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的应用几乎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它既为中职学校信息化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我国新时期实施信息化战略的必然选择,是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职业教育实现现代化和跨越发展的必然举措。中职信息化教学改革发展势在必行,以“各有所长,各尽所能”为培养原则和最终目标,扬弃传统的“以教为重心,全而开花”的教学模式,逐步建立“掌握基础,实践为主,重点突破”的教学模式。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应有之义,对促进教育均衡、提升教育质量、保障教育公平、服务终身学习具有至为重要的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中职学校的信息化教学既要适应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又要顾及现阶段中职生自身的素质。中等职业学校应把握好这一发展契机,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将信息技术学习及应用与教育理念更新融合起来,不因循守旧,不固步自封,勇于探索适合职业学校发展的先进教学模式,着重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来对学习过程和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来改善中职教育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个体自学的质量,提高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行为,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成为高素质的创新型教师。
一、中职信息化教学发展现状研究
在教育领域,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自1994年启动中国教育与科研网(CERNET)建设以来,经过“211 工程”、“985 工程”、“面向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西部大学校园网”、“校校通”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建设,教育信息化得到了快速发展,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得到了全社会越来越广泛的认可。
近年来教育信息化推进力度不断加大,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相比,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对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认识模糊,在整个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中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未能与国家、地区的信息化发展统筹规划,在政策制度层面上没有凸显职业教育信息化与职业教育现代化联系的紧密程度和服务功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相对其他教育,在建设规划、队伍建设、经费投入等方面缺乏必要的国家和地方性推进工程,在已实施的基础能力建设、示范院校建设和骨干专业建设等工程中,也缺乏对信息化建设的具体要求,在注重网络、多媒体教室等硬件建设同时,忽视了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虚拟仿真等软件建设,未能形成有效的保障体制和机制,难以满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要求。
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科研等领域的应用水平总体不高,特别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度偏低。不少职业院校在信息技术应用上还仅仅停留在将书本、教材和传统课堂教学搬上计算机屏幕等低层次水平上,未能将已有的优质课程资源、仿真教学软件整合到教学过程中。中职学校的教育模式与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有所区别,中职学校的教学模式是以文化课为基础课程,专业课,尤其是专业实践课为主导课程,这样就对教学者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为例: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模式是“讲解一一演示一一上机练习”,以教师的讲解、演示为中心,学生是被动地接受模拟性的操作,这种教学形式没有充分体现出该门学科“操作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往往体现出遇到实际问题,只能生搬硬套课堂上的模式,小会创造能动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不能真正体现出职业学校学生过硬的、精湛的职业技能。而信息化教学就可以打破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的瓶颈,它可通过包括声音、图形、动画、视频以及模拟的三维影像等多媒体教材,并结合广泛的网络资源,如一些教育网站、电子书刊、虚拟软件库、新闻组等,来让学生进行自主化、个性化学习,从而突出“培养学生‘一技之长,‘求专而小求广”的主导思想。
二、中职课堂与实践信息化教学融合
信息化教学是一种载体,是一个平台,但是其灵魂所在是如何与教学有效恰当的结合起来,能够辅助教学顺利完成制定的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的目标,这样信息化教学才有价值、有意义,才能发挥信息化的作用。不管是理论还是实践的信息化教学都是在一定的教育观念、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过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教学过程中主要包含教师、学生、教科书和媒体四个因素,这四个要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形成稳定的结构形式。
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相融合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学生是信息获取、加工、完成的主体,是认知结构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习主体的帮助者、引导者与促进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实现“做中教、做中学”,学生、教师、教学信息、学习环境构成的信息化教育与教学的有效融合:
1.学生自主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
让学生成为课堂或者实践的主动者,强调“学”重于“教”,目的在于体现“教育应满足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需求,符合职业学校按照实践需要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理念”,体现“顺应市场,服务社会,服务学生”的价值取向。教学过程中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组织领导者转变成为学习过程中的咨询者、指导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实践课程信息化的辅助作用
专业实践课程具有操作性、适于视频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限制于“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个板擦”来打天下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应采用以有图片库、视频库、动画库、以及虚拟仿真软件为主战场的信息化教学。
3.多媒体技术主导教学环境
多媒体技术为教学提供了交互式的教学环境。第一,教师通过制作教学课件实现模拟环境,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计算机硬件水平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的问题。第二,教学内容中文字和语言难以表述清楚,造成学成难想象、难理解的现象,用教学课件可以直观地呈现出来,简单明了,提高了兴趣又生动形象的传递了知识。第三,多媒体技术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听、能看、能动手操作以及进行讨论交流的环境,可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增加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沟通。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练习后的成绩进行考核评估,因材施教,避免了内容重复或者重点不突出的现象,实现翻转式课堂教学,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快乐。
三、结语
走进信息化时代,观念要改变。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转变的过程。作为教师的我们,只要在教学中不断学习,不停的探索,不畏惧创新与探索,中职信息化教学就一定会进步,信息多媒体技术就会为我们所用,更好的辅助我们的课堂与实践教学,让学生告别枯燥的课堂学习方式,在兴趣中学习,激发学生潜能自主学习;实践课堂中,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寻求进步,提高动手能力,让理论在实践中实现飞跃。中职信息化教学的探索与发展,我们一直在路上……
参考文献:
[1]陈文娟.中职学校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与教学设计改革思考[J].网络财富,2010.
[2]孙振.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当代职业教育,2010(3).
[3]郑鹤锐.浅谈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
作者简介:
杜煜(1986.01.10~ ),男,籍贯:湖北省竹山县,学历:硕士研究生,毕业院校:沈阳工业大学,现有职称:初级,研究方向:工程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