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数学活动课的认识与实践

2015-10-21 00:59石艳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14期
关键词:活动课特点形式

石艳

摘 要:最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为使学生在课堂上轻松自如,学得生动有趣,更具有现实意义,最终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很多教师都在精心设计数学课的教学活动,认真研读国内外最新的教学授课环节和模式。由此“活动化”教学的模式和意识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现就如何设计数学活动课谈谈自己的做法。

关键词:数学 活动课 特点 内容 形式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5(b)-0183-02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师用实践证明了课程改革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符合学生成长的特点。通过几年的教学,发现农村中学的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动口、动脑、动手的能力比较薄弱,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自觉意识,或思维习惯比较差,只凭所学的有限知识适应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已经远远不够了。因此,除学科教学外,还应辅助活动课教学,使学生的数学素养有所提高。

该文是我对数学活动课的初步认识与实践。

1 开设数学活动课的意义

增加数学活动课的开设,可以让越来越多的学生爱好数学、喜欢数学、善于动脑、乐于动脑,关于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兴趣、爱好、拓展知识,营造和谐愉快的数学环境和氛围,发展数学才能以及减轻他们过重的课业负担等都有着重要意义。

2 数学活动课的目标和特点

为了丰富活动课的内容,应使轻松活泼达到以下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和运用数学的兴趣。

(2)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周围的事物,引导学生从数与形的角度去观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分析、解决问题。

(3)对学生的数学知识面做适当拓展。

(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5)思想品德教育结合活动内容进行。

在达到学习目标的情况下,活动课还应有以下特点。

2.1 活动性

活动是形式,是实现目标的手段及数学内容的载体,而与必修课课堂教学的不同处,其是数学活动课的主要特点。在数学活动课上,一定要脱离往常的教师讲例题、学生做习题的模式,激发学生真正地“活”起来,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让学生发现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学具,通过拼图,找到面积相等关系。用多种拼图方法解决证明问题,学生不仅扩展了思路,其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2.2 自主性

所谓的数学活动课,其活动是以学生的自我活动、组员活动为主。此活动,重在启发、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去理解、去感受、去应用,而在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方面,其长年累月的潜移默化效应有着内在的深远意义。学生能否积极投入,主动参与,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获得尽可能发挥,是衡量数学课效果的重要标志。

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自主性并不相互排斥。所有的活动都不能没有教师的精心组织,有很多的问题是由教师通过指导、启发以及给予适当的帮助以解决的。

2.3 渗透性

数学活动课必须体现数学的特点,注意渗透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凭借生动形象的直观手段和学生熟悉的具体事例来反应数学的某些概念,并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和感染。

3 数学活动课的内容和形式

活动课的内容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3.1 渗透性

体现数学的特点是数学活动课存在的必要条件,同时做到渗透数学的方法与思想。依据学生熟知的具体事例、生动形象的直观手段阐述数学的某些概念,同时让学生在无声无息中经历数学方法及思想的感染与熏陶。

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活动课的内容主要包括数学家的故事、数学故事、病题改正、竞赛试题、数学文艺等。合理选择活动课的内容是上好活动课的关键,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1)趣味性。

趣味性是数学活动课的灵魂。学生天性好奇、好动、好问、求知欲强,所以取材要以學生能够理解和接受为基础,尽量求新和求趣,是学生没有见过,没有听到过的内容,要求学生从更多方面运用已学的知识,来研究新的问题。

(2)思考性。

智力的核心是思维。数学活动课应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中心,实施一系列的思维训练。如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判断与推理等方面。为了让学生补学一些高深的数学知识,以典型问题为研究对象,使学生学会一些重要的思考方法。例如:活动课上,给每组学生两块长方形纸板,让学生在纸板上剪规定大小的直角梯形,如何剪最多且余料小。学生一看到题目,情绪高涨,议论纷纷,顿时进入紧张的思索探究状态,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反复观察,分析讨论。在操作的过程中,增强了学生的思考能力。

