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梅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创造性思维是活动的高级形式,是创造力的核心。苏联科学家卡皮查认為,数学课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最合适的学科之一。如何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呢?我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开发智力的必要保证。师生关系的友好、融洽,让学生从情感深处体验到教师是自己的知心朋友,消除了心理压力,剔除了畏惧心理,学生就敢于接近老师,乐于参与老师提出的问题,敢于发表个人见解,畅所欲言,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充满活跃、轻松的气氛。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参与到“探究、尝试”的过程中来,从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挖掘出他们的潜能。这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作为教师一定要相信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获得成功!
二、倡导质疑,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开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倡导学生质疑,允许学生寻根问底,鼓励发表不同见解,提出独创的问题,进而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质疑问难的勇气,不唯书,不唯师,善于质疑,知难而进,成为知识的主人。
三、自主探索,发展创新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内心世界中,这种需求更为强烈。”他们期望自己获得成功,体验到创造的快乐,教师需为学生创造这样的条件和机会。例如,在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时,我放手让学生口算:32+29,学生通过激烈的讨论,很快得出了以下方法:
(1)先算32+20=52,再算52+9=61;
(2)先算30+29=59,再算59+2=61;
(3)先算2+9=11,再算30+20=50,50+11=61;
(4)想:29加1得30,把32分成1和31,29+1=30,30+31=61;
(5)想:把29看成30,先算32+30=62,再用62-1=61;
……
此时,学生的思维彻底活跃起来了,这时鼓励学生从中寻求最简便的方法。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和灵活性,为创新思维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和条件。
总之,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探索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我们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天赋、才能和特长,相信每一个学生只要按其认识规律给予适当的点拨,他们都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编辑 杨兆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