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笋南,齐光涛,宋陆陆,程 翀
李笋南1,齐光涛1,宋陆陆1,程 翀2
为丰富功能训练理论体系,阐明功能训练方式,通过文献综述法、专家访谈法、分类学方法对国内外功能训练理论体系进行归纳、提炼并进行分类。结论:(1)功能训练体系横向分为:功能动作系统、功能训练系统、动作纠正系统、激活与再生系统4个方面;(2)功能动作系统包括功能动作筛查(FMS)、选择性功能动作评价(SFMA),Y-平衡测试(YBT);(3)功能训练系统由激活与再生、动作模式、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多方向速度、能量代谢、功能性力量、核心柱训练7个板块组成;(4)功能动作练习方式划分为在3个平面内的上肢、下肢、躯干、上肢与躯干组合、下肢与躯干组合、全身参与的6种推、拉、旋转、屈伸的动作模式。本研究有助于剖析与厘清功能训练体系主体内容,明确练习方式,旨在为我国功能训练理论体系提供参考和实践指导。
功能训练;功能动作系统;功能训练体系;分类
功能训练理论是国家体育总局备战伦敦奥运周期过程中引入我国的,目前尚未形成系统的训练理论与方法体系,有学者认为功能训练“既非理论创新,又非方法改良,而是一种训练理念[1]的片面认识”,也有学者指出功能训练与我国20世纪60-70年代运动训练学提出的“身体素质训练”是相通的[2]。本研究查阅“身体素质训练”相关文献认为功能训练与“身体素质训练”有衔接点,但二者有本质区别。为了梳理功能训练理论体系,本文利用文献综述法、专家访谈法、分类学方法对功能训练理论进行分类学划分与归类,尝试构建功能训练分类体系,明确功能训练系统中的隶属关系。功能训练理论分类体系以人体运动功能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训练学为依据,通过功能训练系统、功能动作系统、功能动作练习方式三个层面对功能训练体系进行阐述。从理论支撑与训练方式视角解析功能训练体系,探索其深层规律,科学运用到当前竞技训练中。
1.1 研究对象
以功能训练理论体系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综述法
通过国家图书馆、北京师大图书馆书刊库及网络数据库以“Functional training”、“Functionalmovement screen”和“Functional strength”为关键词查到133篇外文文献,包括《movement-functionalmovement systems》等功能训练外文书籍17本、在EBSCO运动科学全文数据库搜索21篇,在Google学术搜索58篇,在TAYLOR&FRANCIS在线数据库搜索11篇;中文文献中,以“功能训练”为主题词在体育类期刊检索到28篇,以“功能性”为主题词检索到关于“功能性训练”“功能性体能训练”“功能性力量训练”的体育类文献59篇、“功能康复”类体育文献6篇、“功能动作”类体育文献8篇。
1.2.2 专家访谈法
在梳理中外文献基础上,根据分类学方法对功能训练理论与训练方法体系制定访谈提纲,听取体育总局竞体司刘爱杰在功能训练方面的意见,听取总局竞体司信息处袁守龙关于功能训练体系的概括,首都体育学院尹军教授对功能训练体系的意见,总局训练局体能训练中心王雄对功能训练体系构建思路。
1.2.3 分类学方法
分类学是一门进行分类的方法与科学,源于希腊文(taxis,意指类别),是系统论研究方法的一种。本文采用分类学方法中树状分类法对功能训练方法手段进行隶属划分,对功能训练体系进行梳理。
2.1 功能训练体系解读
功能训练是在打破传统体能训练观念的基础上对当前体能训练起到推动作用的新方法、新模式,功能训练归属于体能训练范畴[3]。在运动损伤康复领域、体适能训练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竞技体育对体能的要求越来越精细和专项化,功能训练的提出及方法体系的构建冲击着单一性、数量化、高强度和大负荷的传统训练观念与模式,极大地丰富了运动训练理论体系。