(3)实践性。

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可以开展必修课,在课堂教学上不能进行的实践应用活动。此类活动是现实需要的具体反应,如剪纸活动,看似无联系,在折的过程中教师向学生渗透轴对称及中心对称的概念,并让学生与生活实际联系,找一找轴对称及中心对称。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数学课的目标及其活动决定数学活动课的形式,而活动形式的多样性是由内容的灵活性决定。结合内容的需要,可选择上课的形式开展,或是搞数学游戏、数学故事会等。可以是全班的活动,也可以是小组的、个别的活动。尽可能的造成一种环境,形成一种气氛,使学生乐意参加。

(1)开设专题讲座。

配合学科课有关数学知识介绍数学史料、数学家的故事,介绍学习经验及学法指导。对学生进行德育和数学思想教育。如“数学的历史”“自学成才的数学家华罗庚”“勾股定理的由来”“黄金分割”的证明等。

(2)举办数学墙报。

在班内成立数学墙报编辑组,发动学生搜集并撰写墙报稿,教师再指导出版,逐步培养学生的办报能力。如:刊登数学家小故事、趣味数学题、经验简介等,另外,数学墙报还可以开辟“数学信箱”“问题讨论”等专栏。读者可以把平时作业中经常出现的带普遍性的问题投“数学信箱”要求解答,可以把练习题中的思考题、平时争论的难题送“问题讨论”专栏吸引大家讨论,并对正确解答者予以奖励,使专栏成为引导学生专研讨论数学问题的园地。

(3)组织数学游戏。

以数学游戏为主,通过玩数学扑克、猜数学谜语、数学游戏宫等,将数学知识添加到各种游戏活动之中,寓学于乐。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展开想象的翅膀,思维得以发展。

(4)开展小制作活动。

利用活动课指导学生制作直观学具,数学游戏材料等是很有意义的。通过动手、动脑,既能巩固和运用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和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例如: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通过对长方体和它的表面研究,制作长方体纸盒,并在剪开纸片前先进行美术设计,制作后,小组派代表,介绍设计思想和制作过程。全体同学给予评价。此节活动课,使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获得了新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4 数学活动课的评估与效果

数学活动课在确定了目标和一定的内容之后,还应考虑相应的评估方式,根据活动课的特点,采用“活动记录卡”的形式,记载有关情况(主要项目有:内容、动手操作、讨论发言、解决问题、综合评定、获奖记录、教师评定等。)尽可能让学生参与评估。为反映活动课的效果,每个学期班级内出几期数学园地,搞一次数学小竞赛。

5 开设数学活动课须正确处理的几个方面的关系

(1)与数学必修课之间的关系。

首先二者在数学目标上侧重点不同,但服务培养目标却是同一个。数学必修课有统一的教学目标,相对稳定,数学活动课的具体目标却不要求个个都会、人人都懂,有明显的弹性。仅要求积极参与,侧重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必修课教学进程制约着数学活动课的内容,而活动内容能够不被教学大纲所限制,只要有助于现实共同的培养目标,选择就能根据具体情况,较为灵活、自由。

(2)与数学竞赛辅导之间的关系。

作为义务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活动课是普及型和大众化的。而提高型和选拔型是学科竞赛的特点。所以,数学活动课能够成为数学竞赛辅导和数学必修课之间的桥梁。

(3)有序和无序的关系。

从整体来看,数学活动课每次活动的具体目标与内容应成为一个有序的递进发展系列。尤其是在符合認知特点、年龄特征与知识经验的前提下,又决定它没有严格的序。也就是说,从局部看,在整体的有序规划下,其具有相当的随机性、灵活性。使得活动课具有较大的适用性。把活动课纳入一个大纲一套教材的模式是不切实际的。

(4)情趣与认知的关系。

从活动课的特点出发,在活跃学生的活动兴趣方要投入较多的注意力,以使活动富有情趣。另外,这种情趣既长智慧、又长知识,有促进的作用,必须是有意义的。

综上所述,数学活动课的开设是课程改革的需要,使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发生了变化。上好活动课对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找到了自信,提高了综合素质,发展了个性,使教师和学生共同提高、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 徐思贵.素质教育与优化课堂设计[M].大连出版社,1998.

[2] 李晓霞.浅淡综合实践课与数学课的优化组合[J].新课程(教研),2010(3):62.

[3] 陈中永.教育心理学[M].远方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活动课特点形式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实践探索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活动课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让语文活动课“动”起来
高中生物活动课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