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新课程 激活语文课堂一池春水

2015-10-20 23:12丛晓红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19期
关键词:语文课新课程语文

丛晓红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9-0114-02

新课程改革的号角早已吹响,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我们全体师生也早已投入到新课程改革的洪流之中,几年来,经过反复的探讨和实践,针对语文教学,我进行了一些尝试,采取了一些做法,回顾以往,做如下教学反思。

一、创建和谐课堂,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实施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要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力和人文关怀,充满问题探索和知识魅力,我认为教师要用一种宽容、大度的胸襟,与学生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一片自由的天地,让学生驰骋思维,畅所欲言。这也是我们进行语文课改的重要前提。

在新课改的浪潮中,我放下了 “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和他们一起探讨学习,共同研究,交流彼此思想,努力去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实现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往、人人参与、平等对话、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时刻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同时注意充分、适时地发挥教师的主导、引领作用,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在与学生共同学习、平等对话中,因势利导,善于倾听,善于评价,共同进取。

二、转变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效率

新课程要求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是从传统的以被动的、封闭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的、发现的、合作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与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创造性和实践能力。在教学实践中,特别要注重确立新的教学观和教学方式,本着新课程“以人为本”的理念,强化学法指导,充分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力图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言:“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终生受用不尽。”我们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任务都是新课程要求的三维立体式,细心地将学习任务、目标具体落实到每个小组、每个人,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每个学习小组的集体智慧。在一次一次的尝试中,使教学组织从最初的杂乱无章发展到现在的规范有序的小组合作交流互动,从原来的脸朝前方的黑板转变到现在的面对面讨论合作。

三、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1.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兴趣。如果说一堂好的语文课是一部辉煌的交响乐,那么导语便是这交响乐的序曲。好的导语,不仅能稳定课堂秩序,使学生静下心来上课,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唤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2.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激活课堂气氛。我们要常在课前,围绕教学重点,精心设计一些能激活学生思维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特别是有的阅读理解题可能有不同的理解,通过热烈的讨论甚至激烈的争论,可使答案渐趋明朗化,也使学生阅读理解、评价、质疑思辨能力和审题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对赏析短文和作文的讲评一定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创造力。

3.贯彻“灵活性”这一原则。习题的反复训练有时也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为让学生学得轻松,要适时地调整一下教学内容。例如,在复习基础知识字音、字形三四天后,就安排一、二堂课阅读文学书籍、杂志,这时,学生肯定兴趣大增,情绪高涨,同时,又能使学生拓展知识面、增加作文素材;又比如,在进行了一个阶段的古文翻译之后,偶尔穿插古诗鉴赏,让学生在逐字逐句的练习后,领略中国文学那种雄奇、壮美、博大,必定让学生感慨不已、欲罢不能。

四、大胆尝试,运用多种方式,向课堂40分钟要效益

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使课堂充满活力和生机。眼下,为什么有那么多学生对语文课缺乏兴趣,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语文课上波澜不惊,毫无生机,平静得像一潭死水,这样的课怎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我认为,教无定法,只要是能让语文教学过程成为活动的、流动的过程,而不是僵化的、一成不变的教法。为此,我做了如下尝试:

1.根据学生实际,在一堂课结尾的三至五分钟,我们开辟了一个小栏目——“时文美文欣赏”。那些学生自荐的针砭时弊的杂文、引人入胜的散文、出人意料的微型小说、幽默风趣的笑话、贴切生动的广告,博得了学生的阵阵笑声,使他们积累了丰富的语言素材,也掌握了做语言运用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同时激发了学生学好语言的强烈愿望。

2.让学生走上讲坛。对一些比较浅显的教学内容,如成语或病句等,我放开手脚,课堂上采用“小主持制”由学生替代老师组织教学,给学生提供舞台,让他们展示自己的语文能力。许多学生在我的鼓励扶持下,组织能力越来越成熟。通过尝试,我认识到,真正能激发学生深入持久地对语文感兴趣的是让学生享受到思维上的成功带来的快乐,从百思不得其解,到了然于胸、豁然开朗的境界,直至抵及心灵深处的畅达与神思。

五、发扬优良传统,加强朗读和背诵

1.优良传统不丢弃——学语文非朗读不可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事实上,好的教学朗读,可以达到声情并茂、韵味幽回的效果;好的教学朗读,可以进入动人心魄、耐人寻味的境界;好的教学朗读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汉语抑扬顿挫、音韵铿锵、富有音乐节奏美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通过朗读把握阅读教学的内在规律:感受——领悟——升华。并且要引导学生用范读、齐读、个别读、配乐读等各种方式多读、精读,读出语文的隽秀神韵,读出学生的语文素养。

2.优良传统不丢弃——学语文非背诵不可

要提高自己遣词造句的水平,最有益的方法是背诵。背诵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因此,在语文教学中,特别强调背诵的重要意义。每天利用早读的时间督促学生先背诵后默写,要求不能写错字。

综上所述我对语文教学的认识也在不断转变,现在从教学观念到教学方法都有了自己切身的体会。这些成绩虽然微不足道,但它更坚定了我们教学改革的决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探索下去,引导学生学会真正的语文学习,不做机械而简单的传导器,誓做学生独立和广泛学习的领航人。

(责任编辑 全 玲)

猜你喜欢
语文课新课程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