我国20世纪60-70年代运动训练学上提出的身体素质训练与功能训练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虽然功能训练早期应用于康复领域,后被移植到竞技体育训练中,其遵循人体功能解剖及运动生物力学规律下结合专项进行动作练习,注重人体各关节灵活性及稳定性、脊柱核心力量、动力链、本体感觉及动作模式训练,体现了功能训练的针对性与时效性。
美国国家运动医学会(NACM)[4]定义为:功能训练指人体多关节之间以动力链运动形式在不同平面内进行加速、减速及稳定性的动作练习。Gambetta与Gray[5]认为在加强和提升人体以动作模式为基础,在多维度、多平面内进行加速、减速及控制重心稳定性的本体感觉及能量代谢训练,训练中注重控制身体动态稳定、强化人体运动功能结构对重力和地面反作用力及冲力做出合理反应的训练方法与手段。李丹阳[6]等认为功能训练从整体上提高身体运动系统的工作机能,以达到更好发挥竞技水平的训练方法,功能训练强化一般素质与专项素质间的整合,激发训练中获得的身体素质最大程度上转化为专项需求的竞技运动表现。Vern Gambetta与Boyle[7]认为特定运动轨迹体现了单关节肌群运动素质的提高,唯有衔接肌肉群和运动模式的多关节参与的运动链形式才能体现出功能动作练习,还认为强调多关节的运动链形式,突破传统的单关节力量训练模式,强调关节间协调力量的纵向发展,从而改善关节功能的结构升级,实现力量训练专项化效应。
结构决定功能,功能改善结构。功能训练从人体运动功能着手,通过运动素质与本体感觉的整合练习提升人体运动功能,是功能训练的练习逻辑;通过动作的有序叠加实现动力链的有效衔接达到训练肌肉的目的,表明竞技就是动作的内涵,是功能训练的本位逻辑。功能训练体系是指若干功能训练方法及动作评估与矫正练习之间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如图1)。
图1 功能训练体系分类
功能训练体系横向分为:激活与再生系统、功能训练系统、功能动作系统、动作纠正系统4方面;纵向分为:功能训练原理、功能训练内容、功能训练方法、功能训练水平进阶4方面。功能训练体系不仅有缜密的理论依据,还有完善的动作练习手段为支撑,其训练方法以动作难度的水平进阶为目标。功能训练体系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动作训练方式组成的系统,每个系统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支撑,以动作模式为基础构成了功能训练体系。
图2 功能动作系统间纽带图
功能动作系统间的内在联系以动作模式为纽带,功能训练前进行功能动作评估,依据功能动作评估结果进行训练或者动作纠正练习,功能训练系统与功能动作系统是功能训练的核心环节,功能动作系统又称之为动作评估系统,依据其检测结果决定是否进行训练或动作纠正练习,它对功能训练起到监控与评价作用;激活与再生训练是功能训练的保障系统,功能训练过程中除了训练外,每次训练后都会伴随纠正性动作练习,目的是增加动作训练质量,提高功能训练效果,这也是功能训练区别于传统体能训练的特征之一(如图2)。
功能动作系统是功能训练的评估系统,在功能训练之前,必须进行功能动作筛查[8](FMS),然后依据评估结果进行针对性训练,如存在运动损伤或动作异常(基本动作不良)就需要进行选择性功能动作评估(SFMA),根据结果进行矫正训练或动作模式练习。
动作纠正系统[9]是功能训练区别于传统体能训练特有的组成部分,是集康复理疗和姿势矫正的练习手段,动作矫正系统从动作系统(Movement Science)入手,对肌肉系统(功能解剖—functional anatomy)、骨骼系统(功能生物力学—functional biomechanics)和神经系统(动作行为—motor behavior)进行运动功能的矫正练习。动作矫正分为动作矫正、姿势矫正、关节活动度矫正、肌力平衡性矫正等方面,动作矫正系统主要解决人体运动功能的“有能力,但不能高效表现出来”及“动作紊乱”的问题[10]。
激活与再生系统,是通过对软组织、淋巴系统以及运动后的扳机点(Trigger Points)进行疏通与软组织激活[11],消除疲劳,防止运动损伤的加重或重现。软组织激活是对关节系统(包括软骨、关节囊、韧带、肌腱、腱鞘)进行激活与神经肌肉系统的动员,是功能训练系统的开始部分和结束部分所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动作纠正系统的辅助手段。功能训练系统从激活开始,是动作准备的一部分。激活与再生在训练前称之为激活,训练后称之为再生恢复训练,这是功能训练体系特有的训练方式。
