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赟
【摘 要】创建高效课堂至关重要的环节是小组合作学习,就目前开展情况而言存在诸多的问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深刻分析这些问题的根源,并提出解决之道,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积淀理论基础。
【关键词】教学;方法;小组合作;问题;对策
高效课堂是以最少的教学时间和学习活动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衡量课堂高效,一看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增长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程度;二看教学是否实现了少教多学;三看师生是否经历了一段双向激发的愉悦交往过程。围绕高效课堂,各种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教苑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势。笔者仔细研究了这些模式,发现其在展示各自个性的基础上也有一定的共性,学生在课堂上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交流,通过自主学习,获得知识,提升能力。毫不夸张地说,高效课堂的核心和重中之重就是如何组织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但恰恰小组合作学习,难住了许多老师,也是各种新型教学模式重点探讨的问题之一。
一、小组合作交流学习中常见的问题
1.小组划分没有标准
万丈高楼从地起,要想小组学习获得理想的效果,首先就得做到正确分组。这看似简单的一步,却有好多老师做得不够到位。要么小组内人数太少或太多,要么单一地按照学习成绩划分小组,忽略了学生的兴趣、性格、能力等综合因素,导致组内、组间一开始就不平衡。
2.小组交流流于形式
刚开始组织小组交流学习的教师可能都曾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小组交流时只有组长或学优生发言,学困生要么静静地在一旁听着,要么纯粹不参与交流,置身于小组外。小组交流结束,进入成果展示环节时,也往往是这些学优生在发言,学困生很少或基本不做成果展示,发展到极致便是教师一说展示交流成果,组员便把组长推出来,每节课只有组长在展示成果了。这样的交流极大地降低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根本无法起到以优补差,共同进步的目的。
3.小组成员无集体意识
组内的学优生认为,我学好就行了,没必要帮助学困生,帮助学困生会降低我的竞争力;而学困生也会认为,组内的事情有学优生和组长呢,我一个学困生成绩本来就不好,交流也是白搭。正是由于这样的思想作祟,整个学习小组便是一盘散沙,各人自扫门前雪,小组合作学习名存实亡,甚至有个别同学还对其他优秀小组说风凉话。这些都不利于小组学习的进一步开展。
4.小组评价不到位
刚开始小组学习时,学生觉得很好奇,课堂内外还能够积极配合,可过了几周学生的新鲜感一过,便再没有了前进的动力,课堂又恢复成了老样子,这是因为我们忽略了小组学习很关键的一步——小组评价。缺少了小组评价,学生失去了前进的动力,自然就对小组学习不热心了。于是我立即调整了教学策略,制订了详细的小组评价细则,课堂又有了生机和活力。
二、解决之道
1.科学合理地划分学习小组
首先是小组的人数。个人感觉2人小组的话,人数太少,一些预习、复习之类的问题还可以得到解决,可遇到难度稍微大一点的题,便很难保证在2人小组内能够解决。考虑到我们的班级人数大多在40人左右,我把每个小组的人数定为4人,这样既不显得小组内成员太多,又可以充分照顾到各类学生。
其次是小组的内部结构。教育专家、山西太谷24字教学模式的设计者张四保提出了小组的结构原则是“同组异质,异组同质”,我觉得很有道理。他是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习成绩、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艺术素养等组成学习能力相当的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内以异质为主,这样才具有互补性。组与组以同质为主,便于公平竞争。每个小组可以设组长一名,由成绩优异、组织能力强、团结同学的学生担任;学困生或性格内向,语言木讷的学生一名,学习中等的学生一名,平时比较调皮,但个性较强的学生一名,在这样划分的基础上还得参照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进行细微的调整,力争在组内形成高、中、低搭配的格局。
2.多举措提升合作学习的成效
