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与创业者应对不确定性的比较研究

2015-10-08 23:17:34张广琦
现代管理科学 2015年10期
关键词:创业者管理者

摘要:不确定性是管理必须面对的客观事实,不确定性环境对创业者的冲击更大,影响更深。文章分析了不确定性的具体表现,将其概括为难以预测、非线性的变化和信息的急剧增加三个方面。分别比较了管理者、创业者和专家型创业者应对不确定性的思想与措施,最后,简要指出了对创业者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管理者;创业者;应对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是管理必须面对的客观事实,全球化、技术发展、激烈竞争等一系列因素更进一步加深了环境不确定性的程度。不确定性环境对创业者的冲击更大,影响更深,不确定性更是创业情境的本质。创业者一方面和其他管理者一样,要设法控制和预测不确定性,尽量降低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损失;另一方面又要拥抱不确定性,从不确定性中把握机会,甚至养成低风险厌恶的心理素质,这是创业者成功的重要因素。创业者如何应对不确定性?有什么好的经验?此问题不仅涉及创业,对所有企业都有帮助。

与成熟大企业相比,新创企业所面对的市场一般并未形成清楚的市场需求、稳定的市场供给、明晰的市场制度和结构,创业活动面临双重的不确定性环境,既要将外部并不完备的市场纳入考虑之内,还要确保新创企业在高度资源约束条件下健康成长(张玉利等,2011)。Miller(1983)的研究发现,创业导向(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具有三个核心维度--创新性(Innovation),风险承担性(Risk-taking)和先动性(Proactiveness),这三个核心维度都与不确定性紧密相关。创业者所处的环境充满了不确定性(Knight,1921),因此,不确定性问题是贯穿创业过程始终的中心问题。不确定性与创业高度相连,是创业者和学术研究都不能回避的客观事实,面对不确定性环境,创业者要在应对不确定性的过程中确立和提升竞争优势。

一、 不确定性的表现

环境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难以预测。Bennett和Lemoine(2014)指出,由于环境要素常常变化且要素之间的交错更加动态和复杂,处于动态复杂环境下的VUCA时代,环境呈现波动性、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模糊性,因此其本身更加难以预测;(2)非线性的变化。全球产业结构格局、市场态势和竞争环境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不少变化始料未及甚至一些变化是混沌的。这些非线性的变化对工业时代行之有效的传统管理教条、范式、规则、战略以及成功的秘诀发出挑战(罗仲伟,2005),使得人们无法依据以往线性变化的经验展开工作;(3)信息的急剧增加。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介入,导致了信息的种类和数量急剧增加。互联网具有信息获取成本低以及大数据等特征,可能会创造大量机会。因此,人们面临着如何对海量信息和机会进行选择的问题,这进一步加剧了经营管理工作的不确定性。

二、 管理者如何应对不确定性

面对经济环境中不断加大的不确定性,成熟大企业的管理者也在不断地从管理理念和管理实践谋求突破。

首先,管理者在努力增强管理手段适应环境快速变化的能力。如计划工作实施滚动预算、变动预算、柔性计划等,在组织方面借助流程再造、组织扁平化等手段增强组织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这方面的努力对渐变的环境有效,对巨变的环境则功效甚微弱。因为这本质上还是遵循了预测的思路和逻辑,总体来说,被动适应环境很难让企业能在市场竞争中领先。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的历程中,相对于生产者导向的经营模式,以顾客导向为核心理念的经营模式一度曾经很先进,但在今天的环境下,已经显得落后了。

