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帮、带”为抓手推动高校优良学风形成

2015-10-21 14:56王少博
课程教育研究 2015年10期
关键词:学风高校

【摘要】学风即学校风气,优良的学风是一所大学的立校之本,更是一所大学的生命之源。良好学风的建立和形成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多方面内容,需要综合治理。本文以计算机专业学生为例深度剖析了当前高校学风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如何运用传、帮、带助推优良学风形成。

【关键词】高校 学风 优良学风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077-01

一、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整个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网络时代的到来,学风建设也遭遇重重困难,从目前现状来看,高校的学风整体是积极向上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学习自觉性这七个方面具体反映出来。

1.学习目标。大学生学习,首先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即确实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应该往哪个方向努力,借目标施压力,化压力为动力,赋动力于实践,这是学风建设的基础。然而,仍有部分学生目标不够明确,错误的认为上大学仅是为了混文凭,不思进取,专业认同缺失,就业前景迷茫。

2.学习纪律。这是促使良好学风形成的外部因素,它强调的是学生学习行为的始终一贯性。严明的学习纪律,有利于学生自觉维护正常的学习环境和学习秩序,对优良学风的形成起到强有力的保证作用。但是部分学生上课迟到、旷课、早退,在考试时舞弊、弄虚作假,考试不及格等现象时有发生,对“挂科”毫不在乎,还有部分同学看到别人作弊自己也随波逐流。

3.学习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形成良好学风的关键。一个人学习方法得当,会少走很多弯路,会产生较强的成就感,并易形成对学风的趋同意识。但由于大学課程和中学课程的差别,部分学生难以适应大学这种以学生自学为主而不以老师讲授为主的新局面,从而难以找到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

4.学习效果。这是判断学风好坏的终级标准,也是学风内涵的最高层次要求,与人才的培养质量直接相连,是衡量人才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志,对学风的纠正和重塑起着反馈和调控作用。但是目前低年级学生很少知晓毕业班学生的考研情况和就业去向,并不能深入了解到自己所学专业所能带给自己的收获,继而缺失学习目标,缺乏学习动力,不能得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5.学习自觉性。自觉的学习才能保证高效、才能建立稳定的学习风气,并感染带动周边人一起学习,共同进步,是学风建设的重要保证。自觉学习,劳逸结合,合理安排,事半功倍,是健康学风产生和牢固的有力条件。只是现在学生的自控能力不够强,面对各项娱乐活动不能够很好的掌控自己,是自己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传、帮、带的实践

(一)在相互的欣赏中建立传帮带关系

以西安科技大学为例,学生的住宿不是以学院专业为单位进行分布,而是以年级为单位,这样就阻碍了不同年级相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交流,如果不进行专门的引导,帮助低年级学生认识高年级学生,也就难以建立起这种传帮带关系。其次,这种关系的建立不是简单的让他们认识就可以,还要让这种关系建立在相互崇拜和欣赏中,我们可以将学习非常突出的高年级学生、在各种学科竞赛中获奖的高年级学生、毕业班考上名校研究生和找到好工作的高年级学生作为重点,辅导员创造机会,帮助低年级学生在崇拜和欣赏中去多接触这些高年级的学长和学姐,这样既可以给他们树立一批榜样又可以提高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在彼此的互动中开展传帮带活动

个别带动:即针对个别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带动,这种方式灵活、方便、细致,可以是同班中的学生互相带动。

小组互动:根据具体传帮内容自由组成兴趣小组开展活动,扩展“传帮带”活动形式。小组成员可以是两对,或者更多。“按需组合”是“小组互动”的原则,“发挥更大的资源优势”是“小组互动”的目的,在小组互动中,学生有认识、有比较、有启发,有助于更好的提升能力。

三、结果评估

经过两年的实践,西安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使学风建设化被动为主动,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学院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科技竞赛并取得丰硕成果,在2010级一名考上西安交通大学和一名考上电子科技大学的学生的鼓动下, 2014年计算机学院2012级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获奖人数是2011级的2倍,占全校奖总人数的32%,并且有两名学生获得了国家一等奖,为我校10年来首次获得国家一等奖,并且计算机学院2015年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人数比2014年又翻了一番;2015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获奖人数是2014年的2倍。

参考文献:

[1]石加友.坚持“以学生为本”,加强高校学风建设[J].中国科技信息.2005(11)

[2]李宇飞.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再思考[J].江苏高教.2005(01) 作者简介:

王少博(1986-),男,汉族,陕西宝鸡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学风高校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陈嘉庚精神与“诚毅”学风的形成
关于改进高校学风的思考
大学学风建设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