2.2 功能训练体系分类
功能训练前的动作评估环节是功能训练的重要内容,也是功能训练异同于传统训练的特征之一;功能训练系统是功能训练体系中的核心环节,是功能训练异同于传统训练的本质特征,本文以这两个系统的分类建设为主要研究内容。
2.2.1 功能动作系统
功能动作系统不仅对人体最基本的动作模式进行评估和筛查,而且能够直观体现平衡及灵活能力,是人体运动功能的直观反映。由功能动作筛查(FMS)、选择性功能动作评估(SFMA)、Y-平衡测试(YBT)三部分构成[12-14](如图3)。
图3 功能动作系统分类
功能动作系统不仅是一套评估系统,也是一系列的训练组合,依据评估结果进行系统的功能训练或采取纠正策略才是功能动作系统的价值体现[15]。其训练内容以多层级、先稳定到不稳定、先简单到复杂、先慢到快、先基本动作模式到结合专项动作的练习步骤,是按照人体运动功能的生长发育进阶演进顺序。功能动作系统[16](FMS)包括7个测试动作,包括:深蹲、跨栏架、直线蹲、肩部活动度、直膝抬腿、控体俯卧撑、旋转稳定性;选择性功能动作评价[17](SFMA)以颈部脊柱评价、上肢动作模式评价、多环节屈曲评价、多环节伸展评价、多环节转动评价、单腿站立评价、双臂头上举深蹲评价7个方面进行测试;Y平衡[18](YBT)测试包括上肢平衡测试和下肢平衡测试2个测试组合。
(1)功能动作筛查(FMS)。功能动作筛查是对人体基本动作模式进行稳定性、灵活性、肌肉力量对称性、关节活动度匹配能力为目的的模糊筛查。
表1 功能动作系统(FMS)动作测试步骤及目的
如表1所示,功能动作系统测试包括7个动作,通过7个人体基本动作模式的功能筛查能准确反应人体姿势、动作、运动功能以及人体具备各种疼痛的综合反应。
(2)选择性功能动作评价(SFMA)。在功能动作系统(FMS)筛查基础上进一步对动作模式的细化评估手段是选择性功能动作评估(SFMA),选择性功能动作评价(SFMA)主要用来测量与动作模式有关的疼痛和功能不良,通过使用动作来激发各种症状和功能不良以及存在与某种动作模式缺陷中的信息。通过FN-FP-DP-DN 4种模式作为评价标准[20],来评定人体基本运动功能:FN是功能正常且无痛;FP是功能正常疼痛;DP功能不良且疼痛;DN功能不良且无痛。表2是7个评价动作的评价部位与目的说明。
表2 选择性功能动作评估(SFMA)步骤及目的
(3)Y-平衡测试(YBT)。Y-平衡测试[22](Y -balance test)是以上肢和下肢的运动功能对身体运动功能进行评估,其目的是利用关节与关节理论(Joint and Joint)以及肌肉平衡机制来整体评价身体运动能力[23]。是简单、快速的损伤风险与功能对称性评估,对人体执行相关动作时需要的核心稳定性、关节灵活性、神经肌肉控制、动作活动幅度、平衡和本体感觉等综合能力的量化测试,测试过程是在人体稳定性受限的前提下执行的,对视觉、前庭觉和本体感觉、及肢体肌群协作完成一种运动控制过程的综合反应。
Y平衡测试是在封闭情况下对躯干动力链稳定性测试,通过俯卧、仰卧、侧卧和单臂跳跃测试和闭环动力链上肢稳定性测试[24](Ckcuest)。身体上四分之一Y平衡测试(YBT-UQ)是当单侧肢体承受对侧肢体体重时,人体用自由上肢触摸能力的相关身体的量化分析;身体下四分之一肢体的Y平衡测试(YBT-LQ)是动态性测试,对身体下四分之一的稳定性、力量、柔韧性和本体感觉提出要求。
2.2.2 功能训练系统
竞技体育是多个动作模式(Movement patterns)在不同平面上有序叠加和无序的重复组合,动作模式是人体最基本的运动单元[25],有蹬伸、推拉、旋转、屈伸、跑跳、弓步等人体基本运动功能组成。在功能训练中强调动作模式训练、注重本体感觉和能量代谢系统的整合来实现竞技能力的最佳表现形式[26]。动作模式训练后是脊柱力量训练(Pillar training),脊柱力量训练主要突出脊柱稳定训练的重要性,其核心思想有三层,第一层指稳定脊柱练习,主要对脊柱稳定的深层肌群进行训练,第二层指传递力量练习,指对连接脊柱与上下肢带骨稳定的肌群进行训练,是深层肌群和浅层肌群在肌筋膜链的作用下同时参与运动的练习方式。第三层指旋转爆发力练习,指对覆盖在脊柱周围使脊柱旋转、屈伸发力的大肌群进行的力量练习。功能性力量训练、能量代谢系统、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多方向速度练习都是依据动作模式分类和项目特点进行的板块训练,其训练板块遵循周期训练理论和人体功能解剖的基本训练学原则。