其次,努力塑造深层次的竞争优势,以改变应万变。如打造核心能力、动态能力,RBV等。这方面的努力主要体现了“变”,跟随不确定性,锻炼企业的内功和深层次的优势。

第三,强调领导力和企业家精神。如提升领导力,面对不确定性,出现了强调领导力和企业家精神的变革型领导、愿景驱动、二元和多元组织、悖论管理等不同的应对方式。

尽管管理者做了很多努力,基本上还是坚持目标导向,在目标驱动的前提下,跟随不确定性,依据预测展开行动。

三、 创业者如何应对不确定性

创业是在创造一种机制,是在资源高度约束、不确定性强前提下的假设验证性、试错性、创新性的快速行动机制。创业者就是在创建新企业的过程中试图创造这种行动机制的人。管理者在应对不确定性环境时,有足够的资源支持。创业者可以模仿管理者,但是,由于创业者的资源禀赋无法与成熟大企业相比,所以创业者无法轻易像管理者那样去应对不确定性环境。

Bhide(2000)将创业依据不确定性和所需投资分为边缘型创业、风险型创业、公司内部创业和革命型创业。多数创业者选择不确定性程度低的环境创业,在不确定性程度低和所需投资程度低的情况下,创业门槛较低,所以边缘型创业出现的较多,但是,邊缘型创业的利润较小。选择革命型创业的创业者很少,虽然其潜在利润较多,但是,革命型创业的不确定性程度和所需投资都较高。所以,一般的创业者由于缺乏经验和创业资源,都想极力地规避不确定性。

为了能够规避不确定性,首先,创业者可以整合外部资源,借助外界的力量。尽管创业者处于资源高度约束的情况下,但是由于知识具有分散性(Hayek,1945),导致了信息的不对称(Dew et al.,2004),创业者具有的信息可能对于发现创业机会很重要。大公司资金充足,但是可能对创业机会的敏感性不足。所以说,创业者面对不确定性环境,可以引进风险投资,也可以寻求与资源充足的大公司结成战略联盟,甚至将大公司发展为创业伙伴。

其次,模仿性创新也是创业者经常采用的方式。采取这一方式的好处是创业者基于率先创新者的经验教训,以后发创新者的形式进行创业,进而可以帮助创业者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少走弯路。模仿性创新特别适合缺乏核心技术的创业者,帮助他们省去了研发阶段的大量早期投入和新市场开发阶段的大量风险投入,因而能够有效规避不确定性,集中力量在创新链的中游环节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有可能帮助创业者有效地应对不确定性,从追随者变成行业领先者。

再次,创业者可以利用产业集群中的专业化来规避和应对不确定性环境。产业集群中蕴含了丰富的创业机会和创业资源,集群外部性、网络关系和专业化分工蕴含和产生了市场型创业机会和技术型创业机会,创业者的进入门槛较低。同时,产业集群中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为创业者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可以帮助创业者在面对不确定性环境时,获取低成本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

四、 专家型创业者如何应对不确定性

Sarasvathy(2008)在访谈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口语报告分析法(Protocol Analysis)对27位专家型创业者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得出了很多有意义的研究成果。她对专家型创业者的界定标准包括4条:(1)一个单独个体创业或组建创业团队进行创业;(2)已经创建了一家或多家公司;(3)作为全职创业者的时间在十年以上(包括十年);(4)至少参与一家新创企业的上市。

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面对不确定性环境,需要关注创业过程中的每一个决策,已有研究重点关注创业者行为和决策的因果逻辑(Causation),基本假定是,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预测未来,我们就可以控制未来(Sarasvathy,2001)。由于环境的不确定性和目标的模糊性,专家型创业者依据目前所拥有的资源,并不事先预设目标,而是运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做出相应的假设,在实际决策中对自己的假设判断进行验证,面临更迭的新环境和新资源更新自己的假设并进一步验证,从而获取相应的回报。

这种模式很好地契合了“Pivot”的思想,体现了在试错和验证的基础上进行快速迭代,实质上是一种基于快速假设验证的、螺旋上升的实践决策方式--奏效逻辑(Effectuation)。其基本假定是,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控制未来,我们就不需要预测未来(Sarasvathy,2001)。专家型创业者变预测为控制,将线性的、目标驱动的因果逻辑思维转化为非线性的、手段驱动的奏效逻辑思维(Dew & Sarasvathy,2001)。这样做的好处是强调了在不确定性环境下利用手段导向进行决策的优势,对传统因果逻辑形成了挑战,代表了一种创业研究方法的范式转变,有利于创业者随机应变地应对不确定性。

