岗位。学校也会根据企业的需要,提前做好课程的调整,以便安排学生参与会展、展销会等工作,使学生学习、实习两不误,同时减少给企业带来的不便。在寒暑假期,学生也必须按要求完成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例如调查报告、志愿者工作等,通过这些举措使学生在四年时间里能够得到较充分的社会实践的锻炼。

总而言之,从台湾近年来的教育改革措施来看,台湾教育逐步从基础的幼儿教育衔接九年一贯课程发展为十二年国教一贯课程,这正是考虑到博雅教育的一贯性。在大陆高等教育领域,许多高等院校也开始大力倡导博雅教育,在培养计划中,加入通识教育平台,提高学生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管理科学方面的素养。而以往不受大学生重视的通识课程也渐渐受到各高校的重视,纷纷针对学校自身特点,在通识课程基础上,加注博雅教育的关怀与理念。而通过参考台湾地区高校的做法有利于大陆高校少走弯路,从台湾地区大学专业实践课程的探讨来看,可以给我们三点思考:一是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同等重要,而且形式更灵活,只要把握得当,可以获得与校外实践相同的效果,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大有帮助;二是实习需要满足企业、单位的需要,互惠互利才能更好地开展;三是实践的指导教师应当多元化,并拥有教师资格证以外的资历,才能更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实践工作。

参考文献:

[1]黄俊杰. 全球化時代的大學通識教育[J].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6.

[2]陈能治. 人文价值与生命关怀通识课程理论基础研讨会—博雅教育的核心价值[J]. 2002.

猜你喜欢
博雅通识理念
牵牛花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赴博雅之约 促学校发展
博雅育英 缤纷课程
简述大学通识课教学改革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