澳大利亚体能训练专家Rob Newton[27]认为功能训练是提高人体运动能力的训练系统,可以通过不同动作练习提高肌肉的控制能力、平衡能力和本体感觉能力,来实现专项需求能量代谢输出的竞技表现,其中功能训练系统不仅有力量和爆发力训练,而且动作控制和核心力量训练也尤为重要。
图4 功能训练系统分类
如图4,功能训练是从动作准备开始,进行训练前的激活与神经肌肉的动员,激活主要对软组织的激活、运动损伤的预防和扳机点的消除,然后进行动作模式练习,这部分的练习主要是结合专项的动作模式以及核心力量训练,完整的功能训练课必须有功能性力量和能量代谢系统的训练所组成。
功能训练以提高运动员的动作模式为前提,包括核心柱的力量练习,旋转动力链的能力,灵敏素质和平衡性、柔韧性素质为基础的能量代谢训练,训练包括动作准备、脊柱力量练习、动作模式练习、循环力量练习、多方向移动能力、再生恢复训练等几个板块,核心组成部分包括上下肢的快速伸缩复合训练、结合专项能力的爆发力练习、脊柱力量的稳定性及能量代谢。VSP体能教练ken[28]认为功能训练系统包括完整的动作激活与动作模式训练,及多方向移动能力,核心力量、循环力量和能量代谢系统的训练所组成。
综上所述,功能训练系统包括激活与再生、动作模式、脊柱力量(核心力量)、功能性力量训练、能量代谢系统训练、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多方向移动能力训练(包括灵敏性;绝对速度;制动、起动速度等运动技能训练)。功能训练系统涵盖身体素质训练和本体感觉训练以及动力链训练。
2.3 功能动作练习方式的应用
项目不同所需要的竞技表现形式也具有很大区别,无论是难美主导类项群、体能主导类项群还是同场对抗性项群,竞技体育都有着相通的运动本质——“竞技体育就是动作”(Sports ismovement),功能训练通过动作练习达到训练肌肉的最佳表现效果,也是功能训练依据项目需要的特征拟定训练方法与手段的一种重要标准。
依据功能动作练习方式的不同理念,它们在练习形式存有两个共同点:人体功能解剖的3个平面内的练习和上肢、下肢的推、拉动作练习;在练习强调要点上存在共同点:功能训练克服体重进行动作训练,训练过程中注重利用重心,以发展身体克服不稳定情况下的上、下肢在不同运动轨迹内的运动模式,采用辅助器械达到上、下肢在不同运动轨迹上的推拉动作[29]。
图5 功能动作练习方式分类
如图5,功能动作练习方式划分为6种练习模式,以上肢、下肢、躯干、上肢与躯干组合、下肢与躯干组合、全身参与6种模式的动作练习方式。包括:上肢主导的动作练习分为单侧上肢和双侧上肢在3个运动平面(矢状面、冠状面、水平面)内的推、拉、旋转以及组合练习方法;下肢分为双腿或一侧腿在3个平面内的推、拉、旋转以及组合练习方法;躯干分为静态稳定及动态在3个运动平面内的屈伸、旋转及组合练习方法;上肢与躯干组合、下肢与躯干组合、全身(上、下肢与躯干的组合)3个功能动作练习方式主要人体多维度、多关节参与的旋转、推拉、屈伸动作方式练习。
功能动作练习方式的分类主要体现肢体、躯干、肢体与躯干在3个平面(矢状面、冠状面、水平面)内进行的推、拉、旋转、屈伸的运动模式,强调发力顺序和动力链的有效衔接,通过强化动作功能来实现肌肉练习和动作姿势的优化与整合,强化在动作训练中关节参与能力和关节周围软组织运动功能的整体性能的提升,通过动作练习分类强化动作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动作训练质量,这也是项目训练的依据和功能训练的出发点。
(1)功能训练通过整合运动素质和本体感觉来提升整体的运动功能是功能训练的本质驱动,体现了竞技就是动作的内涵,是功能训练与身体素质训练的区别。
(2)功能训练体系纵向分为:功能动作评估系统、功能训练系统、动作纠正系统、激活与再生系统4个方面,功能训练体系以功能动作系统、功能动作训练系统、功能动作练习方式为核心。
(3)功能动作系统是功能训练的评估体系,由功能动作筛查(FMS)、选项性功能动作评价(SFMA)和Y-平衡测试(YBT)3部分组成。
