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益红,谢逢南,彭文献,朱姬莹
(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浙江 杭州 310053)
·教学研究与管理·
数字化影像教学资源库在影像诊断实训中的应用
陈益红,谢逢南,彭文献@,朱姬莹
(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浙江 杭州 310053)
随着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 (PACS)在临床应用的飞速发展,部分医学院校在校内建设了PACS影像实验室。本文介绍了基于PACS的数字化影像教学资源库在影像诊断实训教学中的应用,并设置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数字化影像教学资源库为医学影像教学提供了更先进的平台,有助于减轻教师的备课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影像诊断思维习惯,是影像诊断实训教学的一个有效途径。
PACS;医学影像教学;实训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PACS in clinical, there are some constructions of medical image laboratories based on the PACS system in some medical colleges. These laboratories can simulate the workshop scenarios in hospitals to realize the combination mode of hospitals and medical colleges.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application of imaging diagnosis of practice teaching based on the PACS image database and pointed out that Digital image database of PACS system provides more advanced methods for the medical imaging education. It helps to reduce the burden of preparing lessons, to improve the learning efficiency and to cultivate a good habit of image diagnosis.
Keywords:picture achie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medical imaging education;training
影像诊断实训是阅读各种影像图片,结合临床和其他检查对疾病进行分析和诊断,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特点。随着影像设备的飞速发展,现代医学影像的范畴不断扩展,医学影像诊断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更新,传统教学设施和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让学生在较少学时数内掌握不断更新的医学影像学知识的需求[1]。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 (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 是将各种医学影像以数字化的方式海量保存起来,当需要的时候能够迅速调用,同时增加一些管理功能。PACS为改善医学影像教学环境、改变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供了方便和可能[2]。本文结合我校实际,就应用PACS数字化影像教学资源库在影像诊断实训课的教学做初步探讨和分析。
2014年6月20-27日,选取2012级医学影像技术专业1202、1203、1205班共90人作为教改组,采用PACS进行实训教学;1201、1204班60人作为对照组,采用胶片读片教学。
我校影像诊断实训课是针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开设的,共30学时,内容为呼吸、消化、骨骼、中枢和五官5个系统,每个系统5学时强化实训,在第四学期影像诊断学等专业课程结束后,为系统性整理和强化相关知识而设置,以更好地适应即将面临的顶岗实习。教改组和对照组均以每次30人小班为教学班进行上课,相同系统由同一个老师进行授课。
1.2.1 课前准备 教研室老师进行集体备课,确定实训内容和实训量,由带教老师从胶片示教片库和电子示教片库中分别挑选包含正常、基本病变、常见疾病在内的典型示教片60份供实训使用,示教片尽量挑选图像质量较好,资料完整的病例。
1.2.2 课中教学方式 对照组在影像诊断示教室进行,将60份示教片分成5组,每组12份,上课时将学生按6人一组分成5组,让学生分组自主观看、分析、提问,教师答疑。看完一组片子后,按顺序轮换给下一组同学。
教改组在PACS实验室进行,带教老师先将实训内容、任务和要求进行展示,学生2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在学生终端电脑和竖屏上进行阅片观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2位学生共同讨论所观察片子的影像征象和疾病特点,然后再查看相应的临床资料、影像报告和病理报告,有疑问的再请教老师。整个学习进程由2位学生自主控制,完成教师准备的60份电子病例阅读。最后,带教老师对本次课中学生的典型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期间,带教老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PACS系统资源库中的各种影像临床病案资料,采用提问、启发、讨论、展示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通过双向交互方式指导学生实验、及时解答学生提问。
