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伟 陈桂敏 王怡雯
摘要:2015年10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不再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设置存款利率上限,至此利率管制基本取消,利率市场化基本结束。商业银行可以自己决定贷款利率及存款利率,存贷利率差是我国商业银行以前的主要盈利方式,所以贷款模型选择是否合理,贷款价格是否能够补偿银行的风险与成本,对商业银行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本文的研究结果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
一、绪论
1、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①研究背景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开始于1996年,经历这十几年的发展,最后由今年10月24日中央银行“双降”落下帷幕,存款利率及贷款利率限制都已取消,利率市场化真正开始。1996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取消了对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的管制。1997年6月取消了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的管制。1998年8月,国开行首次在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了市场化发债。1999年10月,人民银行批准中资商业银行法人对中资保险公司法人试办由双方协定确定利率的大额定期存款,进行了存款利率改革的初步尝试。2003年7月放开了英镑、瑞士法郎和加拿大元的外币小额存款利率管理,由商业银行自主确定,11月对美元、日元港币欧元小额存款利率实行上限管理,商业银行可根据国际金融市场利率变化,在不超过上限的前提下自主确定。2004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再次扩大银行贷款利率浮动区间范围。城市信用社、商业银行贷款利率浮动区间范围扩大到(0.9—1.7),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区间范围扩大到(0.9—2),不再根据企业所有制性质及规模大小为依据制定贷款利率。商业银行自主定价权增加,加大贷款利率市场化程度,企业贷款利率最高上浮程度扩大到70%,下浮依然保持在10%不变。2004年10月,贷款上浮取消封顶;下浮的幅度为基准利率的0.9倍,还没有完全放开。与此同时,允许银行的存款都可以下浮,下不设低。2006年个人商业性住房贷款利率浮动范围至基准利率的0.85倍。2008年5月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为支持灾后重建,10月人民银行再次增加了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贷款的自主定价权,商业银行贷款利率最高为基准利率的0.7倍。2012年6月人民银行进一步扩大利率浮动区间。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7月,再次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7倍。2013年7月人民银行取消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下限,商业银行可以依据商业原则来自主决定贷款利率,自此贷款利率实现市场化。2014年11月人民银行下调商业银行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至6.15%;同时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至2.75%;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2015年10月,人民银行下调商业银行人民币贷款及存款基准利率,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4.35%;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1.5%。
②研究意义
商业银行作为企业,其追求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存款贷款利率差是我国商业银行以前获得利润的主要途径,所以贷款定价模型的选择对我国商业银行显得尤为重要,若贷款利率定的太高,则可能导致客户的流失,流向贷款利率低的银行,从而导致市场占有率的下降,无法发挥规模经济的作用;但若定的太低,得來的收入无法弥补相关贷款成本、及可能面临的风险,银行将发生亏损。因此商业银行贷款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贷款利率基本模型
