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新生的不适应浅议中学与大学教育的衔接

2015-10-14 22:20黎超
无线音乐·教育前沿 2015年4期
关键词:大学新生衔接

黎超

摘 要:本文针对现阶段大学新生在学习和生活上的不适应问题进行全面总结归纳,阐述了不适应的具体表现,分析了学生不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的原因,建议促进中学及大学办学理念以及育人观念的有效衔接,并实现中学和大学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的衔接,同时,从人际关系以及理想信念教育方面促进两者间的完美衔接,解决大学新生对大学学习和生活的不适应问题。

关键词:大学新生;不适应;中学与大学教育;衔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4-072-02

一、前言

中学教育以及大学教育同属现代化教育体系的重要部分,与人才培养的效果和人才成长过程息息相关。要想克服大学新生在学习以及生活等方面的适应问题,就必须要中学以及大学强强联手,实现两者的有效衔接,才能够避免学生无法适应大学新环境,才能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促使学生的持续健康发展。

长时间以来,中学以及大学两者间的沟通和互动都不是很多,难以形成紧密的衔接关系,中学着重于升学率方面,而大学更注重高素质人才的引进。中学教育对于大学教育缺乏充分了解,而大学教育对于中学教育的关注度明显不足,所以,部分中学生升入大学后往往无法及时适应大学生活与学习,影响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综合分析泰勒原理,新课改背景下一定要体现出素质教育观念的具体化,体现不同学科对其中心的有效突破,鼓励学生积极转变学习模式,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从课程价值的角度上看,一定要体现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的趋势,体现由学科知识定位发展为学生发展本位的趋势,体现由强调认知层面转变为强调整体素质的趋势,体现由指导教师教学转变为指导课程开发工作的趋势,逐步从过去的生硬规定中解脱出来,推进开放性的灵活管理。此外,还应该要反映现阶段社会发展以及大学教育课程设置的相互结合,充分说明中学课程改革坚持以人本思想作为核心,在该理论指导下实现中学教育以及大学教育的有效衔接。

二、学习与生活的不适应

(一)学习不适应

现在的大学新生大多数属于90后独生子女,他们一直以来都享受着来自家庭、社会以及学习的保护,导致他们无论是在学习方面还是生活方面均表现出一定的依赖性,学生不具备良好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1]。由于我国的中学教育采用的是应试教育的模式,导致学生在思维习惯以及学习方法上很难适应大学教育需求,具体表现为:

1.学习心态

在学习心态方面,中学阶段的学生通常处于一种“鹤立鸡群”的位置,受到老师和同学的高度关注,而进入大学之后就变成大学校园里面的普通一员,再也受不到那么多的重视,这种变化很容导致学生出现一定的心理落差。部分學生很难适应这样的变化,因此觉得大学生活和学习缺乏支撑点,十分空虚和无趣,造成一些学生就在这样懵懂而茫然的状态中度过生活[2]。

2.学习目标

在具体学习目标方面,高中生通常以考入理想大学作为学习的目标和动力,而顺利升入大学之后,学生开始变得茫然和无助,不知道应该为什么而奋斗。部分学生在选择专业过程中,由于对所选专业并不了解,导致进入专业学习之后发现自己无法适应专业学习,对该专业相关知识根本提不起兴趣,丧失学习动力。此外,有些学生未能顺利考取自己设定的目标大学,对现阶段升入的大学存在不满,在跟其他同学交流和沟通中出现一些自卑的情绪,造成其短时间内不再热衷于大学学习,缺乏活动和动力。

3.教育模式

在教学模式方面,大学教育以及中学教育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导致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新的教学模式。中学教学主要采用的是教学授课的形式,课堂教学工作极具针对性,教师一般都会对整个课堂进行严格把关及管理,学生按照教材内容开展学习,并在课堂教学结束后通过各种习题训练延续学习,中学生长期接受这种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已经形成被动学习的习惯。大学教学中通常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以及个人兴趣的挖掘作为关注重点,主要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些学习科目,十分考验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课程种类繁多,专业性较强且难度大,在学生方法要求极高的独立性以及分析性,给大学新生带来极大的挑战[3]。

