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璐 沈彦辰
摘 要: 本文以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开展问卷调查为基础,发现当前大学生在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方面有不同程度的老年歧视,面向相关专业大学生开设老年学通识课程既有其必要性,又有普及意义。因此,本文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三方面探讨了老年学通识课程设计。
关键词: 通识课程 老年歧视 大学生
一、引言
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保障、医疗体制、经济和市场结构、家庭结构和代际关系、社会公平等诸多方面的重大问题,但是对老年人和老化的消极态度并未随着时代变迁而改变[1]。研究者提出“老年歧视”(ageism)的概念指专门针对老年人所产生的偏见和歧视。调查显示,中国大学生群体及社会中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老年歧视[2],对在校大学生普及老年知识、更新对老化的观念和认识已迫在眉睫。本文在对东部发达地区高校大学生老年歧视调查分析的基礎上,对老年学通识课程的教学设计进行探讨。
二、大学生对老年人态度的调查分析
(一)调查内容和方法
考虑到中国经济发达地区在校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对原有英文FSA老年歧视量表进行翻译订正,包含两个层次和五个基本维度,共29个指标。第一层次是对老年人的主观评价,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维度;第二层次是对老年人的客观评价,包括生活状态评价、制度评价和社会环境评价维度。量表采用李克特式五级评分标准,分数越低说明被调查者对老年人的歧视程度越高。
调查地选择苏州大学独墅湖校区,涉及该校区所有9个学院(医学部、材料与化工学院、凤凰传媒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院、艺术学院、文学院、教育学院等)。调查涉及多个专业,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调查数据的可信度较高。调查中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65份,有效问卷率达88.3%。
(二)大学生老年歧视状况
1.老年歧视状况
被访大学生在各指标的得分均高于3分,整体上老年歧视程度不高。在主观评价方面,认知维度得分(M=3.62)高于情感和行为维度得分(M=3.26);在客观评价方面,环境评价维度得分最高(M=4.06),其次是目前生活状态的评价(M=3.81)和制度评价(M=3.53)(见表1)。说明被访大学生对目前老年人生活环境持较高认可,比如居委会给老年人提供便利、老年人乘坐公交地铁免费等,但对于老年群体相关制度政策则不太确定。
2.性别差异
被访男大学生的FSA量表均值为100.62分,女大学生平均得分为104.45分,且均值差异通过显著性检验,大学生群体的老年歧视程度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从不同维度看,女大学生在情感和行为维度(M=3.38)及社会环境维度((M=4.13))得分明显较高(见表1),在情感和行为方面对待老年群体的态度可能比男大学生更为友善。
3.城乡差异
出生地在城市的大学生FSA量表得分平均为101.67分,而出生在农村的大学生平均得分为105.94分,且出生在农村的大学生在五个维度的得分均高于出生在城市的大学生(见表1)。这可能是由于城市长大的大学生一般以其父母的核心家庭为中心,平时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联系不那么频繁,而农村家庭中的成员一般受“大家庭”的影响,对老年人的认识了解也更多。
4.代际关系差异
进一步比较被访大学生与其祖父母(外祖父母)联系频率的差异,我们发现与祖父母或外祖母平时很少联系及几乎不联系的被访大学生得分最低,与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每周至少联系一次的被访大学生得分最高,这说明与家中老人的接触对大学生的影响很大。
三、老年学通识课程设计
上述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在对老年人的主观和客观评价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歧视态度,而经常与老年家人接触则更少持有老年歧视态度。因此通过了解老年知识、研究和讨论老年问题等方法有助于改变大学生对老年人的态度,面向相关专业大学生开设老年学通识课程既有其必要性,又有普及价值。
(一)老年学通识课程教学内容
课程内容的设置基于国际国内老年学、特别是社会科学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并结合当前我国社会和家庭的新问题和新需要,以当前老龄问题和青年大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前提,注重老年学基础知识的普及、个体和群体老化过程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具体来说,一是老年和老化知识普及,教学重点是介绍与老年学相关的人口和社会背景,以及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知识,如何正确看待老年人和老化问题。二是讨论个体和群体老化对社会、经济、社会保障、家庭结构、代际关系、文化价值、伦理道德等诸方面的影响。三是介绍国际国内老年研究的前沿问题,从整体上把握老年学这个新兴的交叉学科,从本质上理解老年问题的专业性和实践性。
(二)老年学通识课程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式上,以案例教学和情境教学为主要方法,以团队学习为主要形式,探索通识课程教学的新模式。
1.案例教学
由于通识课程受限于课时和课堂组织形式,不可能有太多时间组织学生深入社会实践;案例教学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学生针对案例提出的问题和材料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相应的观点和解决办法,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探究老年群体相关知识的兴趣,重视老年问题的存在。
2.情境教学
提供“问题情境”的思考空间,组织大学生参与到老年群体的“角色扮演”情境中。情境主题是与老年群体或老年问题相关的主题,由教师提供或由参演者自己选取,素材来源于教材书籍、自身经历、学生自行编纂等各种途径。角色扮演者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和模拟练习。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使参与者能够切身体会到老年人的困难和需求。
3.团队学习
在案例教学和情境教学中采用WORKSHOP团队学习方法,以“老年研究小组”形式进行,招募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或专业研究人员对研究小组进行指导,鼓励有兴趣的学生进行小组性的学生科研项目研究。在进行老年问题研究时,通过与老年人接触,可以获得关于老年人和老化的第一手资料,促使学生重新认识身边的老年人。
(三)老年学通识课程评价方式
尝试改革传统的平日、期中、期末三阶段评价过程,以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课堂表现、期末考试、研究小组参与度三个方面进行最终考评。课堂表现评价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堂参与学习热情、出勤情况和发言情况;期末考试注重考核学生对老年学基本概念、老年和老化知识与理论的掌握及运用情况;研究小组参与度则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参与小组研究的情况。
四、结语
在通识课程建设中将依托学校网络教学管理系统,加强教学和学习网站建设,及时上传教学视频和相关教学辅导材料,丰富网站内容,宣传并扩大课程的影响力。同时教师必须作多元化跨学科的融入,才能发挥课程设计和实践的最大效益。
参考文献
[1]Anderson,K.A.,& Han,J.An exploration of ageism and sexism in obituary photographs:1967-1997[J].Omega,2009,58(4):335-345.
[2]吴帆.青年人眼中的老年人:一项关于老年歧视问题的调查[J].青年研究,2008(7):24-29.
基金项目:本文为“苏州大学课程2014-3I工程”之通识教育课程改革项目、苏州大学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团队WORKSHOP学习法在高校通识课程教学的应用研究”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