1、影响贷款定价的因素分析
从宏观角度来看贷款利率的决定因素,借贷资金的供给和需求关系是关键因素,还有如下因素:(1)通货膨胀率的预期。通货膨胀会使货币发生贬值,因此为了弥补借贷资金本息的价值损失,必须随着通货膨胀率来提高贷款利率。(2)平均利润率。利息产生于借贷资本向生产资本转化的这一过程中,是利润的组成部分,所以一国一定时期内的平均利润率是利率水平的决定因素。(3)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一般来说当央行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时,利率会下降;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时,利率会上升。(4)国外利率。一般来说国外利率及其变动趋势会对本国利率产生示范效应,国外利率下降会降低本国利率水平或者抑制本国利率上升,反之亦然。一国对国外利率的敏感程度与它的开放程度成正比,一般越开放的国家,本国利率越容易受国外利率水平的影响。(5)利率的历史水平。每个国家其利率都具有较强的历史继承性,在进行利率调整时,可以把历史数据作为参考。
从微观角度分析来看贷款利率的决定因素,贷款利率主要由风险水平、资金成本、交易成本、机会成本、银行贷款的目标收益水平、借款人拟定投资项目的预期收益水平等因素共同决定。
2、三种传统贷款定价模型
① 成本相加模型
成本相加模型是比较传统的定价模型,该模型认为成本加上目标利润决定价格,贷款利率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1)与贷款有关的费用率,如发放和管理贷款时需要使用的工具和设备、发放给贷款人员的工资等;(2)筹集贷款资金的成本率;(3)贷款的风险溢价率,如果贷款发生违约则需要相应的补偿;(4)目标利润率,银行从每笔贷款中所获得的最低收益。
由以上分析可得:
银行贷款利率=贷款的管理费用率+贷款的资金成本率+贷款的风险溢价率+目标利润率
这种定价模型的特点:(1)采用这种模型定价,银行贷款的违约风险、期限风险及其他相关风险会影响其定价结果的精确性,所以需要商业银行建立相应的信用评级制度,相应的人才储备来计算出合理的风险溢价;(2)如果商业银行采用这种模型定价,则其需要精确地计算出其运营成本,因此商业银行一定要有一个自身成本管理系统,用来精确地计算出其运营成本;(3)该模型从商业银行自身的角度出发来决定贷款利率水平,属于“成本导向型”模式,这种模型对于处在垄断地位或者贷款需求旺盛时期的银行比较适用。
②价格领导模型
该模型在世界上被广泛使用。其操作步骤为:(1)选择一个基准利率;(2)根据客户贷款风险大小的不同确定相应的风险溢价;(3)根据风险溢价和基准利率来确定每笔贷款的利率水平。
由以上分析,该模型的贷款利率确定方法为:
银行贷款利率=风险溢价乘数×基准利率 或者 贷款利率=风险溢价点数+基准利率
这种定价模型的优点有:它是以基准利率水平来确定相应的贷款利率,属于以市场导向的模型。该模型结合了一般利率与贷款的风险程度来确定贷款利率,这样制定出来的贷款利率即考虑了贷款违约风险,同时又考虑了市场利率风险,因此基于此模型制定出来的贷款利率更具有合理性。缺点为:(1)基于这种模型进程贷款定价,不仅要考虑贷款本身的风险还有兼顾市场利率风险,使风险管理难度加大;(2)基准利率的选择在模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因此基准利率的选择左右了该模型的合理性;(3)这种模型欠缺对商业银行与客户之间关系的考虑。
③客户利润分析模型
该模型认为,商业银行贷款给客户其收益必须大于成本,至少不能亏本,不然不会发放贷款,因此,商业银行在决定贷款利率时应充分考虑商业银行与客户的整体关系,第一步要给客户设定一个目标利润,第二步要计算为该客户提供所有服务的总收入、总成本以及银行的目标利润,以此来决定贷款利率水平。银行资本从每笔贷款中应该获得的最低收益为商业银行的目标利润。由以上分析,该模型的贷款利率的确定方法为:
銀行贷款利率=(为该客户提供所有服务的总成本+银行的目标利润一为该客户提供所有服务中除贷款利息以外的其他收入)÷贷款额
该模型的主要优点:(1)该模型是一种以客户为导向的模型,它试图从客户与银行的交往中寻找出最优的贷款利率,充分体现了现代商业银行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实现了差别定价的个性化经营方法;(2)在商业银行的经营中普遍的存在一种现象即“二八法则”,该法则认为银行80%的利润是由20%的 “优质”客户带来的,因此,怎么区分 “优质”客户与“劣质”客户对由于商业银行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而通过这种差别贷款利率就能保留那些能给商业银行带来利润的“优质”客户,又能通过较高的贷款利率来弥补“劣等”客户可能给银行带来损失的。缺点为:(1)这种贷款利率确定方法比较适合资金需求量比较大、与银行经常打交道的客户,而对于新开户企业以及未来发展比较有潜力的客户不宜采用这种贷款利率确定方法;(2)这种贷款利率确定方法对商业银行的成本计算以及分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既要采用“分客户核算”的方式,又要做到“分产品核算”,这样做可以方便商业银行计算出其为客户提供服务的总成本。