(4)功能训练系统由激活与再生、动作模式、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多方向速度、能量代谢系统训练、功能性力量训练、核心柱训练7个板块组成。
(5)功能动作练习方式划分为在3个平面(矢状面、冠状面、水平面)内的上肢、下肢、躯干、上肢与躯干组合、下肢与躯干组合、全身参与的6种推、拉、旋转、屈伸的动作模式,每个练习方式即独立又协同。
[1] 张建华,孙璞,杨国庆.功能训练的反思[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0,27(5):408-410.
[2] 王智慧.运动训练学研究进展-理论热点与综合向度[J].体育与科学,2013,34(5):4-8.
[3] 李笋南,齐光涛.体能训练原理与实践[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2:1-5.
[4] Minick KI,Kiesel KB,Burton L,et al.Interrater Reliability of the FunctionalMovemnet Screen.Strength Cond Res[J].2010,24 (2):479-486.
[5] Schmidt,Rich.ARDA.Motor Learning and Performance:Form Priciples to Practice[M].Champaign IL:Human Kinetics,1991(3): 125-147.
[6] 李丹阳.功能性训练:释义与应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1,27(10):71-76.
[7] Boyle M.Functional Training for Sports[M].Chapaign IL:Human Kinetics,2004:1-4.
[8] G ambetta V,Gray G.Following a Functional Parh[J].Training and conditioning,1995,5(2):25-48.
[9] Davies GJ,Zillmer DA.Functional Progression of A Patient through A Rehabilitation Program.Orthop Phys[M].California: Ther Clin N Am,2000:103-118.
[10] Reiman MP.Training for Strength,Power,and Endurance[M]. Philadelphia:Elsevier Science,2006.
[11] Manske RC.Andersen J.Test-retest Reliability of the Lower Extremity Functional Reach Test[J].Orthop Sports Phys Ther (Abstract),2004,34(1):52-53.
[12] Hoffman J.Norms for Fitness,Performance,and Health.Champaign[M].Mikolowska:Human Kinetics,2006.
[13] Dugan SA,Frontera WR.Muscle Fatigue and Muscle Injury. Phys MedRehabil[M].California:Clin N Am,2000:385 -403.
[14] Augustsson J,Thomee R,Karlsson J.Ability of A New Hop Test to Determine Functional Deficits After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J].Kness Sury Sports Traumatol Arthrosc,2004, 12:350-356.
[15] 王雄,刘爱杰.身体功能训练团队的实践探索及发展反思[J],体育科学,2014,34(2):79-86.
