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亚红
【摘 要】创新教学策略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健康地发展为目的。是未来人才的一个核心素质,必须从小培养,打好基础。小学语文是一门培育创新思维的重要学科,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必须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为培养出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才打下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教学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我国公民从小学习母语的重要渠道,是最为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是实施素质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创新精神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创新教育必然成为当今教育的主旋律。小学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课堂就成为了创新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必须从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材的具体特点,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散学生的创新思维,适时优化课堂结构,真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更新观念,强化主体意识
小学语文教学要创新,首先要更新观念。没有创新的意识,没有新的教学观念,创新只是空话而已。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首先教师必须有创新意识,不墨守成规,敢于向传统挑战。课型要创新,设计要创新,课堂组织形式要创新,教学方法要有创新,教学手段等也要有创新。语文教育只有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上有所突破,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教育。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在授知识的同时,注重促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并针对语文教材的特点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选择最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求知欲中学习,在主动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另一方面还要树立新的学生观。要摒弃单纯重视“教”,把视点转向“学”,真正使学生通过”学”来最大限度地发掘自己的潜力,即课堂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地发扬课堂民主,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创设生动活泼、民主协商、主动探索和大胆质疑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自己读书、自己作文、自己领悟,使学生能够发现、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
二、创造环境,激发创新意识
1.精心营造宽松氛围
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积极的学习兴趣,很多教育难题都可以一一解决。特别是在小学语文课上,活泼、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学习以及创造力发挥的重要前提,好的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要想方设法地为学生创造最好的课堂氛围。
2.巧妙创设创新情境
传统的教育理念就是“教师要教好,学生要学好”,教师是主动地教,学生是被动地学,在课堂上,教师处于一个主体地位,学生始终是教学中的客体。所以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想法:客随主便,学习纯粹处于一个被动的局面。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下面左耳进右耳出,教学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要求教师转变之前的教育理念,要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教师不再是教学的“指挥者”,而只是一个“引导者”,教学中把更多的自由权利放给了学生,教师要做好引导,而不是“强加”与“命令”。
三、加强分组学习的有效性
和传统教育不同的是,素质教育还有一个非常实用的提倡,那就是小组学习。同时,进行分组学习也是“EEPO有效教学”中大力倡导的。通过小组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习到其他同学的一些思维和方法和一些解决问题的角度等等,能够博采众长,取长补短。比如上述故事中,小女孩的命运到底怎么样了呢?由学生在小组内部进行讨论,这样可以实现知识共享,完成创新学习。同时,在进行小组学习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注意分组不能太随意,学生之间的“梯次”一定要拉开距离,在学生的性格上也有所考虑。小组内部的人数也不宜过多或过少,6到8个人比较合适,人太多不容易形成统一意见,人太少也起不到对知识探究的目的。一个小组内部,一定要有好学生,也要有成绩一般的学生,这样容易形成互帮互助的良性循环。小组成员自己选择一个组长,负责整个小组的学习。教师还要举办小组竞赛,小学生的荣誉感强,都爱表现,都不甘落后,他们会为了自己小组拿第一而积极参与教学的。
加强分组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一点,就是不能本末倒置。笔者曾经发现,有很多教师为了体现“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只是起辅助、协调和组织的作用”这一原则,在上课的时候,把很多的时间都分配给学生自己支配,其实这是不对的。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比较有限,有很多都需要经过教师的引导才能正确地理解和学习。如果老师把更多的时间交给他们自己,那样反而不能实现创新教学的目的。本人认为,小组的讨论教学时间不宜过长,每节课有一刻钟的时间就够了。教师要进行巡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正确学习和探究。
四、指导学生设疑、质疑,发展创新思维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问难是学习的重要方法,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科学的发明创造往往是从质疑开始,从解疑入手,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质疑、解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鼓励学生质疑,指导解疑,需要讲究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精心设计难度适宜,富有思考性的问题,使学生“跳一跳,摘果子”。教学中遇到的疑点或难点以及比较含蓄或潜在的内容,应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在思考讨论的过程中逐步解疑,在探索讨论中有所发现和创新。通过问题来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的掌握知识,并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
五、联系实际,培养创新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即“培养学生再次发现知识的探索精神,培养重新组合知识的综合能力,准备首创前所未有事物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把语文教学与现实实际相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进行创造性学习
在教学《马踏飞燕》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本课学过的知识,根据不同的观察目标和任务,选择不同的方式去观察一种动物,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因为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才能使学生有新的发现。当然,在语文教学中,同样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离不开想象,创新必须以想象为基础,只有丰富的想象,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联系实际情况,对学生进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打破成规的训练。而所有的训练,都必须与现实实际联系起来,才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后,老师以《我与小女孩比童年》为题,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童年进行“说话”训练。经过这样联系现实的训练,唤起了学生丰富的想象,改善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实现认识能力的飞跃和突破,使学生的创新思维更符合现实。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学策略,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通过实施创新教学策略,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一定会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也必将迎来语文教学的又一个艳阳天。在落实素质教育的实践中,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充分发挥课堂这一主渠道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新世纪培养出更多的优秀文学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