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绮丽
摘 要:生态环境是城市赖以生存的基础,但如今城市的快速发展已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的破坏。因此,如何协调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已经成为城市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以甘肃省河西地区五市2005—2011年统计数据为基本数据,建立了该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协调度模型。通过对河西地区5个主要城市的协调度进行分析,为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化 生态环境 协调度 甘肃河西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5(b)-0011-03
Study on Evaluation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Between Regional Urbanization and Eco-environment taking Hexi Area of Gansu as a Example
Yang Qili 1,2 He Zhengwei 1,2 Yang Hongjian 2
(1 .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geohazard and geoenvironment protection,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engdu Sichuan,610059,China;
2. College of earth sciences,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engdu Sichuan,610059,China)
Abstract: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the basis of urban survival, but now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has caused great damage for ecological environment.Therefore,how to coordin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reasons for the sustained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ities. This paper take 2005-2011 statistical data of Hexi of Gansu as the foundation establish the index system of urbanization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ordinate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and coordination degree model.Through analyzing the coordination degree of 5 major cities in Hexi,providing a referenc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Urbanization;Ecological Environment;Coordination Degree;Hexi of Gansu
城市化的过程就是城市化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不断磨合、相互协调、从低向高发展的一个过程[1、2]。两者联系紧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该文根据研究环境问题所使用的PSR模型建立了甘肃省河西地区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评价体系和协调度模型,对该地区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进行评价,为该地区发展提供参考。
1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概况
甘肃河西地区地处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原的边缘,位于甘肃北山和阿拉善高原以南,呈西北—东西走向的狭长地带。位于北纬37°17′~42°48′东经93°23′~104°12′之间,总面积27.6万km2[3]。该地区主要包括嘉峪关市、金昌市、武威市、张掖市和酒泉市。
1.2 数据来源
原始数据主要来源于2005—2011年甘肃省统计年鉴和CNKI数据库相关文献资料。
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2.1 城市化评价指标选取
根据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选取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空间城市化和社会城市化四个方面[4],作为城市化评价指标,全面反映城市化指數(表1)。
2.2 生态环境评价指标选取
根据PSR模型,即压力—状态—响应模型[5-7],并结合河西地区的数据资料以及该地区的实际生态环境,从生态环境压力、生态环境状态和生态环境响应三个层面建立了河西地区生态环境评价体系(表2)。
2.3 权重的确定
2.3.1 权重确定方法
权重采用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通过回归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共同确定。首先使用z—score的方法[8,9]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其次选择判别能力显著的因子进行因子分析,计算出所选因子解释总体方差的比重(即一级指标的权重Ai),最后根据各成分的得分系数矩阵计算出最后的成分得分(即二级指标的权重Aii),最终指数为:Xi=Ai×(a11×X11+a12×X12+a13×X13)。
2.3.2 权重计算结果
使用上述方法计算权重,河西五市的城市化发展综合指数、生态环境综合指数计算结果表3所示。
3 结果分析与展示
3.1 耦合判定
城市化和生态环境随时间变化而变化,遵循耗散结构的规律[1]。熵变方程为
d综合=d城+d生态 ,
式中d城表示城市化发展产生的熵变,大于零;d生态表示城市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形成的熵;d综合表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体系的熵变。
因此可以运用熵变定律来解释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体系的变化规律,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d综合<0,即d城<|d生态|,表示城市化和生态环境均有序发展;
第二种,d综合=0,即d城=|d生态|,表示两者较为平稳的发展;
第三种,d综合>0,且d生态>0,表示两者发生冲突;
第四种,d综合>0,且d生态<0,表示两者发生严重冲突,如果继续这种情况二者将崩溃。
按照上述分析可以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模式大致分为四种即恶化、矛盾、平稳和协调。
3.2 判定方法
X(t)=△X(t)+X(t-△t),
式中,X(t)最终得分;△X(t)为发展变化;t为自变量时间;。
3.3 结果展示
将2005年作为基准年,取△t=1,临界值ε=15%[10],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
4 结论
分析结果表明,河西地区整体状况较差,2005—2011年,嘉峪关市协调水平逐步提高,趋于好转;金昌、张掖、酒泉三市协调水平波动较大;武威市协调水平呈下降趋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势必对生态环境产生更大的影响,因此政府部门应根据不同城市地区的特点来调整产业结构,以达到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 谢莉芳.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以萍乡市为例[D].南昌大学,2008.
[2] 陈彩棉.低碳经济—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2):76-78.
[3] 刘占波.甘肃河西地区土地沙漠化的治理思考—以张掖市为例[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5,25(2):43-44.
[4] 陈晓红,万鲁河.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调控机制研究[J].经济地理,2011,31(3):489-492.
[5] 宋建波,武春友.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研究—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J].中国软科学,2010,78(10):78-86.
[6] 徐珂.关中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时空变化分析[J].科技信息,2009,27(1):127-128.
[7] 曾浩,鄧宏兵.武汉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定量评价与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2,46(5):612-614.
[8] 王颉.试验设计与SPSS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45-80.
[9] 刘耀彬,李仁东.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标准及其评价模型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5,140(9):140-146.
[10] 陈晓红,万鲁河.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研究—以东北地区为例[J].自然灾害学报,2011,20(2):6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