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亮
【关键词】巧妙理答 问题导学 数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8A-0111-01
问题导学能让师生更好地互动与交流,但不少教师只关注如何提问,却忽视了学生在回答问题前后的思维反应。因此,巧妙的理答是提高问题导学效果的重要策略,能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一、巧妙理答,智慧“引问”
在数学学习中,有些学生由于自身认知水平有限,在理解知识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思路不清晰的情况,或者由于知识比较抽象,无法快速切入课堂探究,导致他们的思维处于被动状态。特别是当学生无法发现蕴含于知识之中的要点时,教师就要认真分析学生回答问题前后所表现出来的思维特征,巧妙理答,智慧“引问”,及时借助新问题引导学生更好地深入思维盲区,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年、月、日》,在学生的生活经验里,对一年有几个月、一个星期有几天、自己的生日等有一定认知,但对时间的概念还处于模糊状态。如何引导学生建立时间概念?教师可以从生活入手,以学生课前收集的旧挂历为探究载体,让学生在课堂上探究。在汇报环节时,不少学生能发现每个月的天数不完全一样。学生之间通过问答形式,将一年中12个月的天数全说出来,但学生没有对特殊的二月提出比较有价值的问题。此时,教师巧妙引出问题:“为什么不同年份一年的总天数会不一样,相差几天?”教师的问题旨在让学生去研究相差一天是源自哪个月份,从而将平年、闰年引入课堂,让学生的思维在问题的引领下获得发展。
二、巧妙理答,智慧“追问”
在构建问题导学时,问题是课堂探究的核心,学生的思维随着问题的解决而发展,但当学生被问题难住,课堂处于“僵局”时,问题导学模式就无法进一步开展。此时,教师要智慧面对课堂上的生成点,巧妙理答,沿着学生的思维困惑点适时“追问”,通过追问化解学生的思维困惑,从而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意义的理解是本课难点,在新课学习之前,笔者先让学生搜集生活中的百分数,丰富学生对百分数的生活认知。如不少学生从饮料瓶、药品中发现百分数,但此时学生对百分数的意义的理解还是片面的。这时有个学生说:“姚明的职业生涯投篮平均命中率达52.4%,巅峰时期命中率高达55.8%。”看到这个数据后,笔者马上调整教学预设,让学生说说52.4%、55.8%这两个百分数的意义。有学生马上说:“表明姚明在职业生涯中每投100个球,能中52个。”他的话刚说完,就有学生反对:“没有0.4个球。”又有学生说:“应该是大约52个。”……此时,课堂出现了僵局。笔者及时调整课堂引导,适时追问:“姚明在职业生涯中难道只投100个球?”这个问题化解了学生的思维定势,他们不再将100作为计算命中率的基数,而是拓宽了思维的广度,进一步讨论探究。有学生说:“如果姚明投了1000个球,能中524个。”他的回答得到了大家的赞同。这时,笔者再次追问:“巅峰时期命中率高达55.8%,是不是姚明又刚好投中1000个?真是太巧合了。”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逐渐理解52.4%指的是姚明投中的球除以投球总数,它不是表示具体的量,而是数与数的关系。这样,教师从生活入手,在学生的思维出现盲区时,及时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智慧追问,通过适时追问帮助学生寻找新的思维突破口,从而让学生的探究得以持续开展,最终突破难点。
三、巧妙理答,智慧“反问”
反问是问题导学的一种技巧,特别是当学生对题意理解不清,无法通过审读题目正确理解已知条件与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时,教师要抓住出现错误的关键点巧妙反问,借助反问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理清数量关系。
如,“某大型商场在做节日促销活动,所有运动鞋一律优惠30%,小明看中一款活动价为98元的鞋子。请问:优惠多少元?”不少学生解答为:98×30%=29.4(元)。学生之所以会出现错误,主要是对“优惠30%”这句话理解不清造成的。面对错误,笔者并没有直接指出,而是反问:“你的列式根据是什么?”学生说优惠了30%,直接用98元乘以30%。对此,笔者立刻用红笔将“优惠30%”标上符号,再次反问学生:“谁比谁优惠?”学生马上回答:“活动价比原价优惠。”另一个学生接着回答:“原价不知道,也就是单位‘1不知道,不能直接用乘法计算。”此时,笔者再让学生重新思考,先用98÷(1-30%)=140(元)求出原价,并用140×30%=42(元)求出优惠的价格。这样,教师通过渗透辅助策略,让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进行分析,在分析过程中,抓住学生的错误点进行反问,借助反问促使学生突破思维障碍,在不断纠正错误的过程中建构知识结构。
总之,在构建问题导学的课堂模式中,巧妙理答应抓住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暴露出的思维契机及时提问,从而让问题导学的张力得以无限延伸。
(责编 林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