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发山 王玉晶
【摘要】语文教学作为母语教育,在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我们的祖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源远流长的文化,如何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能继承和发扬下去呢?这是我们教材编写者和教育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关键词】小学 语文 古诗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074-02
古诗词以精炼的语言美和节奏感强的韵律美,成为炎黄子孙的骄傲。在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第一学段中指出“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于是,在长春版小学一二年级的教材中,出现了很多浅显易懂,琅琅上口的古诗词,这些古诗词的编入,是我们教材的一抹亮色,丰富了孩子们的语言,陶冶情操,在低年级该怎样进行古诗教学呢?这是所有低年级语文教师面对的问题,如果只是让孩子简单的认识几个生字和将古詩背下来,这是对我们祖国优秀地传统文化的践踏,作为教师的我们于心不忍。如果逐字逐句细细地讲解,将我们所有的想法和感悟灌输给孩子们,孩子们已有的认知经验限制了他们的理解能力,将增加孩子的负担,同时也将使孩子们失去学习古诗的兴趣,得不偿失。在低年级到底该怎样进行古诗词教学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寥寥数字,却意境无限。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美和魅力呢?就是为学生创设情境。故事是一个创设情境的好方法。没有不爱听故事的孩子,如果让孩子成为古诗的创编者呢?答案是乐趣无限。在一个春日的清晨,你从梦中醒来?是什么原因使你醒来了呢?起床后你会做什么呢?春天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呢?昨日的夜里可能发生了什么事呢?随着孩子们展开想象,一副春雨过后的清晨美景图呈现在师生面前。
随着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创设情境对于教师来说变得越来越容易了。比如说在教学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遗爱寺》时,借助现代教学手段,为学生播放流水的声音和鸟的鸣叫声,自然而然的通过画面的切换为学生展现了一个鸟语花香的世界。
情境的创设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同时给学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抓牢字词,为诵读打好基础
低年级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识字写字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的识字量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只有学生认读和理解了所有的生字,才能达到有感情地诵读。对于识字教学的方法有很多,如生字开花,形近字比照等。在教学白居易的《遗爱寺》时,生字“绕”可以借助识字歌谣“日出晓,有水浇,大火就是烧,绞丝出现绕,绕,绕。”学生边说边配上动作。
字离不开词,词离不开句,句离不了篇章,古诗词中的生字的字义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古诗词中的生字的字义有时与我们平时的理解是不同的,如《山行》中,“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斜”,指的是山路的崎岖不平。“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这个“晚”字,是我们经常说的晚上吗?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深秋的意思。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归纳总结,为学生以后的读写、理解和运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多元化理解诗意
古诗词体现了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是语言精华的体现。如何理解诗意呢?逐字逐句地讲解和背诵诗意,那是语文教师的失败。只会诵读,对诗意是一知半解,那是教师的悲哀。我们可以借助多种手段来理解诗意。长春版教材中,每首古诗都会配一副插图,孩子们很容易明白画意,如《劝学》,借助插图结合自己的实际,很容易就理解这是一首教育孩子努力学习的古诗。
低年级的孩子乐于表现自己,角色扮演是他们乐此不疲的游戏。在教学骆宾王的那首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古诗《鹅》时,选择一段古筝曲,配上主题图,为学生准备一个鹅的头饰,让学生在古朴典雅的乐曲声中,模仿着大白鹅的动作,悠然自得地在前面进行表演,来感受古诗的内容,学生就能很容易的说出古诗的大概意思了。
诗情画意,一首诗是作者的真情流露,同时也是一副意境幽远的画,让孩子们为自己学过的古诗配画。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更乐于用他们的画笔来直观的表达自己眼中的世界。如《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在教学时,教师通过提问和小组交流使学生明确,诗中有黄鹂白鹭,千年不化的雪山和行驶万里的船,尤其“窗含西岭千秋雪”中的“含”字,让学生通过玻璃窗看窗外的景象进行理解后,适当的展开想象,为这首古诗配上一副插图,孩子们非常乐于将诗中的事物变成一副色彩斑斓的图画。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诗意的理解,同时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了古诗的意境美。
四、适当拓展,巧妙渗透
古诗词从文学的角度展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生活场景,蕴涵着生生不息地文化。在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决不能忽略掉对学生的文化渗透。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在这首古诗的教学中,为学生展现了一个热热闹闹地古人过年是的情景,同时也让我们明白了一些过年习俗的由来。如喝屠苏酒和贴春联,屠苏酒是汉代的名医华佗创制的,后由唐代名医孙思邈流传开来的。新桃和旧符又指的是什么呢?就是我们今天的春联。在这里教师可以简单的介绍一下春联的来历、春联的贴法及春联的上联和下联的区分方法。春联起源于桃符,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上联贴在横披的开头,和横披方向一致。上联最后的一个字的读音为现代汉语的三声和四声,下联最后的一个字的读音为一声和二声。
文化的传承需要坚持不懈,作为教师的我们不应该放弃任何一个契机。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注意积累,鼓励孩子们多读多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自我的机会,使他们爱上我国古典诗词,进而提高他们语文素养,为祖国文化发扬光大作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