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警务实战化背景下,派出所内勤管理实践教学存在课程开发与设计的碎片化、缺乏硬件平台支撑、教学模块设置单一的困境,通过构建以内勤岗位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创新课程实践教学方法、重塑实训教学评价要素来完善课程实践教学模式。
【关键词】内勤管理 实践教学 困境 路径
【中图分类号】D6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014-01
《关于加强公安院校和训练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努力实现由外延扩展、规模扩大向内涵建设、质量提升转型发展,积极推进办学职能由以普通高等学历教育为主,向普通高等教育与民警培训并重发展转变;教学重心由以理论及基础知识传授为主向以政治素质与职业精神培养、专业能力教育和警务技能训练为主转变,[1]这为公安院校教学改革指明了职业化的发展方向。本文基于派出所内勤管理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必要性,探讨其实践教学的现实困境和具体路径,有助于深化公安管理专业课程改革,提升公安内勤管理人才的职业技能。
一、派出所内勤管理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实践导向教学模式认为学习是在社会文化和情境中的有意识的行动和反思过程,即在情境中行动,在行动中建构,力图为学员提供一种有助于行动学习的情境,使其参与职业工作实践、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并支持其确立作为一名有价值的社会成员的积极身份。[2]
2015年公安部印发了《全国公安机关警务实战化训练推动年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各级公安机关遵循“服务大局、实战引领、依法施训、创新推动”的原则,树立“一切面向实战、一切为了实战”的训练理念,认真组织实施一系列实战化训练活动,进一步提升民警训练实战化水平,打造训练实战化“升级版”,更好地服务保障“四项建设”和一线实战。[3]在警务实战化背景下,我国公安院校也开始积极探索教学模式改革,如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突出为实战服务,对传统培训课程进行修订、充实、整合、完善,其新警培训课程设置以交通、巡逻、治安、社区、户籍等警种的岗位核心能力为主导,校内设有模拟派出所让学员在极为真实的情境中办理户政业务等各项事务,形成以“5+4”(“5”即“会射击、会查缉、会电脑、会驾驶、会外语”,“4”即“交通、巡逻、治安、管段”四个基层一線岗位)岗位核心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新课程体系,实现教学训练从学科为中心向能力为中心,从懂不懂向会不会的转变,[4]使学员获得各警种岗位能力的训练。因此,培养实战能力强的应用型、复合型公安专门人才,以职业精神、基本技能和专业能力教育培养为核心,面向基层、面向实战、精讲多练,构建教、学、练、战一体化的警务实践教学模式已成为大势所趋。
二、派出所内勤管理实践教学困境
(一)课程开发与设计的碎片化
鉴于国内外警学界认为外勤为警务工作之核心,并确立了外勤至上、内勤机构最小化的原则,故该课程理论体系虽具有逻辑起点的建构,但课程观尚不统一,课程设置依据亦存在争议。总体而言,课程开发缺乏科学的顶层设计和严谨的逻辑结构,课程内容零散分割,知识模块碎片化现象突出,并未形成有机统一的课程链,同时与其他课程之间存在高度的趋同性,交叉重复,难以形成课程自身特色和产生实际效用。
(二)实践教学缺乏硬件平台支撑
目前,校内公安管理综合实训室已投入使用,但其系统运行尚处于调试阶段。由于公安信息网和派出所警务信息综合平台具有高度的涉密性和不可复制性,综合实训室缺乏仿真派出所内勤模拟操作平台与专业系统模块的技术支撑,内勤管理实训环节仅凭借案例式、讨论式、多媒体视频教学来实施,实践教学体系难以真正建立,如校内研发的公安人口管理信息系统及公安台账系统的录入项目与一线实战部门户籍管理和行政办公操作系统相互脱节,学生难以在警务平台上对户籍信息录入、案卷整理归档、绩效考核评估等内勤实务工作进行模拟演练,内勤管理实践技能训练严重不足。
(三)实践教学模块设置单一
派出所内勤管理涉及到内勤岗位职责的方方面面,实践教学模块设置要求高。基于校内公安管理专业硬件系统资源匮乏的现状,课程实践教学模块设置单一,除派出所户籍录入、档案分类处理两大模块外,其他涉及内勤核心职能的业务模块尚未构建起来,故实践教学设计难以在开发学生能力要素的灵活性与各课程知识技能的系统性之间寻求一种平衡。
三、派出所内勤管理实践教学路径
(一)构建以内勤岗位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派出所内勤管理课程的价值取向是岗位性、实战性、实效性,其遵循技术理性和实践性的规则,突出公安内勤工作岗位技能的培养。要按照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其课程体系应以内勤岗位具备的综合能力作为界定和配置课程的依据,以能力训练为轴心,凸显内勤管理课程的职业定向性,并按能力单元或能力要素开发学习模块,如户籍办理、公文处理、台账填写、档案管理、决策咨询等,通过“精简、融合、删除、重组”等途径,增强课程的灵活性与鲜活度,形成模块化、弹性化的课程体系,促进课程结构体系整体优化,适应公安内勤管理对应用型警务人才规格多变的需求。
(二)创新课程实践教学方法
创新课程实践教学方法有:一是以公安实战需求为引领,以能力提升为目标,打造双师型实训指导教师队伍,着力对教师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进行优化调整,积极开展课程实战需求的调研,根据内勤岗位能力实际需求科学合理地进行实践教学设计,创设以内勤案例教学、典型情境教学、内勤实务活动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方法,多维度、多视角地培养学生的内勤管理能力。二是采用案例教学法和探究式教学法展开课堂教学活动,从传统静态的教程向动态的学程转向,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迁移动机,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案。三是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共享,并增加专业实训教学硬件设施的投入,积极开发公安管理实训中心模拟操作系统,让学生在实战演练中实现知识的迁移。
(三)重塑实训教学评价要素
派出所内勤管理应注重课程评价范围的全面性、评价指标的系统性、评价方法的综合性,其评价要素应遵循知识与技能训练相辅相成、紧密结合内勤实务工作需要的原则,细化实训评分标准和评价内容。实训评分标准主要包括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客观指标涵盖实训方案、实训过程、实训方法、实训保障以及实训效果等环节,如:实训目标是否清晰,时间分配是否合理,考核过程是否严谨,有无反馈和评价等,主观指标则包括总体评价、实际成效、主要问题、改进措施四个方面,并参考内勤职业道德等隐形考核内容,运用“实地、实景、实警”考核方法,不断深入推进校局联动,形成多方位、立体化的实训评价体系,全面考核学生的内勤管理技能及职业适应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其练有所得,学有所成。
参考文献:
[1]郑万新.警察职业能力培养[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4:140.
[2]马庆发.中国职业教育研究新进展·2006[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87.
[3] http://news.cpd.com.cn/n3559/c27429356/content.html
[4]袁广林.观念创新与模式重构——中国警察素质培养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106-110.
作者简介:
方圆(1982-),女,湖北荆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警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