(1)培训组长。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小组要有较高的学习效率,组长是很关键的一环。首先要使组长明白其在小组中的重要地位,组长是领头羊,是小组的核心和灵魂。其次要使组长明白自己的职责。组长是组织者,不能只顾自己的学习,要在做好自身学业的同时很好地组织本组其他成员学习、讨论;组长又是督查员,在小组内起督促检查的作用,要保证每个组员都参与到小组的学习中来;组长还是统计员,要对每位组员的意见梳理归纳,组织大家讨论交流,形成小组统一的意见。培训组长要从思想上使其领悟、从方法上对其进行指导,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有耐心,不能急躁,不能想着一蹴而就。
(2)促进学困生转化。高效课堂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在培优的同时要补差,促进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在课堂上要多给学困生发言的机会。可以让组长安排学困生在组内优先发言,可以在展示学习成果时指名让学困生表述,可以给学困生布置相对容易的学习任务,还可以设置“赏分”,哪个组的学困生能完成或完成得较好的话,可以得到“悬赏”的分数等。当学困生取得进步或任务完成得较好时,要及时予以大力的表扬,帮助其树立自信和勇气。
③学习竞赛。竞赛内容及形式可多样化,比如标本制作,比比谁认识的植(动)物多,画生物解剖图,生物知识竞赛,生物手抄报评比等。
3.课内课外相结合,增强小组集体意识
小组内散沙一盘,主要原因一是学优生无带动小组共同进步的意识,二是学困生无参与合作的意识,这时,增强小组成员的集体意识就显得相当重要了。
(1)要让学优生明白,小组内的成员是互为资源,不是帮助与被帮助的关系,在彼此的地位上是平等的;还要让学优生明白,学习有三个境界,一是听明白,二是想明白,三是讲明白,讲明白是学习的最高境界,鼓励学优生向学习的最高境界进发。
(2)要让学困生认识到,自己在组内不是可有可无的,是组内重要的组成部分,自己在学习方面可能有落后的地方,但自己也有组内其他成员无法比拟的优势。这就要善于发掘学困生的优点,多布置能让其发挥长处的任务。
(3)多布置需团队协作才能完成的任务,使小组内每个成员都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比如生物手抄报评比,每位成员完成一个版面的设计与制作,只有四个人都努力了才会制作成一份精美的报纸等等。以上活动要经常性地开展,使小组内每位成员意识到自己能为小组的成长贡献出力量。
(4)课内外相结合。除了课堂上有意识地提升小组的团队精神外,还可以延伸到课外去。比如周末的时间,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课外活动,让小组内的同学共同参与,共同完成。可以让学生自己种植植物,写观察日记;可以让有条件的学生饲养小动物,观察动物的生活习性;可以自己动手做生物标本和模型等。这样既可以把学生从单一的文化课的学习中解脱出来,使其学以致用,尽早接触和熟悉动植物,又极大地锤炼了小组成员的团队精神。
4.捆绑式、阶段式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小组评价既是对小组阶段学习成果的总结与评价,也是小组持续前进的动力与源泉,可以极大地激发小组学习的兴趣,把小组合作学习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
(1)组内评价。是由小组长主持的,在组内对各组员的学习、纪律、卫生和习惯养成的评价。评价准则可以根据班级实际情况随时增删,越具体越好。组内评价每日一次,总分经班委会及教师核查后记入小组评价表内。
(2)组间评价。可以在班级设立小组评价表,由班委会及教师负责对各个小组一天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考核,每周进行一次汇总并排名。
(3)班内评价。每月一次评选文明之星、先进小组长、优秀组员、成长之星,给予分数或红旗、红花奖励,这可以使学生紧密地团结起来,从而实现小组合作学习质的飞跃。
万事开头难,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是一项很艰巨的工作,有大量琐碎的事情需要我们去完成,但一旦奠定好扎实的基础,对我们今后的教学和学生的健康成长会有莫大的帮助。丁勤花艳,做为一名教师,待到山花烂漫时,我们将会在丛中欣慰地笑。
参考文献:
[1]《24字教学模式操作手册》(张四保主编,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2]《洋思的魅力》(《江苏教育》,2002年第1期)
[3]《六步教学法解读》(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博士吴效锋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