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劳动力成本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研究

2015-10-08 17:11:51王文静
现代管理科学 2015年10期
关键词:工资收入

摘要:文章利用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考察了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对工资及劳动力成本的影响程度。企业层面的计量结果显示: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水平是决定工资水平、劳动力成本水平的重要因素,但它们在劳动力市场分割背景下变化并非同步。垄断行业工资、劳动力成本对劳动生产率水平的变化更加敏感,而竞争行业更倾向于“挤压”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应带来的工资水平的提高,并且不愿意为劳动生产率提高而支付更多的劳动力成本。所有制分割状态下的私营企业、集体企业倾向于“挤压”劳动生产率提高带来的高工资收入、支付的高劳动力成本,而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则更倾向于提高工人工资。

关键词:平均劳动生产率;边际劳动生产率;工资收入;劳动力成本;工资差距

一、 引言

劳动生产率与工资是经济分析中常见的两个变量,二者之间的关系也一直受到经济学家的高度关注。一直以来有观点认为名义工资的增长率应当相当于实际劳动生产率的增幅加上通胀率,该也被称为“工资铁律”。然而,在现实情况中,劳动生产率水平与工资水平及其变动情况可能受到劳动力市场中其他很多复杂因素,例如市场分割等的影响,使得二者并不会处于增长率一致的理想状态。通过研究工资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可以探讨影响工资与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不一致的因素。另外,从企业角度看,其更关心的是雇佣劳动力所付出的成本。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还将研究扩展到企业付出的“劳动力成本”方面,讨论劳动力成本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这样,通过分别研究企业劳动生产率对从业人员的工资收入以及企业付出的劳动力成本的影响,所得信息对个人实际收入水平以及企业的成本管理都可提供有益参考。

前人在劳动生产率与工资收入以及劳动力成本关系的研究中已做出许多有益的探索。张军(2012)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推导出劳动生产率与工资水平之间的关系,但该推导以一系列严格假定为前提。他指出,在中国这一复杂经济体中,影响企业工资水平与劳动生产率的因素众多,二者的理论联系并不直接。杨继东等(2012)把我国企业生产率分布与工资分布联系起来,建立企业层面的计量模型研究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与工资水平、全要素生产率差距与工资水平差距的关系。与张军(2012)不同的是,其计量模型中加入了利润率、中间品投入、人均资本投入等企业特征变量。都阳等(2009)测算了我国劳动生产率以及企业的劳动力成本,得出劳动报酬的增长伴随着劳动生产率更快地增长,我国的劳动成本优势并未减弱的结论,但其并未将劳动生产率作为影响企业劳动力成本的因素做进一步讨论。

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以下要解决的几个问题:(1)计算中国工业企业的平均工资收入、劳动力成本以及劳动生产率指标;(2)将中国工业企业所在的三个行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以及不同企业类型,分别研究平均劳动生产率与平均工资收入以及边际劳动生产率与劳动力成本之间的关系,并将所得结果在行业、企业类型间进行比较。

本文使用的数据为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规模以上工业的微观企业数据。工业企业按行业类型分为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三个行业;按企业类型可分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联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营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以及外商投资企业。

二、 工资收入、劳动力成本与劳动生产率概念界定与计算

工资一个重要经济变量从员工方面看,它具有二重性。作为基本收入来源,工资为居民消费提供最重要财务支持,并与经济总需求存在密切联系;从雇主方面看,工资还构成厂商利用劳动者成本,工资变动直接影响其产品市场竞争力。在我国,工资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工资”指的是劳动者可以“拿到手”的各种形式的劳动报酬,除基本工资外,还包括雇主发放的各种实物形式的福利等,而“狭义工资”仅指雇主以货币形态支付的基本工资,本文所指工资是“广义工资”的概念。

我国认定劳动力成本具体包括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福利费用、教育经费、保险费用、劳动保护费、住房费用、其他人工成本七个方面。本文采用的微观企业数据中报告了企业为员工支付的职工教育经费,劳动、失业保险,养老、医疗保险以及住房公积金的情况,可以支持核算企业的劳动力成本指标。

一般理解,有两个常用指标用于度量劳动生产率:一是平均劳动生产率,它指每单位劳动力创造出的产出;另一个是边际劳动生产率,它是最后一单位劳动力创造出的边际产出。都阳等(2009)指出在考察工資收入与劳动生产率关系时,应当采用平均劳动生产率。因为企业职工获得的工资收入应该取决于平均每人创造的产出。而在研究劳动成本水平时,应当采用边际劳动生产率,这是由于从理论上讲,雇主为取得劳动力所支付的报酬应该取决于企业雇佣的最后一个工人所增加的产量。

