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酚酸酯治疗肾小球疾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5-10-09 14:51赵庆瑞南倩倩吴小清苏燚
河南医学研究 2015年6期
关键词:霉酚酸尿素氮肌酐

赵庆瑞 南倩倩 吴小清 苏燚

(安钢职工总医院肾病风湿科 河南安阳 455004)

以往临床上治疗肾小球疾病主要采用单用免疫抑制剂或联合细胞毒性药物,如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虽然临床效果较好,但是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1]。霉酚酸酯为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剂,在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2]。本文旨在探讨霉酚酸酯治疗肾小球疾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安钢职工总医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62例肾小球疾病患者,均经肾脏活检确诊为肾小球疾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其中对照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20~75岁,平均37.4岁,肾小球疾病类型包括IgA肾病10例、微小病变8例、膜性肾病6例、膜增生性肾病7例;观察组男16例,女15例,年龄25~75岁,平均36.8岁,肾小球疾病类型包括IgA肾病9例、微小病变9例、膜性肾病7例、膜增生性肾病6例。两组性别、年龄及肾小球疾病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0.5 mg/(kg·d)强的松早晨顿服治疗,同时给予抗凝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剂量为每次8~12 mg/kg,连续使用2 d,接着每月给予1次冲击疗法治疗,累积总剂量低于150 mg/kg,再改为每3个月给予冲击疗法1次,治疗期间应监测患者肝细胞和白细胞水平,若肝功能出现损伤或(和)白细胞数目低于3.5×109/L,则停止使用。观察组给予霉酚酸酯治疗,开始剂量为每天1~1.5 g,早晚各服用1次,治疗3个月后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减量为1 g/d。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尿素氮、血肌酐水平,以及胃肠道、肝功能和上呼吸道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定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尿素氮和血肌酐水平 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尿素氮和血肌酐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尿素氮和血肌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尿素氮和血肌酐水平比较()

表1 两组患者尿素氮和血肌酐水平比较()

2.2 不良反应 观察组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1例,上呼吸道感染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35%;对照组肝损害5例,胃肠道反应3例,上呼吸道感染8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6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霉酚酸酯是近几年新研发的一种免疫抑制剂,当前被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移植物引起的急性排斥反应[3]。霉酚酸酯属于细胞性抑制剂,其水解后产生麦考酚酸活性产物,该活性产物主要通过降低次黄嘌呤单磷酸脱氢酶的活性而起到阻断嘌呤合成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尿素氮和血肌酐水平均明显下降。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尿素氮和血肌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霉酚酸酯在治疗肾小球疾病方面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少,安全可靠,易于被患者接受。

[1]范立明,黄远航.激素联合霉酚酸酯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带状疱疹18例[J].广东医学.2011,32(2):242-243.

[2]孙春晓,郭兆安.霉酚酸酯治疗肾小球疾病并发肺部感染的防治策略[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4(9):828-829.

[3]陈芬琴,王秋月,魏国柱,等.霉酚酸酯对高糖培养下人肾小球系膜细胞MCP-1和FN表达的影响[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2,28(5):455-457.

猜你喜欢
霉酚酸尿素氮肌酐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时尿素氮变化、变化规律及变化的意义分析
3种方法检测霉酚酸血药浓度的一致性与差异性比较
建立有限采样法估算天疱疮口服霉酚酸酯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的模型
霉酚酸血药浓度监测在肾移植受者中的应用进展
肌酐升高就是慢性肾衰吗
血肌酐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
UGT287基因SNPrs7439366影响霉酚酸酯代谢的体外研究
肌酐-胱抑素C公式在糖尿病肾病超滤过检出中的作用
血肌酐、胱抑素C、简化MDRD和Le Bricon公式在评估肾移植术后肾功能中的作用
脲酶/硝化抑制剂对尿素氮在白浆土中转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