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摘 要:在幼儿科学活动中要充分运用幼儿的多种感官获得直接经验,让眼睛“动”起来,发现周围世界的科学现象;让大脑“动”起来,激发幼儿的科学求知欲;让小手“动”起来,主动探索奇妙的科学奥秘。把自主还给孩子,创造条件去激活孩子学习的主动性。
关键词:发现;求知欲;探索
幼儿科学教育不等同于以往的常识教育,也不是只加上些新内容和动手操作的常识教育。幼儿科学教育应成为引发、支持和引导幼儿主动探究、经历探究和发现过程,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经验的过程,使幼儿获得乐学、会学这种有利于幼儿终身发展的长远教育价值。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感受。
一、让眼睛“动”起来,发现周围世界的科学现象
科学教育内容丰富多彩、神奇有趣。这些内容并非只是既定的教材内容,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科学教育契机,但这些科学现象不需要教师传授给幼儿,因为教师传授的知识也许今天记住了,但过几天就忘了,教师要充分发挥科学的魅力,巧妙地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引导幼儿用科学的探究方法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得来的知识才是幼儿自己的。例如,在科学活动“认识春天”中,我们不是用一节课来告诉幼儿春天小草、柳树发芽了,冬眠的动物醒来,让他们观察春天所呈现的自然现象,为了让幼儿更好地观察生命的动向,我们将教室的自然角活动起来,为幼儿创设一个观察、探索生长奥秘的环境,种子、花朵的盆栽,小蝌蚪、鱼儿、小乌龟等小动物的养殖,让幼儿亲身体验和领悟到科学就在身边,他们可以用眼睛观察出种子是怎样发芽的,小蝌蚪是怎样变成小青蛙的……
二、让大脑“动”起来,激发幼儿的科学求知欲
有些科学知识是自然规律,只要用眼睛用心观察就能发现这些秘密,但世界是奇妙的,很多科学奥秘不是你一看就能明白的,需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怎样才能正确激发幼儿心中的科学求知欲呢?我在教学活动中总结了两种方法。
1.魔术法
这种方法能很快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如,在“神奇的图画”活动中,教师出示一张白纸,在幼儿确认纸上什么也没有后,举起喷雾器,朝画上一喷,奇迹出现了,画面上呈现出一只可爱的小花猫。幼儿十分惊讶:"哇,老师会变魔术",兴趣油然而生。幼儿就会不由发问,这是怎么做到的呢?这时,老师神秘地说:“这个小魔术很简单,每个小朋友都会变,不信你们自己试试。”幼儿都跃跃欲试,在浓厚的学习兴趣的推动下,认真操作,仔细观察,积极思考,培养了幼儿的探究精神。
2.随机教育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有这样一句话:“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许多教师仍认为,科学教育是非常正规、严谨的教育活动,只能通过教师预先设计好的程序和步骤进行;认为只有教师精心设计与组织的集体活动才是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主渠道,甚至是唯一渠道。因此,她们忽视了其他非正规性科学教育活动,尤其是随机教育在幼儿科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使自己错失了很多科学教育的良机。
三、让小手“动”起来,主动探索奇妙的科学奥秘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让幼儿主动参与,亲自动手做一做是探索科学奥秘的有效方法。为了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增强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在设计科学活动时,我非常注重让幼儿动手操作这一环节,尽可能利用能达到活动目标的材料,让幼儿亲自去尝试、去体验。在认识“沉浮”活动中,我们向幼儿提供了石头、泡沫、竹叶、铁块、苍耳、各种纸等许多材料,先让幼儿试一试哪些材料是沉在水中 的?哪些材料是浮在水面上的?然后让幼儿想办法使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浮在水面的东西沉下去。幼儿在操作过程中个个思维活跃,跃跃欲试。有的做了一只纸船把钉子放在纸船里,使钉子浮起来;有的在木头上放一块石头,使木头沉下去……多么丰富的想象啊!在操作过程中幼儿的表现不仅体现了对物体沉浮的浓厚兴趣,而且还充分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我们还可以创设科学实验室,科学实验室是幼儿进行科技探索活动、学科技的重要阵地。为幼儿创设科学实验室,提供让幼儿探索的材料,其意义往往远甚于向幼儿提供知识,科学实验室也为幼儿提供了一个亲手探索科学奥秘的场所。
总之,让幼儿的小手真正动起来,作为教师有着很重要的责任,教师需要引导幼儿发现有价值的研究现象,为幼儿提供一个操作的平台,为幼儿提供有针对性的材料,这样才能避免幼儿盲目操作。
在科学活动中,尊重、激励和开放使孩子真正徜徉在自由、快乐地学习的海洋里激情无限。把自主还给孩子,创造条件去激活孩子学習的主动性,促进孩子的主体性、自主性、独特性、创造性不断地生成与发展。
编辑 杨兆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