计算边际劳动生产率需要估计企业的生产函数。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形式,建立以下模型:

lnY=lnA+?琢lnK+?茁lnL+D1+D2+D3+?着

其中,Y为工业增加值;K为固定资产净值;L为就业人数;虚拟变量D1为企业所处行业;虚拟变量D2为企业所处地区;D3为企业类型,控制住这些虚拟变量使得回归结果更准确。

由定义直接得到平均劳动生产率为:APL=Y/L,而根据估计出的生产函数可以得到边际劳动生产率为:MPL=?茁·(Y/L)。

模型估计结果显示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工资收入与劳动力成本都最高,采矿业次之,制造业最低。但同时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工资与劳动力成本的变异系数远远大于采矿业与制造业(分别为9.28、1.23与1.28),说明该行业的收入分化现象更严重。另外看到是,边际劳动生产率与平均劳动生产率的大小保持了与工资收入或劳动力成本相同趋势,说明劳动生产率的不同可以部分解释这三个行业的工资收入或劳动力成本差异,高劳动生产率的行业有高工资。从单位劳动力成本看,相对于采矿业和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单位劳动力成本最低(电力、热力、燃气水的生产与供应业为0.114,制造业为0.153,采矿业为0.259)。这是由于其劳动生产率远远高于另外两个行业,使得其在保持较高劳动力成本的情况下仍能具有劳动力成本优势。但相对于采矿业,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因素来自于两个方面: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和较高的劳动生产率。

对不同类型企业进行观察,可看出外商投资企业的工资收入最高,国有企业次之,私营企业的工资收入最低。劳动力成本状况为国有企业的劳动力成本最高,外商投资企业次之,私营企业最低。可见,国有企业可能为雇佣员工支出了更多成本,为职工提供了除工资、福利外更多的“优厚待遇”,如为职工提升自身能力而提供的教育经费支出或为职工加大各种社会保险支出的缴费比例。

从劳动生产率角度看,股份有限公司的劳动生产率最高,其次是外商投资企业,在工资收入和劳动力成本上都占优的国有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却只列于第三。因此,进一步提高自身劳动生产率是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较低,可能与其规模、管理模式有关。

就单位劳动力成本而言,港澳台投资企业最高,外商投资企业最低。港澳台投资企业的劳动力成本水平低于外商投资企业,但由于其劳动生产率的落后使得单位劳动力成本高于外商投资企业。

三、 工资收入、劳动力成本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现实中影响工资收入、劳动力成本的因素纷繁复杂,但劳动生产率是最本质的影响因素。劳动生产率本身是劳动者特征、企业特征以及劳动力市场特征的综合反映。因此,以劳动生产率作为自变量研究其与工资收入、劳动力成本的关系事实上内涵了传统意义上从劳动者、企业、劳动力市场三方面入手的工资决定思想。

本文首先以企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水平为因变量建立回归模型,选择了行业、企业类型、企业所在省份作为控制变量描述企业的基本外在特征。表1显示了回归结果。

电力、热力、燃气水的生产与供应业是垄断行业,制造业则属于竞争性行业,两个行业恰好具有两种行业特征。回归结果显示,随着垄断程度加大,劳动生产率对工资收入的影响也加大。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对数劳动生产率每增加1个单位,对数工资水平会平均增加0.35个单位,而制造业只会增加0.16个单位。垄断行业凭借其定价能力以及政府的各种倾向性政策和制度能够取得高额增加值、高额利润,更倾向于将高劳动生产率带来的高利润转化为职工的高工资收入。而竞争性行业则“挤压”了劳动生产率创造的高利润对职工工资的贡献。这可能是因为竞争性行业劳动力供给充足,从而使得职工在工资谈判中不占优。另外,垄断行业中的一些国有企业可能为了逃避国家税款,提高职工工资及福利水平,使得行业利润不合理地向职工工资归集。

从各类型企业的回归结果看(表2),国有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对职工工资收入的影响最大,私营企业与集体企业的该项系数较小。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使得企业创造更多利润,该利润经过分配一部分转化为职工工資。国有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的平均生产率每增加1个单位,职工工资收入会增加0.26个单位,而集体企业与私营企业增加不足其半数。因此可见,私营企业与集体企业相对于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也“挤压”了劳动生产率提高应给职工带来的工资收入的增加。从实际情况看,外商投资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能够处于优势地位,得到就业人员的“青睐”,与其重视职工工资收入水平的管理模式密不可分。

