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理顺
【关键词】 数学教学;教学方法;生活情境;生成过程;探究;
交流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7—0105—01
新课标指出,学生要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事实以及基本的思维方式和必要的应用技能。为了落实好新课标提倡的教学理念,笔者认为教师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下面,笔者就新课标下如何灵活选用数学教学方法,谈些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是以生活为大背景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以现实生活为背景创设适宜的生活情境。这样教学,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让学生体会到所学习的内容是和自己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进而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所在。
例如,教学“二项式定理”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今天星期一,那么今天后的第290天是星期几?”这样的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他们很感兴趣,马上进入了积极思考的状态。等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教师告诉学生们只要掌握了二项式定理,这个问题马上就能解决。这样,学生学习二项式定理的欲望就更加强烈,学习起来也更加感兴趣,学习效果肯定特别好。
二、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发现数学、理解数学、体验数学的过程。也就是说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讲数学知识,还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教学时,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有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概念的建立及定理、公式的发现、推导和证明过程。
例如,教学“三垂线定理”一课时,教师可以创设如下问题情境:取出一个正方体模型,上底面上有一点M,在上底面画一条线与直线AM垂直,请问怎么画?学生用教师提供的模型分组讨论,思索着如何画出与AM垂直的直线。等学生得到结论后,笔者继续提问:“你画的直线一定与AM垂直吗?直线AM与上底面有何位置关系?”由此可引出课题。然后再引导学生分析画法的实质,并用几何语言概括出这个实质,即“平面内的一条直线,若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在这个平面内的射线垂直,则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这样,学生经历了三垂线定理形成的过程,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三、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新课标明确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而,教学时,教师应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起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潜能,使其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例如,教学“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时,笔者设计了一个实践问题:某校科技小组的学生在3名老师带领下,准备前往国家森林公园考察,采集标本。当地有甲、乙两家旅行社,其定价都一样,但表示对师生都有优惠。甲旅行社表示带队老师免费,学生按8折收费,乙旅行社表示师生一律按七折收费。经核算,甲、乙两家旅行社的实际收费正好相同,问该科技小组共有多少学生?完成本题后笔者继续问:“如果两家旅社收费标准不变,假如是我们班全体同学和三位老师去,你会选择哪家旅社呢?”这时学生身临其境,七嘴八舌地说开了,讨论的气氛非常热烈。几分钟后,学生讨论完毕,接着笔者继续问:“如果我们班派15个代表和三位老师去呢?”有了上一个问题探讨的经验,这时有的“学困生”也能发表意见。为了让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更为深刻,笔者最后又问:“有多少同学参加时,选甲旅社合算,有多少同学参加时选乙旅社合算?”这时探究的气氛更加活跃起来,学生们讨论的讨论,计算的计算,学习气氛非常浓厚。实践证明,这样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习信心,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