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式与作品分析》“一基三阶”综合教学模式探索与实施

2015-09-29 13:02陈诺
艺术评鉴 2015年18期
关键词:作品分析教学模式

陈诺

摘要:21世纪的《曲式与作品分析》理论课教学,对高校老师提出了更高的学术期待与能力要求。将20世纪新音乐在内的一切既往音乐分析理论成果纳入教学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科学高效的教学模式,是当前形势下课程面临的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现实挑战。内容的更新、形式的突破、手段的变换,以及教师人格魅力的导引、情感的多层渗透,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曲式与作品分析》“一基三阶”综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包括教学内容的完善、教学程序的调整、教学方式的改革等多方面。

关键词:“一基三阶” 作品分析 教学模式

《曲式与作品分析》是作曲技术理论传统四大件基础课程之一,是音乐类各专业方向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我校先后开设有录音艺术《曲式与作品分析A》、音乐编辑《曲式与作品分析B》、音乐表演《曲式与作品分析C》、音乐设计与制作《曲式与作品分析D》。课程一般开设于第三学年的两个学期,主要讲授音乐作品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曲式结构原则和分析方法,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音乐语言、表现手法及结构布局进行分析和鉴赏的能力,为音乐表演和音乐创编打下必备的理论基础。

就传统曲式课程的学习内容而言,音乐类高校《曲式与作品分析》理论课程教学,主要涉及的都是19世纪以前——这个时期主要跨越了包括巴洛克、古典、浪漫时期在内大约三百年的历史——西方调性时期的音乐作品范型及构成规律。经过了一百多年的音乐实践与探索,创作的繁荣促进了理论的拓延,20世纪的成果已经凸显其重大的开拓意义与创新价值,但课堂教学却未能及时吸纳这部分的新知识。

就传统曲式课程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而言,多年以来我院一直延续“五线谱+黑板+钢琴+课件”的音乐学院传统。按照传统的知识框架和讲授方法,教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无法将最实用、最前沿的学科知识介绍给学生。学生反映学习过程沉闷辛苦,学习体验欠佳。

“一基三阶”综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包括教学内容的完善、教学程序的调整、教学方式的改革等多方面。

一、教学内容的完善

“一基三阶”综合教学是一种把经典的曲式原理、宏观的结构眼光、多样的分析方法以及尽可能广泛的音乐现象作为教学内容,按主次分阶段地纳入教学,而最终综合完成的一种系统性教学方案。

“一基”,是指从欧洲的曲式理论体系中选择那些特别具有经典性和原理性的内容,作为整个综合教学赖以进行的基本条件和参照性基础。“一基”的内容是《曲式与作品分析C》目前及以往浙江传媒学院该课程教学大纲所列内容的全部。

“三阶”,着重关注高度个性化的作品、20世纪新音乐作品以及从文化背景、美学观念到音乐形态都属于我国特有的传统与民间的音乐作品,是课程教改内容创新的主体部分。

阶段一:融合演进与边缘化的曲式

阶段二:中国传统音乐结构概论

阶段三:20世纪新音乐作品的技法与曲式

二、教学程序的调整

在68个总学时的教学计划内,先开设“一基”内容,计划安排48学时。用70%的授课时间,讲授西方传统曲式学的核心内容,以奠定基础。接着开设“三阶”内容,计划安排15学时,占25%的授课时间。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反馈意见,计划安排5个机动学时,用5%的授课时间灵活处理教改实施过程中的突发情况或考虑不周之处。另外,运用几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保证教学内容的拓展能与原体系良好对接,使教学进程更合理顺畅。

(一)单元比例式。在课程的后段开设专题性的单元,集中讲授所选择的拓展性内容。

(二)对应比照式。参照“一基”部分的“基本知识点”,对比讲授20世纪新音乐在“相应知识点”方面的发展、变化和创新情况。

(三)渐变追踪式。针对每个知识点,追踪它们“发生-发展-定性-演化”的渐变过程,在无形中显示出它们自身的简要发展史。

三、教学方式的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运用讲授、演示、讨论、实验、练习等传统教学方法外,还将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关注“教法”与“学法”之间的相互影响。教师主动地把自己作为一个开放系统,注意教育思想、观念及知识的更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形成学生自身对知识的需要。在教育过程中细心地捕捉学生输出的微小反饋信息,随时调整讲课的速度、方式及内容深度。让每位学生及时了解教师对自己的反馈评价,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档案给予客观严格的关注与评估。保持网络平台自主学习与课堂学习双轨制评价体系,以声乐、器乐不同专业方向为依托建立学习小组。成绩评定的方式中,加大对学生平时学风、良好学习习惯的关注与给分比重。以学生个体自身能力的提升和知识储备的提升为给分的主要评判依据,建立每位学生的学习档案。改变以往理论课程2:2:6的给分比例,并调整为平时、期中、期末5:2:3的成绩判定标准。

新兴的作曲技术很容易引起作曲专业学生的关注,而新兴的演唱、演奏方法则不易被音乐表演专业的师生所接纳。当今,国际交流日益扩大和频繁,不少重大国际声乐、器乐比赛都指定要演唱、演奏新音乐曲目或中国传统音乐曲目。课题组秉承“以生为本”、“能力为重”的改革理念,对传统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大幅精减与拓展更新,建立起了新的教学模式,通过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制定新的教学评价体系,力求使课程适应新的课程教学需求与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需求。通过教改,使音乐表演专业学生与时俱进,不但加强他们对高校专业理论课程学习的认同感,也使理论学习成果能真正促进专业素养的提升与演唱、演奏水平的提高。

基金项目:

本文为浙江传媒学院校级课程教学模式创新试验区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Z201B14514。

猜你喜欢
作品分析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论述《沁园春·雪》的艺术表现及情感的处理
柴科夫斯基《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指挥版本比较
莫扎特钢琴三重奏作品分析
钢琴教学中的作品分析
浅谈情感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及表达
谈歌曲中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