3、RAROC贷款利率定价模型
商业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企业,风险管理能力的强弱是其成功的重要基础和保障,盈利能力的强弱是银行成功的直观体现,传统的利润考核指标如资产收益率(ROA)和股权收益率(ROE),是银行账面利润的简单会计反映,没有剔除风险因素、资本成本等内容,故对银行真实盈利能力的反应有一定的片面性。RAROC作为一个充分考虑了风险的盈利性指标,其把收益对应的风险进行了扣除,在分子的收益中去掉了预期损失(类似于当期的成本),分母则是经济资本即非预期损失,两者的比即为银行最终追求的真实资本收益率。RAROC贷款定价模型的核心是商业银行在评价其盈利能力时,必须把风险承担因素考虑进去,即将风险带来的未来可预料到的损失折算为当期的成本,与银行的其他成本一起,来调整当期盈利水平,测量经过风险调整后的收益情况,并且把可能的最大损失作为资本准备,从而衡量资本的实际使用情况,使得商业银行获得的利润与所承担的风险挂钩。其公式表示为:
RAROC=风险调整后的收益经济资本
=总收入-资金成本-经营成本-风险成本经济资本
该公式显示:分子为经过风险调整以后的收益,即收入结果减去风险成本、经营成本和资金成本等各类成本,最重要的就是要扣减风险成本,其在数值上即为预期损失;分母则属于风险资本,也即经济资本,其在数值上即为非预期损失或资本成本。RAROC的计算,最主要的便是对于经济资本、风险成本的计量,也就是要计算非预期损失以及预期损失的值。将 RAROC 公式中的收入替换为贷款收入,计算出预期损失与非预期损失,然后将给定的 RAROC 值带入,便可得到经过风险调整收益后的贷款利率,此即为RAROC 模型贷款定价过程。公式如下:
RAROC=
收益-预期损失经济资本=(贷款收入-资金成本-营运成本)-预期损失经济资本
=贷款额度×贷款利率-资金成本-营运成本-预期损失经济资本
银行贷款利率=资金成本+运营成本+预期损失+经济资本×RAROC贷款额度
RAROC 贷款定价模式的核心环节在于对资本成本的确定,即要正确合理的分配经济资本。每笔贷款的RAROC水平可以被用来与反映银行资金成本某种要求的最低收益率相比较。如果 RAROC>最低收益率,那么贷款就被视为能为股东带来价值的增加。
该模型评价:RAROC模型利润中剔除了预期损失,用剔除风险的利润指标除以经济资本得到RAROC比率,然后根据给定的利润指标反推贷款利率,得到最终全面反映风险的利率水平;但是其中预期损失与非预期损失的计算依赖于历史数据,忽视未来影响因素的变化,同时其定价利率在贷款期限内一成不变,没有考虑企业信用在贷款期限内的变化,故可能导致定价的高估或低估,使定价失去竞争力或使银行面临损失的可能。
三、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方法分析
1、传统贷款定价机制的弊端
①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渠道受阻止
由于我国经济体制的限制,我国的利率没有遵循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形成了资金的需求方和供给方的错配。贷款利率没有正确的反映出资金的成本,使得资金流向了低收益部门,这些部门利用资金的低效率也使得银行的利润率下降,最终造成银行的“惜贷”现象。
②贷款利率体系僵化,造成了利率的敏感性降低
由于扭曲的贷款利率不能真正反映企业融资成本,造成了通过调整利息而影响投资规模的通道受阻。
2、我国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贷款利率模型选择
本文比较了传统的几种贷款定价模型并指明其优缺点,最后引入了RAROC模型。本文认为RAROC贷款定价模型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模型的最佳选择之一,其理由有以下两点:①经济资本、违约损失以及违约率等这类风险量化因素被加入到 RAROC 定价模型中。最后确定的贷款利率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对资本金充足率的要求相匹配,综合考虑了贷款预期损失以及非预期损失等重要内容;②该贷款定价模型在使用中较符合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可以达到有效利用有限资本资源、对资本进行高效分配、提升银行效益性等目标,从而突出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优势。另一方面,监管部门也可以利用该模型,获得最低贷款利率的比较标准,进而有利于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
结束语
商业银行在对贷款定价机制进行确定和调整时,必须顺应利率市场化发展的趋势,对金融资源予以高效配置,在转变其经营行为的同时对客户和资产结构进行优化。本文通过比较三种传统的贷款定价模型以及RAROC模型,认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采用RAROC贷款定价模型是最优选择。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