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5-10-21 17:40:44孙岩雁
新课程·小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练习题思维能力创设

孙岩雁

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教育的核心,而作为最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数学,便肩负着极其重要的责任。数学是一门抽象学科,它的核心就是数学思维能力,包括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直觉思维能力等。在小学数学教育中,从培养学生的素质出发,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才是现代教育的方向。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引起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需要,激发求知欲望。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手段多种多样,教师要发挥创新精神,利用语言、设备、环境等各种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从情境中产生问题,激发求知欲,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还要不断设疑、激疑,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避免学生脱离情境。在追寻答案的过程中,学生不断提出一个个假设,又不断否定一个个想法,思维得到发展,创新性得到加强。

二、善于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精心把教学内容设计成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在思维探究中寻找答案,教师从旁加以记性引导,让学生自己得出答案,这样既让学生加深了理解和记忆,还会产生成就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精心设计练习题,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任何一项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重复的练习,而且思维与解题过程是密切联系着的,因此设计好练习题就成为能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一环。设计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又具有代表性的难易适中的练习题就很有必要。练习题的设计要难易适当,习题过难容易使学生产生挫败感,过易则达不到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

四、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发展学生数学思维

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纪律性差,在教学过程中多使用教具,让他们亲自動手操作,有助于他们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激发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而且更重要的是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对抽象的概念、原理更容易理解,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空间思维的发展。

总之,我们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的、和谐的教学环境,从教学内容出发,结合学生喜好,寻找一切机会,创造合适情境,诱发学生的探究心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要放下规矩,还学生以自由纯真,让他们想学、知学、能学,从而提高其独立思考能力,自主学习,敢于创新。长此以往,学生思维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编辑 韩 晓

猜你喜欢
练习题思维能力创设
精讲精练习题 提升二轮复习效果
本期练习题参考答案
本期练习题参考答案
培养思维能力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20
培养思维能力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培养思维能力
儿童绘本(2018年19期)2018-10-31 21:02:34
培养思维能力
儿童绘本(2018年9期)2018-06-04 16:4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