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述评

2015-10-21 14:00李响
文教资料 2015年17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李响

摘 要: 绿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学界围绕着绿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与功能、绿色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绿色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绿色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及绿色高职院校等论题展开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研究多从某一角度切入,缺乏整体性,研究成果也多关注教育主体如何利用绿色文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较少关注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发挥。下一步的研究应提高研究的整体性,加强绿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绿色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近年来,学术界对绿色文化的内涵、特征、功能等进行了研究,成果丰硕。随着研究的深入,绿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点。本文试图对十年来绿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果加以梳理和概括,进一步深化对这一命题的研究,更好地发挥绿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通过中国知网数据检索,2004~2014年共发表学术论文569篇,其中核心期刊100篇。代表作有:杨叔子《绿色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1](注:杨叔子,我国著名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2001年提出绿色教育理念)、邵軍《简论杨叔子“绿色教育观”的思想政治教育蕴涵》[2]、李火秀、何小路《绿色教育视阈下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课程体系的构建》[3]等。

2002年11月教育研究刊发的杨叔子文章《绿色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是目前检索到的最早研究绿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文章。此后,关于绿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论题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建设生态文明,有关绿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形成了一个小高峰,发表的论文篇数逐年增多。这一趋势说明学界对中央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的呼应与探索。

一、绿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

从研究成果内容来看,近十年来关于绿色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绿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与功能研究;二是绿色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三是绿色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四是绿色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研究;五是绿色高职院校研究。

(一)绿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与功能研究

2001年11月23日开幕的“中外中小学校长论坛”上,我国著名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做了题为《现代教育:绿色人文科学》的主体发言,提出了绿色教育这一新理念。他率先提出的“绿色教育观”不仅直接指导着我国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而且具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蕴涵。

杨叔子界定“绿色教育”指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交融而形成一个整体的现代教育,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绿色教育”作为全面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4]。董宇艳认为“绿色教育即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课堂教育和社会实践等多种教育形式,向学生传播环境保护知识,灌输可持续发展思想,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充实学生的道德品质范畴”[5]。吴沙沙认为绿色教育可以从狭义和广义角度解读。“狭义的绿色教育在于践行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思想、理念,侧重于通过绿色教育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而广义的绿色教育则注重教育过程中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不仅注重受教育者智商的提高,同时关注受教育者情商的发展,注重培养受教育者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6]。盛双庆等人认为“绿色教育就是将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生态环境保护知识渗透到学校的综合性教学和实践环节中,使其成为学生的基本知识及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促使学生形成可持续生活与学习态度、价值观,以及相应的生态文明行为习惯教育”[7]。王静认为“绿色教育能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适合社会各阶层工作、生活、学习需要,全面提高其思想道德、文化科学水平,增强其劳动技能和身心素质的多种形式教育”[8]。

(二)绿色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绿色教育秉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考虑到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在积极适应现代社会进步的发展需求的前提下,努力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李德才等人认为,“只有管理者保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才能使其理念灌输到实际工作中,才能在制定政策时充分考虑到鼓励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在实际中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良好发展”[9]。他还认为“绿色教育对‘两课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绿色教育理念下的‘两课教学,应该是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让学生课有所得,成为一个个潜滋暗长的‘新我的教学”[10]。

(三)绿色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关于绿色校园建设,最早在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中就有所表述,即“面向可持续发展而重建教育”。在我国,1994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国21世纪议程》明确提出,将可持续发展思想贯穿从初等到高等的整个教育过程中。1996年,原国家环保总局等单位联合颁发的《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1996-2010年)》提出创建“绿色学校”。1998年,清华大学率先提出“绿色大学建设”的倡议。1999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原国家环保总局和教育部联合颁布《2001—2005年全国环境教育宣传教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在全国高校中逐渐开展创建绿色大学活动。”

关于“绿色大学”的概念,现在还没有统一的观点。前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院士认为:所谓“绿色大学”建设,就是围绕人的教育这一核心,将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原则、指导思想落实到大学各项活动中,融入大学教育全过程[11]。哈尔滨工业大学叶平教授认为:“绿色大学”主要指全面贯彻和渗透生态意识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新时代大学,是大学的“绿色”荣誉和形象,是在高等教育层面推进绿色文明的大学,是新世纪大学发展的文明方向,也是大学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社会精神文明工程[12]。

关于绿色大学建设,盛双庆等人认为,绿色校园建设的核心思想就是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将环境教育纳入传统学校教育。这里的绿色校园是广义上的绿色校园,区别于硬件设施建设范畴中的狭义绿色校园概念,实际上它容纳了生态教育、环境教育内容。以往绿色校园研究强调环境的特殊性,但忽视生态的基本作用。生态文明视角下的绿色校园建设需要考虑作为社会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完整系统,绿色校园既具有一定独立的生态功能,同时又和周围生态、经济和社会系统存在密切联系[13]。唐昌维认为,绿色校园不仅指一所学校的绿色环境,还强调学校教育教学规范化、系统化、富有特色,并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发展的学校。在“绿色校园”建设过程中,应渗透人文气息和绿色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情景相融”,强调与周边环境协调,突出人文特点,凸现文化氛围[14]。邹淑珍等人认为,“校园绿色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以生态文明观为指导,更新传统教育理念”[15]。

