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荣
摘 要: 本文探讨了独立学院构建创业教育体系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当前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从明确创业教育体系目标,构建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创业实践“三位一体”的教育形式,以及加强创业教育体系的运行机制建设等三方面构建独立学院创业教育体系。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创业教育体系 构建策略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当前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坚持能力为重,着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创业能力”。在我国已经迈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期,在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2010年8月,教育部颁发《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强调,各高校要把创业教育教学纳入学校改革发展规划,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评估指标,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制订专门计划,提供有力教学保障,确保取得实效。
一、独立学院构建创业教育体系的重要意义
独立学院办学体制灵活、在校生数量大,并正处于转型发展时期,在独立学院开展创业教育不仅是学生创业能力提高的需要,而且是独立学院自身发展的需要。
1.开展创业教育,是适应独立学院转型发展的需要。当前,独立学院正在向应用型大学转型,要按照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提高毕业生的应用能力,更好对接职业岗位要求和职业发展需求。开展创业教育,提高毕业生创业的基本素质和技能,也正是培养面向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2.开展创业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创业意识,提高毕业生创业能力,拓宽就业途径的重要途径。在全面推开在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工作前,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为数不少,且获取的相关创业知识和技能基本上靠学生自己摸索,费时多且效果差。独立学院学生家庭经济条件普遍较好、个性张扬思维活跃、社会交往能力强,在独立学院普及创业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给有想法、有条件、有能力的学生提供帮助,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和创业成功率。
3.开展创业教育,对提高大学生全面素质有积极的推动意义。开展创业教育,不仅能够提高高校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还能够直接或者间接地促进学生个人素质的提高。在接受创业教育或者进行创业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逐渐认识各行业的具体情况,加深对职业岗位职业要求和技能的了解,从而认识自身在思想上和知识技能上存在的不足,不断完善和提高个人的能力,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正是由于开展创业教育对独立学院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各学校也在学生群体中开展各种形式的创业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独立学院创业教育存在问题分析
在开展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不同学校所采取的方式方法不尽相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存在一些问题。概括来看,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创业教育体系缺少整体性。目前,创业教育的形式日渐丰富,不仅有创业教育的课程教学,还有大学生创业训练、实践项目及各类的创业讲座、论坛、活动。可以说,各种形式的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对促进高校的创业活动开展、帮助大学生掌握创业技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各种形式的创业活动归属不同的管理部门,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各自为战,没有形成互相协助、整体推进的局面。
2.创业教育形式缺少针对性。虽然高校在积极地推进在校生创业教育,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目前的创业教育活动基本上没有对在校生进行具体情况的分析,没有划分在校生创业教育的阶段,如创业意识树立、创业能力培养、创业实践指导等多个层次。在创业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基本上是按照同一个标准进行授课或者培训,没有形成针对性的分层次的教育形式。
3.创业教育实施缺少科学性。目前高校创业教育活动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不仅有课程教学,还有讲座、论坛等形式的创业教育活动。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因为负责的管理部门不同,采用的方式方法不同,所设定的预期目标也不同,从而会出现其实施并不一定符合创业教育规律的情况。
4.创业教育效果缺少评价性。一方面,高校的创业课程教学还处在起步阶段,高校还处于对创业教育课程进行合理安排,挑选合适的教材,以及提高师资的专业性等诸多方面的建设和完善上,对课程质量的监控存在缺失。另一方面,高校内各部门举办的创业教育活动也大多停留在完成任务上,而没有对活动的过程进行监控,也没有对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价和考核。
三、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策略初探
针对当前独立学院在开展创业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构建高校的创业教育体系。
1.明确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目标。开展创业教育应该达到树立学生科学的创业观、培养学生必要的创业能力及掌握开展实际的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等三个方面的目标。一是要树立学生科学的创业观,需要从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出发,通过开展创业活动,使学生正确理解创业与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了解创业规律,开展创业实践。二是要培养创业能力,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创业教育,使学生掌握创业团队构建、创业资源整合、创业计划的撰写及企业管理等能力。三是要掌握创业活动知识,使学生掌握创业者应具备的素质,创业机会的把握和创业项目的选择,创业风险的规避,以及相关的法律、财务知识。因此,高校的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应围绕这样的目标进行课程体系、课外活动及创业实践等方面内容的设计,并为此配置合理的保障机制使其顺利运行。
2.构建集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创业实践“三位一体”的教育形式。创业课堂教学是主阵地,课外活动是有效补充,创业实践是学生创业能力锻炼的关键一环,三者相辅相成,能够有力地促进学生的创业能力提高。首先,要做好课程教学保障,就必须构建和完善创业师资队伍,培养具有创业指导资格和能力的教师,要做好创业课程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根据创业课程实际需求优选教材。其次,要根据大学生创业的特点,高校或者校内各相关部门,应设计、策划目标明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参与性强、吸引力大的创业活动,使在校学生能够通过参与活动,加深对创业知识的理解和所需的技能。最后,高校应该在校内外设立创新创业项目实践(孵化)基地,并完善大学生创业项目审批、项目运行管理、项目退出等方面的制度,给有创业能力的大学生以实际创业操作的平台。
3.加强创业教育体系的机制建设。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管理实施机制建设。在创业教育实施的过程中,要有明确的职责区分。要有学校层面的统一管理机构,负责学校创业教育的顶层设计,负责学院各部门所开展的创业活动的协调;要有学工(团委)、就业、教学等部门负责具体创业教育内容的开展,保证创业教育的目标统一、内容丰富、管理有效、成效突出。二是保障机制建设,包括政策制度保障、硬软件保障、创业实践条件保障等三个方面内容。要根据国家推進创新创业的相关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推进创业教育开展的鼓励政策和落实创业教育的相应制度;要确保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对创业教育给以一定的保障;要在校内设立创业实践基地,同时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拓宽创业实践条件,加强学生创业实践平台的建设。三是评价机制建设。创业教育的评价,不仅是对已开展的创业教育取得的效果进行评价,更是发现问题、提高创业教育质量的关键。评价主要是对课程质量评价、创业活动及创业实践效果三个主要方面的评价,应该由专门的机构根据考核制度对开展创业教育的负责部门进行定期评价,及时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提高。
4.强化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创业课程在高校普及的关键是师资。作为是一门近年才开设的新课程,不管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其合格的教师无疑都是较短缺的。为此,必须要强化师资的建设,一是要选聘合格的创业课程师资,不仅要具备高校教师的资格,而且要经过系统的创业教育课程培训,这样才能担负起课程教学任务;二是可以从成功企业家或者相关资深人员中聘任,缓解高校普及创业教育教师缺少的问题,还能够弥补教师实际创业经历和经验的不足;三是要加强创业师资队伍的管理,包括创业师资的继续培训进修、创业师资的评价管理等内容,从而促进创业教育课程教学的质量提高。
参考文献:
[1]侯亚辉.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3(23).
[2]红燕云,何庆.地方高校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公益创业视角下独立学院创业教育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14JGA411)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