1.2.3 课后考核方式 在实训课结束时安排实训考核。考核由3部分组成,第一,从考核片库中随机抽取10份,要求写出影像诊断,共60分;第二,其中随机标记4份要求写出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和需要补充的资料,共20分;第三,其中1份要求书写完整的影像报告,共20分。3部分合计100分。
通过实训课阅片情况、学生影像诊断专业能力、实训考核成绩、学生对实训课满意度情况等进行评价,比较两种教学方式的优缺点。
每次课以5学时为单位,完成一个系统大约60份病例示教片的实训任务(以呼吸系统为例,包括30份平片,25份CT,5份MRI,尽量选择影像典型,资料齐全的示教病例)。比较两种不同教学方法所需的教师准备示教片时间、学生阅读示教片数量、查阅影像报告数量、参与讨论次数不同,见表1。
表1 2组学生影像诊断实训课情况比较(5学时)
教师课前备课挑选同样数量、相同内容的示教片,不管是首次还是再次准备,教改组用时均少于对照组用时。
2组学生按要求完成对教师准备好的示教片的实训,由于对照组的传统胶片示教片常年使用后有遗失、破损、错放等,导致所含示教片张数较少,且60份病例中大约仅有少数保存有纸质影像诊断报告。而教改组的电子示教片较完整,且部分患者有多次跟踪检查,所含的示教片张数明显较多,文字资料也较完整,包括影像诊断报告和病理报告等,可供学生随时查阅。故2组学生虽然实训的病例数相等,但从实际阅片张数和查阅原始报告数量来看,教改组都较对照组多,即教改组实训内容更丰富。另外,实训过程中,教改组学生参与对示教病例分析和互动讨论次数要明显多于对照组。
实训课前后,分别从大纲中要求掌握的重点疾病中选择2份典型病例, 让学生书写完整的影像诊断报告、需要的临床检查和可能的结果、需要鉴别的疾病和鉴别诊断依据,再写出该疾病的其它影像学表现。将其分解成影像诊断专业能力的5个方面进行评估。每项满分10分,总分满分50分。
实训课开课前后,2组学生的影像诊断专业能力测评结果见表2。表2数据显示:(1)实训课前教改班与对照班学生影像诊断能力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2组学生在实训课前的影像诊断能力无明显差异;(2)实训课结束后,教改班学生的影像诊断专业能力得分高于对照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通过实训课,教改班学生影像诊断专业能力的提升量较对照班要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学生实训课前、后影像诊断能力提升比较
实训课程结束后由2位老师共同进行考核和评分,要求对读图给出正确的影像诊断结论,按要求写出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和需要补充的资料,按要求书写影像诊断报告等逐项给分评价每位学生的实训考核成绩。教改班实训考核成绩(77.96±9.837)优于对照班(71.43±10.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65,P=0.000))。
在最后一次实训课结束后,给每位学生发放问卷调查表,要求学生当场完成问卷。调查学生对影像诊断实训课中应用的示教片完整性、图像质量、文字资料完整性的评价和学生对本实训课的兴趣和对实训课的满意度,每项最高为10分,得分越高,评价越好,结果见表3。2组学生对5项内容的满意度打分都具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改班学生对示教病例的图像资料和文字信息资料完整性及图像清晰度较满意,对实训课的总体满意度较对照班学生高,教改班学生对实训课的兴趣也比对照班学生高。
表3 2组学生对影像诊断实训课满意程度的比较
利用PACS系统,将医院合适的教学病例导入、归类、整理,创建病种丰富、资料齐全、适合教学应用的数字化影像教学资源库,有利于示教片的收集、传输、保存和便捷地调用,有助于教师快速地从库中选择合适的示教片,节省教师备课时间,减少教师备课工作量。图像的数字化传输保证了图像的质量,完整的文字资料,便于学生学习影像诊断报告的书写,数字化影像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为影像诊断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3-4]。基于PACS系统的数字化影像教学资源库建设,将信息技术与高职教育深度融合,有助于创造智能化教学环境。充分利用该资源库进行实验实训教学,有助于开展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探索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实训课中让学生在教师准备的示教病例中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不同顺序和不同深度的学习,使学生由被动灌输式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索性学习。2人一台电脑的小组学习模式,使每位学生更有效地参与到互相设问、互相交流讨论的学习氛围中,教师不集中读片,只解答学生自主阅片中没把握、不确定或看不懂的情况,增加了教师和学生的能动性,增加了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的机会,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手段进行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在网络环境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6]。同时也培养了医学生树立终身学习,持续提高职业能力的理念。