(四)绿色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研究

绿色教育是一种可持续发展教育,是教育领域新的发展方向和研究趋势,绿色教育的广泛深入开展有助于培育大学生人文精神。李娟等人认为“绿色教育的本质是在高校教育全过程中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包括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基础教育、创新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道德及法制教育及环境保护教育等多个方面”[16]。艾美华认为“绿色教育”的使命是唤起学生对人与自然和社会发展的整体关注,理解生态的基本规律,深刻认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17]。

(五)绿色高职院校研究

绿色教育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基点是和谐思维,本質是素质教育,目的是培养人的迁移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学界对绿色高职院校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关于绿色教育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袁刚认为创设绿色课程引领人才培养、营造绿色文化烘托人才培养、实施绿色管理服务人才培养[18]。

关于绿色教育与师资队伍建设:韩朝英等人认为,高职院校教师发展指在绿色教育情境下,高职教师个体围绕其职业角色需求在认知、态度、技能、修养和行为等方面发生的积极变化[19]。

关于绿色教育在高职院校的实践研究:彭远菊等人认为,高职院校必须践行绿色教育,以“提高校园生活质量,提升学生生命状态”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以课堂教学为绿色教育主阵地,课内外相结合,通过环境熏陶、学科渗透、社会实践、道德践行等途径,开展绿色教育,将绿色理念深入学生头脑,培养学生绿色的自然观、道德观、文明观、价值观,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地健康成长[20]。

二、绿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十年来关于绿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果的梳理,可以看出学术界对绿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一是学术界对绿色文化的研究不论广度还是深度,都有了新的进展,特别是绿色文化的丰富内涵与功能利用等成为更多学者关注研究的重点。二是充分发掘利用绿色文化资源,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学术界从理论和实践层面都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成了近十年来关于绿色文化研究的最大亮点之一。

纵观当前绿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成果,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待继续深入研究。

一是对绿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多从某一角度切入,缺乏整体性。纵览现有研究成果,一部分学者以某一区域绿色文化为依托[21],具体研究绿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方法、实现路径;另一部分学者注重研究绿色文化的德育功能,而把绿色文化作为一个整体的研究对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做进一步理论探讨还需深入研究。

二是研究成果多关注教育主体如何利用绿色资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较少关注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双向互动的主体能动性教育,只有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主体能动性充分发挥,才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已有研究多集中在教育者如何利用现有绿色文化,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而较少关注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发挥。即使有少量涉及,也多集中在实践操作层面,较少进行理论研究。

三、绿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未来走向及展望

经过对近年来文献资料的梳理与存在问题的分析,笔者认为绿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未来走向大致可以归结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在彰显学术性的同时,积极展开绿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关系的整体研究。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突显,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学术界在今后理论研究中,将更关注绿色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开发与运用,从整体研究视角进一步深入研究。

二是在把握历史性、现实性与时代性相结合的基本经验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绿色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体系和课程设置体系,做好顶层设计,从总体原则、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加强宏观指导与科学设计。找准各门思政课程开发利用绿色文化资源的侧重点与切入点,使彼此间既相互区分,又相互衔接、相互支撑,协调统一。

在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需要着力解决。对于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应引起学术界的高度重视。相信在未来理论研究中,学术界必将突破现有框架,创新研究视域,完善逻辑体系,呈现给大众更多更优秀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4]杨叔子.绿色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J].教育研究,2002(11).

[2]邵军.简论杨叔子“绿色教育观”的思想政治教育蕴涵[J].教育与职业,2008(6).

[3]李火秀,何小路.绿色教育视阈下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课程体系的构建[J].前沿,2013(7).

[5]董宇艳.透视“绿色大学”倡导绿色素质教育[J].环境教育,2009(8).

[6]吴沙沙.绿色高职教育的内涵与意义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4(12).

[7][13]盛双庆、周景,绿色北京视野下的绿色校园建设探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

[8]王静.绿色教育的思索[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9).

[9]李德才,冯小兵,孙晓燕.“绿色教育”理念引领下的高职思政课教学[J].职教论坛,2013(23).

[10]李德才.绿色教育理念引领下的“两课”教学[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高校教育研究,2008(11).

[11]王大中.创建“绿色大学”示范工程,为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做出更大贡献[J].环境教育,1998(3).

[12]叶平.道法自然:生态智慧与理念[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14]唐昌维.低碳背景下高校绿色文化校园建设研究——基于贵州财经学院的实践[J].教育研究,2011(6).

[15]邹淑珍,张容萍.关于校园绿色文化建设的思考[J].理论研究,2012(3).

[16]李娟,张艳博.绿色教育视野下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4(12中).

[17]艾美华.加快绿色教育步伐,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J].教育探索,2002(6).

[18]袁刚.绿色教育与人才培养的实证探析[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J].2013(3).

[19]韩朝英,马广柏.“绿色教育”阈限下的高职人才战略——基于“教学学术”理论的教师发展视角[J].职教论坛,2012(2).

[20]彭远菊,杨维杰,闫刚.高职院校践行“绿色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科教导刊,2013(4).

[21]彭希乔.湖南省职业院校绿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理论纵横,2013(1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高校思政研究一般委托项目《绿色文化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应用研究》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和挑战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的诚信教育
“互联网+”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网络传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
全面依法治国环境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启示
运用慕课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