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节日开展语文综合活动的实践

2015-10-13 06:51沙风月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5年10期
关键词:节日实践

【摘 要】贴近生活,选择学生喜欢的节日,开展相关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也可以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他们在更为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综合性实践活动开展的效果。

【关键词】节日;语文综合活动;拓展空间;实践

无论是西洋的各种节日,还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亦或是少数民族的节日,都有其产生的文化背景和一定的人文内涵。西洋节日时尚、热闹、新奇,娱乐性强,有其一定的魅力;中国的传统节日,历史悠久,传承不断,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精彩浪漫,具有周期性、群众性、纪念性、地域性、民族性和相对稳定的活动内容,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久远的传承过程中,其民族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内容,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不同时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有着重要的精神内涵。不管是什么节日,学生基本上是喜欢的。因此,对不同节日进行筛选,选择学生喜欢的节日,开展相关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了解不同的文化,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从而拓展视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改变学生学习语文的方式,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综合性实践活动开展的效果,还能达到德育的目的。结合本人开展的一些活动,来谈谈利用节日开展语文综合活动。

一、传承传统文化的语文实践活动

中国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其中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是学生特别喜欢的节日,我的语文综合活动就以这些节日为主。

1.“了解春节”语文实践活动

春节又叫“过年”,是我国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大节,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我引导学生通过调查春节风俗、了解春联、春节饮食等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体验过年的快乐,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既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尤其是学生在交流对联、欣赏对联的过程中,了解了一些对联的文学小故事及相关名联,如“朱元璋与刘伯温对弈”中的“天作棋盘星作子,日月争光;雷为战鼓电为棋子,风云际会”、“苏轼对联故事”中“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垂”、“机智杨大年”中“水底月为天上月;眼中人是面前人”等,使学生在娱乐中认识了对联,学习了对联,从而喜欢上了春节和对联。这次综合活动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春联拓展到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等,学生的语文视野也随之扩大,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月到中秋”语文实践活动

中秋之际,我组织学生开展了“月到中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这是一次与经典诗词诵读相关联的主题活动。学生分小组收集有关中秋佳节的古诗词,并进行相关探究,最后决定以诵读的形式呈现活动结果。在此次活动中,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先查找诗人相关资料,再品读诗词,然后再根据品读的理解和感悟,以音乐、舞蹈、场景等辅助,进行诗词诵读表演,整堂课上掌声不断。这次活动,提高了学生对诗词意蕴的品读能力,让学生明白了对诗歌的理解要知人论世,明白了言为心声,诗歌的表现与诗人情感是一致的。令我兴奋的是苏轼的《水调歌头》还没学习,学生已经大半背会,唱得有模有样。另外,学生还自觉收集了一些有“月”的诗句,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等,一次语文实践活动达到了出人意料的好效果。

3.“端午悼屈子”语文实践活动

徜徉于端午节,我们不仅仅能品尝到清香的粽子,还在活动中了解了端午的意义、端午的习俗、端午的活动、端午的纪念性。学生们在飘香的端午活动中,了解了诗人屈原,明白了千百年来,屈原用生命捍卫的忠诚和清白,捍卫的纯美的灵魂,感受了屈原的爱国情怀。在诵读屈原《离骚》中的片段时,他那浪漫诗篇久久激荡在学生的心头,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在学生们的朗朗读书声中传承,在学生们的心中永远镌刻,在学生们的灵魂深处打下深深的烙印。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带领着学生,穿行于承载民族文化的语言文字及活动中,通过感悟优秀的文字材料,通过探究与思考,把传统文化的意义延伸下去,我觉得是一种责任。

二、西洋节日中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西洋的节日,学生感兴趣的有母亲节、父亲节、万圣节、愚人节等,其中母亲节、父亲节我们可以借来一用,因为这两个节日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老爱亲有异曲同工之妙,既然学生喜欢,不妨以此为契机,组织一次语文实践活动,奏响语文课的情感交响曲。鲜花、拥抱、亲吻,在含蓄的中国人面前会是一份不小的惊喜,足以使学生兴奋。那就以“感恩的心——母亲节(父亲节)”为主题开展一次语文实践活动吧。

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六月的第三个星期天是父亲节,我会结合班会,组织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希望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母亲节(父亲节)的来历及相关知识,积累关于母爱的名言和赞颂母(父)爱的诗歌或歌曲,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感受平凡而又伟大的母(父)爱,让学生懂得知恩、感恩、回报父母,用语文的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在活动中,学生通过描述情景、讲述故事、交流名言、唱歌、解说相册、仿写等方式,解析对亲情的理解,对母亲的感恩,整个活动过程,既培养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上出了语文味,又酣畅淋漓地唱响了感恩的主旋律。母亲节语文实践活动将语文学习与生活结合起来,开辟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新空间和新视觉,开启了学生真切体验亲情的心扉,奏响了语文课的情感交响曲,也使学生在学习、体验、感悟中树立了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意识,养成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与习惯,学生的语文素养、人文修养在活动中得以提高。

三、立足本土资源的语文实践活动

有人说“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相等”,确实如此,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只要多留心,语文学习的资源无处不在。“走进回乡”就是以宁夏地方特色为主题开展的一次语文实践活动。这次活动,让身处回族聚居地的学生们大开眼界,他们对回族的清真大寺、宗教信仰、开斋节、古尔邦节、回族服饰、饮食、宁夏民歌“花儿”都做了一番了解和分析。学生们在活动中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享资料,在展示课上说宁夏、唱宁夏、舞宁夏、赞宁夏。多种学习手段的运用,唤起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激发了学生了解本地区少数民族、本地区文化习俗的兴趣,使学生获得了更丰富的体验,形成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可见回归生活、贴近生活是语文实践活动必不可少的渠道。

新课标提倡:语文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他们在更为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我以为利用节日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很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1]2011年《语文课程标准》

[2]网络《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作者简介:

沙风月(1968~),女,汉族,语文教师,中教一级。

猜你喜欢
节日实践
浅谈幼儿园体验式教学
浅谈白马人民俗风情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传统文化是报纸的营养
原版动画片在体校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