McMullen和Shepherd(2006)进一步区分了第三人称机会和第一人称机会这一项研究成果,其实强调的就是创业情境中以机会为中心的客观不确定性和以资源为中心的主观不确定性。针对专家型创业者,首先,他们从客观角度出发,识别和区分客观不确定性,对创业机会进行识别和评价;其次,他们从主观角度出发,面对客观不确定性环境中的创业机会,依据可承担损失(Affordable Loss)的原則评估自身的资源禀赋,利用客观不确定性,甚至可以创造创业机会(Sarasvathy et al.,2010),进而创造不确定性。

所以说,面对客观的不确定性环境,专家型创业者保持开放的态度,拥抱不确定性。基于奏效逻辑的手段驱动方式,专家型创业者可以与客观不确定性进行互动,从主观角度建构和创造不确定性,从而可以创造未来。依据这些思路,已经出现了诸如反事实思维(Counterfactual Thinking)(Baron,2000)、创业拼凑(Bricolage)(Baker & Nelson,2005)等不同的实施手段。

五、 管理者、创业者和专家型创业者应对不确定性的比较分析

由于成熟大企业的组织规模庞大,管理者一般都是以较为固化的因果思维逻辑为主,采取目标驱动方式,跟随不确定性。成熟大企业仍以目标规划为主,管理者遵循预测的思路和逻辑,根据行为结果反馈来调整手段,这就制约了成熟大企业探索未来的速度。尽管成熟大企业的层级结构森严,但是,基于不同任务导向,管理者应对不确定性的反应时间并非一成不变,有可能较短,也有可能较长。

Sarasvathy(2008)曾指出,创业者之间的差异甚至比创业者与管理者之间的差异更大。一般的创业者与专家型创业者的重要区别在于专家型创业者具有丰富的创业经验,而一般的创业者具有的创业经验有限,甚至没有创业经验;专家型创业者具有创业成功的经历,而一般的创业者并不一定有创业成功的经历;专家型创业者比一般的创业者更具有灵活性;专家型创业者的创业能力比一般的创业者更强。

面对不确定性环境,创业者的资源有限,不可能像成熟大企业一样熟练依据因果逻辑制定目标并采取行动。由于一般的创业者没有专家型创业者的经验丰富,他们也不可能充分掌握奏效逻辑思维。因此,他们仍会在实际行动中首选目标驱动的因果逻辑思维模式,基于调查和解读信息对未来进行预测,从而规避不确定性。随着创业经验的丰富,他们开始利用“Pivot”的思想,集合奏效逻辑的手段驱动方式,企图通过控制未来的方式,加速商业模式的假设验证,从而推动新创企业的发展。相对于专家型创业者而言,一般的创业者应对不确定性的反应时间更长。

专家型创业者由于具有丰富的创业经验和成功的创业经历,比一般的创业者更能体会资源稀缺对创业的限制。因此,他们主要采取奏效逻辑的思维方式,不预先设定目标,以手段驱动为主。他们对“Pivot”思想的理解比一般的创业者更加透彻,采取假设驱动的试错方式快速进行试错和验证,最大化利用创业资源和所获得的信息,延伸了“手段—目标”导向的框架。丰富的创业经验和独特的思维方式使得他们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不确定性,甚至创造不确定性,以寻求创业突破,由此,他们应对不确定性的反应时间最短。