[16] Alkjaer T,Simonsen EB,Magnusson SP,Aagaard H,Dyhrepoulsen P.Difference in the Movement Pattern of Forward Lunge in Two Types of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Deficient Patients: Copers and Non-Copers[J].Clin Biomech(Bristol,Avon), 2007:96-103.
[17] Gray Cook.Movement:Functional Movement Systems[M].California:Lotus Pub,2011,12:198-224.
[18] Bremander AB,Dahl LL Roos EM.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Functional Performance Tests in Meniscectomized Patients With or Without Knee Osteoarthritis[J].Scand J Med Sci Sports, 2007,17:120-127.
[19] Plisky PJ,Gorman P,Kiesel K,Butler R,Underwood F,Elkins B.The Reliability of an Instrumented Device for Measuring Componentsof the Star Excursion Balance Test[J].NAJSPT.2009, (2):92-99.
[20] Roush JR,Kitamura J,Waits MC.Reference Values for the Closed Kinetic Chain Upper Extremity Stability Test(Ckcuest)for Collegiate Baseball Players[J].NAJSPT.August 2007,2(3): 159-163.
[21] Hertel J,Miller S,Denegar C.Intratester and intertester reliability during the star Excurision Balance Tests.JSports Rehabil. 2009,9:104-116.
[22] Mark Verstegen.Core Performance[M].Human Kinetics,2007 (7):145-157.
[23] Rob Newton.Faculty of Health,Engineering And Science(EB/ OL).Edith Cowan University Australia.http://www.ecu.edu. au/faculties/health-engineering-and-science/international, 2013-06-25.
[24] Michael boyle.Advances in Functional Training[M].Mikolowska:Human Kinetics,2003(2):45-59.
[25] JC Santana.The Essence of Bodyweight Training Companion Guide[M].Mikolowska:Human Kinetics,2009(2):105-129.
[26] Kiesel K,Plisky Pj.VoightM.Call serious injury in professional football be predicted by a preseason 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 [J].North AM J Sports Phys ther.August 2007,2(3):147 -158.
[27] Brushoj C,Larsen K,Albrecht-Beste E,Nielsen MB,loye F, Holmich P.Prevention of overuse injuries by a concurrent exercise program in subjects to all increase ill training load: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1020 army recruits[J].Am JSports Med Apr,2008,36(4):663-670.
[28] Peate WE Bates G,Lunda K,Francis S,Bellamy K.Core Strength:A New Model for Injury Predicition and Prevention [M].JOccup Med Toxicol,2007.
[29] Meghan,F,McFadden D,Deustr P,et al.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ing:A Novel Tool for Injury Risk Stratification of Warfighters[M].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Annual Conference,Baltimore Maryland,2010.
功能训练体系分类研究
The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al Training System s
LISunnan1,QIGuangtao1,SONG Lulu1,CHENG Chong2
To enrich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functional training,the paper clarifies the trainingmode of functional training.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expert interviews and taxonomy,the paper summarizes,refines and classifies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functional training methods at home and abroad.Conclusion:1)the functional training system is laterally divided into functionalmovement system,functional training system,corrective action system,activating and regenerating system;2)functionalmovement system includes functionalmovement screening(FMS),selective functionalmovementassessment(SFMA),Y-balance test(YBT);3)functional training system consists of the seven plates ofactivation and regeneration,operationmode,rapid expansion of training complex,multi-directional speed,energymetabolism,functional strength,core training;4)functional operation mode is divided into upper limb exercises in three planes,lower limbs,trunk,upper limbs and trunk combination,a combination of lower limbs and torso and the six kinds of push,pull,rotate,flexion and extension involving the whole body.This study helps to clarify analyzes the hemain content of functional training system in order to provide practical guidance and reference fro China's functional training theories.
functional training;functionalmovement systems;functionalmovement screen;classification
G808.1
A
1001-9154(2015)02-0075-06
G808.1
A
1001-9154(2015)02-0075-06
10.15942/j.jcsu.2015.02.014
国家体育总局备战2016年里约奥运会科研攻关项目(2013A106)。
李笋南,博士,教授,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E-mail:hanceli99@126.com。
1.北京师范大学,北京100875;2.首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191
1.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875;2.Capital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Beijing 100191
2014-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