(二)生活不适应

大学新生处于学习生活的特殊时段,相当一部分学生都是首次离家独自生活。大学校园对大一新生而言十分陌生,不管是环境还是氛围,亦或者思维方式等均与高中时期存在较大差异。中学阶段,大部分学生的生活问题均交给家长进行处理,学生还未真正尝试独立生活,缺乏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进入大学阶段后,学生生活琐事均需要亲力亲为,这让他们感到十分茫然和不适应。中学生活以及大学生活之间反差很容易导致新生极度怀念过去的生活,并对大学集体和新的大学环境产生恐惧,学生常常会因此感到孤独和无助,甚至因为想家而偷偷哭泣等,生活上的不适应直接造成学生学生成绩无法得到提高,学习效果难以令人满意,这更加剧了学生的负面情绪。事实上,大一新生十分乐于交新朋友,但是在实际交往过程中往往并不顺利,造成其出现一定的挫折感,情感上十分失落。此外,大一新生对于自己以及他们的认识不够深入,对于社会的了解不够全面和准确,未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优势,提高自信,也无法挖掘自己身上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学生做出科学的自我评价,生活失去动力和方向[4]。

三、中学与大学的衔接

虽然高中以及大学在人才培养目标机任务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但是都坚持以育人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采用科学的策略来推进中学教育,能够促使中学教育以及大学教育两者之间实现有效衔接,帮助中学生顺利过渡到大学学习及生活,更好地完成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

(一)办学理念、育人观念上衔接

高中教育应该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以及发展空间,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控制并自行做出选择,促进其自身发展,以便帮助其迅速融入大学环境。高校教育必须要避免出现忽视中学教育的现象,应实行“接力”育人,从具体教育内容、目标以及方法等角度上促进中学教育以及高校教育的相互渗透以及完美衔接,构建一个系统的教育体系。所以,我们必须要积极更新教学观念,老师们应该提高“衔接教育意识”,老师作为衔接教育的重要执行者以及计划者,其衔接意识的好坏直接影响工作的有效性[5]。中学以及大学可同步组织教育思想讨论会,通过这种方式促使中学生能够迅速接触到大学的教育革新趋势以及最新发展动态,促使中学教育以及大学教育在指导方针方面实现有效衔接。高校应积极参与到高中相关教育工作以及教学改革过程中,针对具体的课程设置以及学生培养途径等方面提出相关意见及指导,开展科学的整体系统设计,保证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适应高校及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上衔接

1.教学方式上的衔接

因为中学教育主要采用的是应试教育的模式,老师负责针对学生的具体学习目标以及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确定,学生在整个中学学习中十分被动,过于依赖老师,不具备足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6]。所以,在开展中学教育的过程中,老师们必须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其树立自我学习的意识,指导其科学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让其自行研究和找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减少其对于教师的依赖性,提高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信心。此外,老师们还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学会听课以及进行课堂记录,方便其开展课后复习,学生通过自主制定学习计划,能够更加清楚自己的学习目标,清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更方便教师了解学生真正的需要,学生也能清楚认识到自己学习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进而能够达到准确弥补不足的目的。