因此,得出管理者、创业者和专家型创业者应对不确定性的比较分析,见表1。

六、 管理启示和挑战

创业情境的相关数据和信息不可获得,同时也尚未确定。所以,创业者无法准确的预测环境和行为结果,这就导致创业情境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模糊性。更为重要的是,在某些条件下,创业者是环境的塑造者,创业者行为会改变其所处的环境。创业者与环境动态复杂性进行互动,会诱发创业者特征与行为在互动中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的多样性和不可捉摸性极大地加深了创业情境的不确定性。创业者面对不确定性,选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方法是当务之急。

越来越多的管理学者认为,企业不论大小,都逐渐从企业模式转变至创业模式。管理者为了应对不确定性,基于成熟的管理理论和实践体系,也在不断地改良其管理手段,逐渐向创业思维靠拢。创业者可以借鉴成熟大企业管理者的管理实践手段来应对不确定性,但是,创业毕竟是特殊的,在互联网介入的网络环境下,新的创业实践并不是简单的行为模式发生变化,本质上是创业者思维的一种转变,挑战的不是创业者资源禀赋,而是创业者认知(信息处理和解读能力)和决策(判断和选择能力)背后的技能。因此,专家型创业者应对不确定性的方法和策略对一般创业者来说显得尤为珍贵。

基于专家型创业者应对不确定性的已有理论研究和实践检验,奏效逻辑、反事实思维和创业拼凑等为创业者更好地体验和应对不确定性提供了有效的依据。但是,新创企业要在应对不确定性的过程中确立和提升竞争优势并非易事。尽管最新的创业理论与实践已经引入了控制未来而不是预测未来、手段驱动而不是目标驱动、“将就”手头现有资源等思想,但是,传统的“定计划”、“拼指标”等根深蒂固的思想仍然存在。如何提升基于假设驱动的创业迭代速度,仍是创业者面临的重要难题。专家型创业者擅于以小成本快速反复验证假设,其独特的逻辑思维方式为一般的创业者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因此,一般的创业者需要理解其与管理者和专家型创业者之间的异同,重点借鉴专家型创业者应对不确定性的经验,结合自身的信息和资源优势,做到利用不确定性创造未来,才能保证创业的可持续性。借用《君主论》的作者马基雅维利的一句话,“任何人想要长期维持成功的話,便必须经常随着时代改变行为”。

参考文献:

[1] 张玉利,田新,王瑞.创业决策: Effectuation理论及其发展[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1,23(2):48-57.

[2] Miller D.The Correlates of Entrepreneurship in Three Types of Firms[J].Management Science,1983,29(7):770-791.

[3] Knight F. Risk, Uncertainty and Profit[M]. Chicago IL: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21.

[4] Bennett N, Lemoine J. What VUCA Really Means for You[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14,92(1/2).

[5] 罗仲伟.管理学方法与经济学方法的借鉴、融合[J]. 中国工业经济,2005,(9):114-121.

[6] Bhide A.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New Businesses[M].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技术型创业企业的商业模式形成规律及绩效作用机制研究”(项目号:7127218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创业团队的形成过程理性与绩效作用机制研究”(项目号:70902050);全国优秀博士论文专项基金项目“创业团队结构与过程互动视角下新企业成长绩效来源的动态跟踪研究”(项目号:201190)。

作者简介:张广琦(1988-),男,汉族,河南省周口市人,南开大学商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创业管理。

收稿日期:2015-08-10。

猜你喜欢
创业者管理者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今日农业(2021年13期)2021-08-14 01:38:04
管理者须承认自己“不够聪明”
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
中国商界(2017年4期)2017-05-17 04:36:43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中国卫生(2016年5期)2016-11-12 13:25:44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中国卫生(2016年4期)2016-11-12 13:24:08
管理者应认识微电影的价值
中国卫生(2016年1期)2016-11-12 13:21:02
互联网创业者
给可穿戴设备创业者提个醒
创业家(2015年4期)2015-02-27 07:53:17
从职场高管到创业者的一年
创业家(2015年3期)2015-02-27 07:53:01
创业者要勇敢地喊出“我要”
创业家(2015年1期)2015-02-27 07:5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