PACS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解决了传统储片方式与目前医院无片化管理相脱节的矛盾。目前绝大部分医院的放射科诊断医生均在电脑上完成对患者影像检查的阅片和报告书写。在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建设校企合作的PACS实验实训室,有助于加强医学院校与教学医院的紧密合作,为医学生创造一个模拟职场的环境,提早了解医院影像科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实现课堂教学与后续顶岗实习、医院工作的无缝连接,为紧接着的大三顶岗实习打好坚实基础[5]。在模拟职场环境下进行教学,更有助于培养高职高专医学生必须具备的人文关怀、医患沟通、临床思维等职业素养。
通过相同学时数、相同教学内容的实训强化,从考核成绩、学生在掌握常见疾病的影像表现、报告书写能力、与临床的联系能力、对同影异病的分析能力和对同病异影的分析能力5个方面的影像诊断专业能力提升的比较,教改班均好于对照班。可见,采用PACS数字化资源库进行教学的效果明显好于传统教学方法。
影像诊断实训课主要是让学生自主阅片分析,提高对各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能力。传统教学时很多学生同时观看一张示教片,距离远,看不清,影响阅片的速度;而且较多学生同时观看一张示教片,每个人的阅片速度不同,往往会受其他同学阅片速度的影响,不能完全自主地选择自己需要看的病例;另外,学生对图像进行分析后往往需要验证自己判断是否正确,需要查阅原始的影像诊断报告和病理报告等。传统示教片中相应的报告等由于年久缺失,学生无从查阅。图像不清和资料缺失严重压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指导下应用PACS终端实验室进行教学,学生可同时在学生机上自主、便捷地调取有关的影像图片资料、影像报告等进行学习,不受其他同学阅片速度的影响。学生近距离观看图像,看得清晰,且可自主查阅患者的临床信息、影像报告和病理结果,满足了学生阅片所需和验证自己判断的要求,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完善的病例资料还有助于教师引导学生在读片时将影像资料与临床资料结合起来思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培养学生完整的影像诊断思维。从而提高了影像诊断实训课的学习效率,提升了课堂教学的质量[7-8]。
病例丰富、资料齐全、调阅方便的数字化影像教学资源库是医学影像诊断教学改革的的一个重要方向,需要长期、不间断地进行建设[9]。我们的初步实践证明,PACS在影像实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更好地适应现代影像医学的快速发展,不但需要导入常见疾病的典型病例,还需要及时将医院影像科开设的新技术新项目也导入到学校PACS系统中来,才能更好地发挥PACS在医学影像诊断实训中的作用。
[1]余深平,孟恢非,罗柏宁,等.PACS系统在医学影像专业实习教学的优势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81-82.
[2]韩晓磊,杨延平,刘齐元.高职医学影像技术教育现状及对策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11):9-11.
[3]张瑞平,王争,李健丁.PACS在构建医学影像电子教学图片库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12):23.
[4]马奎元,张会如,董睿,等.基于 PACS 的医学影像教学系统的现状及策略[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0):45-46,92.
[5]王惠方,梁长华,杨瑞民,等.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 (21):774-775.
[6]沈娟.基于网络技术的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课教学改革实践[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0,(24):174-176.
[7]姜慧杰,李大庆,郝雪佳,等.PACS系统在医学影像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3,27(5):565- 567.
[8]李建丁,张瑞平.PACS 在医学影像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2,13( 2) :129-130.
[9]丁爽,邵华,刘文亚,等.PACS 系统在医学影像学见习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 3) : 406-407.
Application of digital image database in imaging diagnosis training courses
CHEN Yihong, XIE Fengnan, PENG Wenxian@, ZHU Jiying
(Zhejiang Medical College, Hangzhou 310053,China)
G642.421
B
1672-0024(2015)02-0007-05
陈益红(1973-),女,浙江诸暨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医学影像学教学
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改项目(编号:kg2013637)
@
彭文献 pwx21c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