另一方面,以劳动力成本为因变量建立回归模型,分析边际劳动生产率对劳动力成本的影响。与平均劳动生产率对工资收入的贡献类似,就行业而言,边际劳动生产率对劳动力成本的贡献最大的也是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其次是制造业,采矿业最低。结果显示:制造业边际劳动生产率对劳动力成本的影响程度比平均劳动生产率对工资收入的影响程度稍有变大,说明企业劳动力成本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更敏感,并且劳动生产率提高会加大企业的劳动力成本。采矿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动对工资收入、劳动力成本变动的影响程度大体相同。

对比工资收入与劳动力成本的回归结果,关注劳动生产率对工资收入以及劳动力成本的影响程度:国有企业的两个系数值基本没有变化,而股份有限公司、私营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影响程度都有所上升,即这些类型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变动对其劳动力成本的影响要大于对工资收入的影响。

四、 结论

本文利用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调查数据对我国工业企业工资、劳动力成本以及劳动生产率进行了计算,并对中国工业企业工资、劳动力成本以及劳动生产率现状、关联以及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本文将工业企业拆分为采矿业、制造业以及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三个行业,其中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属于垄断行业,制造业为竞争行业,如此划分一定程度上可以分析行业垄断对指标结果的影响。本文还按企业类型进行了划分。对不同分组下的数据分别计算了工资收入、劳动力成本以及劳动生产率指标。结果发现电力、热力、燃气、水供应业三项指标的取值均最大。制造业的工资水平、劳动力成本低于采矿业,但劳动生产率高于采矿业。进一步讨论了各行业的单位劳动力成本情况,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单位劳动力成本最低,制造业次之。相对于制造业和采矿业,电力、热力、燃气水的供应业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仅在于其高劳动生产率;相对于采矿业,制造业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在于其低劳动力成本水平以及高劳动生产率。

行业分类研究发现,劳动生产率对垄断行业工资收入的影响大于其对竞争行业的影响,体现了竞争性行业相对垄断行业更倾向于“挤压”劳动生产率提高带来的高工资收入与支付的劳动力成本,而垄断性行业更“愿意”在劳动生产率提高时相应提高职工的工资收入,同时,垄断性行业相对于竞争行业也会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相同单位时为雇佣员工而支付更多劳动力成本。

从企业类型的分类研究看,私营企业、集体企业倾向于“挤压”劳动生产率提高带来的高工资收入、支付的高劳动力成本,而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则更“愿意”用这部分利润使职工工资收入提高,或支付更高的劳动力成本来培养员工。

参考文献:

[1] 杨继东,江艇.中国企业生产率差距与工资差距[J].经济研究,2012,(增2):81.

[2] 邢春冰,李实.中国城镇地区的组内工资差距:1995-2007[J].经济学(季刊),2011,(2):16.

[3] 张军.工资与劳动生产率的关联:模式与解释[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2,(3):89.

[4] 都阳,曲玥.劳动报酬、劳动生产率与劳动力成本优势[J].中国工业经济,2009,(5):25.

[5] 杨娟,Sylvie Demurger,李实.中国城镇不同所有制企业职工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J].经济学(季刊),2011,(11):290.

[6] Sylvie Demurger, Martin Fournier,李实,魏众,中国经济转型中城镇劳动力市场分割问题——不同部门职工工资收入差距的分析[J].管理世界(月刊),2009,(3):2.

[7] 陈纯槿,李实.城镇劳动力市场结构变迁与收入不平等:1989-2009[J].管理世界(月刊),2013,(1):45.

[8] 夏庆杰,李实,宋丽娜.国有单位工资结构及其就业规模变化的收入分配效应:1988-2007[J].经济研究,2012,(6):127.

[9] 郝大明.我国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的实证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位论文,2007.

[10] 李姗姗.中国工资调整指数研究[D].辽宁大学学位论文,2009.

作者简介:王文静(1990-),女,汉族,河北省石家庄市人,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经济统计。

收稿日期:2015-08-11。

猜你喜欢
工资收入
湖南湘阴县农民收入现状、增收阻碍与建议
人工智能技术影响我国劳动力市场的机理分析
受教育程度如何影响农村居民的幸福感?
市场周刊(2019年3期)2019-05-12 09:00:20
市场规模、互联网发展对商贸流通业从业者工资收入的影响
农民工工资收入的满意度调查研究
陇南市武都区特岗教师收入来源的调查
现行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的认识与改革
协助执行企业员工工资收入的法律问题研究
智富时代(2014年11期)2015-04-02 03:13:57
职工应休未休的年假天数,单位应当按照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报酬
试论工资收入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