2.教学内容的衔接

教师们应该深入研究和分析教材,全面理解教材,强化教师专业能力,培养良好的教学基本功,老师们应加强对相关教学理论的学习,掌握各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并充分激发教师的创新精神,积极革新教育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各种网络信息化技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促进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教师们应该应视具体情况向中学生灌输大学教育相关信息,使其理解大学生具体使命,让他们明白大学生肩上肩负的责任,使其对整个大学学习和生活充满向往,使其意识到促进自我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7]。中学教育过程中可以选择设置选修课,并科学设计选修课的具体内容,确保相关内容与大学课程实现有效接轨,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方便中学生进一步了解大学不同专业主要学习的是哪些方面的内容,这有利于中学生在今后升入大学时更加准确的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避免专业选择上的盲目性,这也十分有利于中学生升学后在短时间内融入大学生活,适应大学学习。中学学校可积极邀请一些大学教授等到学校进行演讲,或者组织相关讲座以及专题报告,向中学生介绍一些与大学教育相关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大学学习及生活的特点,掌握大学教学革新的进展和趋势,我们还可以借助远程教育等途径让中学生顺利观看大学讲座的全过程,方便中学生熟悉大学学术环境以及具体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大学教师以及中学教师可以相互间采用兼职任课的方式来开展相关教学工作,通过这种方式促进新生在短时间内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针对中学教师,可以在大学校园兼职负责与研究方面有关的工作,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并让其进一步了解大学教育在教育需求方面与中学教育存在的不同,将大学教育所具备的研究性特点引入中学教育教学工作中,提高中学教育教学水平。针对大学教师,可以到中学进行兼职授课,促使中学教学效率及质量得到全面提高,并了解中学生的真实想法和观念,获得一些教育方面的启示。此外,大学教师还可选择到中学校园中组织开展一些选修课教学,将一些积极的大学精神以及教育理念融入中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并提取中学教育中蕴含的优良传统应用于大学教育中,实现良性教育,促进中学以及大学之间的有效沟通以及交流[8]。

(三)人际关系、理想信念教育的衔接

中学阶段的学生在人生价值观念上还没有完全成型,心理还不够成熟,较容易出现情绪上的变化。老师们的职责并不单单是传统观念中的传到授业解惑,还应该要高度重视学生在情感上的发展,积极构建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老师们应秉持公平平等的态度,热心对待每一位学生,对所有学生投入相同的热情和积极性,使其感受到来自教师和学校的关心和照顾,避免其出现心理上的不平衡。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针对犯错的学生,要有一个包容的心,耐心进行开导和教育,引导其及时纠正错误,避免其出现严重焦虑。教师还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鼓励以及认可,提高学生参与各种校园活动的积极性,促使师生互动更加频繁和有效,建立良好的师生友谊,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促使其学会独立自主,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在管理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建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念,运用各种科学的理念以及方法,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及时将问题解决。学生不但要明确自己具备那些方面的优势,而且要意识到自己存在哪些缺陷和不足,才能够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的成与败,保持心态平稳,更好地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在学校这个集体中健康成长和进步。

四、结束语

教育工作具備很大的复杂性,属于一个系统性较强的工程,中学教育以及大学教育均具备一定的独立性,但他们同时又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两者同属教育系统的重要内容。中学教育属于基础性教育,主要强调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积累,而学生则将重点发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及知识应用能力培养上。要想克服大学新生在学习以及生活等方面的适应问题,就必须要大学以及中学两方面的重视和推动。只有中学以及大学能够强强联手,实现两者的有效衔接,才能够避免学生无法适应大学新环境,才能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促使学生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朱薇薇.提高大学新生适应教育实效性的思考[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4(04):78-79.

[2]杨惠琴,李菊芬.大学新生心理适应团体辅导课程的探索与实践[J].新课程学习(下),2012,20(04):18-19.

[3]汤晓晨,于晓婷.论自我教育在大学新生适应教育中的实践[J].铜仁学院学报,2011,12(05):104-105.

[4]戴卫义.大学新生入学教育课程化的探索与建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12):95-96.

[5]石勇,刘双丽,陶荣兄.略论大学新生入学教育课程化[J].发展,2010,3(11):114-115.

猜你喜欢
大学新生衔接
农村籍大学新生适应期正能量教育探索
大学新生实验室安全教育探究
一例大学新生适应不良问题的案例报告
大学新生英语语音问题及对策
大学新生英语语音问题及对策
论刑事技术与刑事侦查的衔接与配合
高一英语教学不可忽视的环节
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对策分析
关于出口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衔接
当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